烧结矿和球团矿吸附锌的规律及冶金性能变化的研究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烧结矿和球团矿吸附锌的规律及冶金性能变化的研究 尹…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zongg/ad.asp?i=15"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
烧结矿和球团矿吸附锌的规律及冶金性能变化的研究
尹慧超, 张建良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模拟高炉中锌的还原及其蒸气在炉料吸附的过程,对入炉烧结矿、球团矿做了锌吸附及低温还原粉化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烧结矿和球团矿的吸附锌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粒度的增大而减少;随着锌吸附量的增加,烧结矿和球团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标下降,这会影响到高炉的透气性,生产中应对入炉原料的锌含量做严格控制。
关键词:烧结矿;球团矿;锌吸附;冶金性能
在高炉条件下,ZnO在950℃以上的高温区域可以被C,CO,H2还原。而ZnS在400~500℃时就开始热分解,并通过与其他元素的反应被还原出来,炉料中锌的还原反应要到炉腰或炉腹以下的高温区域才能发生完全[1-2]。由于被还原出来的单质锌气化温度(900~1 000℃)不高,因此容易挥发,随煤气流上升逸出,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温度不断降低,部分锌的蒸气被下降的炉料吸附,或者凝结在炉喉表面,其余随煤气流继续上升,最终沉积在除尘器的炉尘或洗涤塔的瓦斯泥中[3-7]。了解烧结矿和球团矿对锌蒸气的吸附规律,并研究锌对炉料冶金性能的影响,对降低高炉锌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试验方法
l.l试验装置
升温采用温度可控的高温管式炉,最高反应温度为1300℃。密封式制样机,可将原料磨制到小于74μm的粒度。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1.2试验流程
在管式炉中做烧结矿和球团矿吸附锌的试验。在管式炉1中,通过ZnO与石墨的混合物反应来模拟高炉中高温区域锌蒸气的生成;以通入的N2作为锌蒸气的载体来模拟高炉中上升的煤气流;管式炉间暴露于外的短管约3 cm,用石棉布紧密缠绕;锌蒸气进入管式炉2后,被管中的烧结矿或球团矿吸附。锌的沸点为906℃,而ZnO和C的反应,在1000℃下也可以发生。所以本试验控制管式炉1中的温度为1000℃;管式炉2中的温度根据试验需要调整,最高为1100℃。反应管1中每次吸附用ZnO 150g,纯石墨30g,烧结矿或球团矿为200g,分别放置于反应管内的刚玉托盘上;反应时间为120 min;反应管1内径约6 cm,反应管2内径约8 cm;反应全程用N2保护,N2流速为2L/min,直至反应结束冷却到室温。
烧结矿的吸附选取2个变量。第一个是温度,范围300~1100℃。第二个是粒度,范围8~15 mm。球团矿的吸附也选取温度和粒度2个变量。温度范围是300~1100℃。粒度范围是5~15mm。
1.3检测方法
1)吸附锌蒸气后的烧结矿和球团矿,分别磨细至小于74μm,做化学分析以测定其锌吸附量。
2)吸附锌蒸气后的烧结矿和球团矿,参照GB/T13242—91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其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基本原理是将一定粒度范围内的试样,在固定床中,在500℃的温度下,用由CO,CO2和N2组成的还原气体进行静态还原,还原1 h后,将试样冷却到100℃以下,用小转鼓共转300转,然后用孔宽为6.30mm,3.15mm和500μm的方孔筛进行筛分,用还原粉化指数表示铁矿石的粉化程度。本试验中以RDI+3.15作为考察低温还原粉化指数的主要指标。
3)吸附了锌的烧结矿和球团矿通过PHILIPSXL—30+DX4i带能谱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进行检测,比较了烧结矿和球团矿吸附锌后的变化。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温度对烧结矿球团矿锌吸附的影响
对粒度在12~15mm范围内的烧结矿,分别做不同温度下的锌吸附试验,结果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烧结矿在低温状态下吸附锌量很少;当温度超过900℃,到1100℃的范围内,其吸附锌量急剧增加。这主要是因为ZnO+C=Zn+CO的反应发生在这个温度区间,并且锌在此温度下以蒸气状态存在;低温状态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对粒度在5~9mm范围内的球团矿,分别做不同温度下的锌吸附试验,结果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球团矿的吸附锌量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温度超过900℃时,吸附锌量有个突增的趋势。和烧结矿相比,相同温度下球团矿的吸附锌量要少一些,原因可能是两者的结构不同:烧结矿多孔而疏松,比表面积较大,故吸附锌量高;球团矿少孔而致密,比表面积相对较小,故吸附锌量少些。
2.2粒度对烧结矿球团矿锌吸附的影响
在1100℃下,对不同粒度的烧结矿做锌吸附试验,结果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烧结矿的粒度增大,其吸附锌量减少。原因可能也是粒度越小的烧结矿其比表面积越大,对锌蒸气来说吸附条件更好。换句话说,当炉料随着反应进行在高炉中沿垂直方向下落时,上升的锌蒸气更容易被小颗粒的烧结矿吸附。提高烧结矿的强度,减少烧结矿的粉化,更有利于在高温区生成的锌蒸气随着煤气流上升,而不是被下落的烧结矿吸附后重新回到高温反应区。
在1100℃下,对不同粒度的球团矿做锌吸附试验,结果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球团矿的粒度增大,其吸附锌量减少。且和烧结矿相比,相同粒度的球团矿吸附锌量要少很多。T6-7
对吸附试验后的烧结矿和球团矿分别制成粉样,做扫描电镜分析。图6和图7分别是锌在烧结矿和球团矿上的吸附照片。通过能谱分析发现,图上白色发亮的是锌及锌的化合物,附着在铁氧化物、脉石或其他基体物质上。烧结矿的锌吸附量明显比球团矿要多。原因可能是烧结矿表面多孔、粗糙,因此吸附的锌量较多,而球团矿表面较为平滑、整齐,吸附的锌量较少。
2.3锌吸附量对烧结矿球团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数的影响
对锌吸附量不同的烧结矿和球团矿做了低温还原粉化试验,结果见图8、9。
从图8可以看出,随着锌吸附量的增加,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3.15呈下降趋势,这同时也关系到整个高炉炉料层的透气性。故对入炉烧结矿含锌量应作严格控制,经常关注高炉锌负荷。
从图9可以看出,随着锌吸附量的增加,球团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3.15也呈下降趋势。
3 结论
1)通过对烧结矿、球团矿不同温度、不同粒度的锌吸附试验,发现烧结矿和球团矿的吸附锌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粒度的增大而减少。
2)随着锌吸附量的增加,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3.15;呈下降趋势,这也会影响到高炉料层的透气性;随着锌吸附量的增加,球团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RDI+3.15;也呈下降趋势。
3)锌在高炉高温区被还原,在随煤气流上升的过程中,被下降的炉料吸附,之后又重新回到高温区被还原,如此往复。控制入炉烧结矿和球团矿的粒度,能有效地减少其对锌的吸附,提升煤气带走的锌的比率,因而减少锌在高炉内的循环富集,对减轻高炉锌害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