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我国压缩钢铁产能需依靠政策和市场机制

来源: 世界金属导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13年开始,国务院及工信部相继发布文件要求严禁新增产能,清理违规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并提出钢铁产能压缩目标,2014年钢铁产能高速增长局面结束。自2015年1月起执行的新…

2013年开始,国务院及工信部相继发布文件要求严禁新增产能,清理违规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并提出钢铁产能压缩目标,2014年钢铁产能高速增长局面结束。自2015年1月起执行的新《环保法》,由于受到经济下行、地方利税收入缩水等影响,执行力低于市场预期。

现阶段去产能主要依靠市场手段,钢材低价是主要推手。螺纹钢价格自2015年初以来一直波动下行,且下行时间及幅度远大于反弹时间及幅度,每一次深度下探都会抑制产能释放。一旦钢价跌破生产现金成本线,钢企往往关停高炉,淘汰产能。不同于此前淘汰产能主要是民企,此次超成本的低价迫使企业淘汰的产能,可谓是国有、民营钢企均有。
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主要集中在建筑长材领域及河北地区,区域龙头河北钢铁是最大受益者。“河北省是去产能的重点省份,近期受北京雾霾影响,环保压力加大,对区域内环保不达标民营钢企实施了清理,河北钢铁将因定价权及区域内竞争者减少而受益。此外,河北省国资委接受港中旅无偿划转的国丰股权,未来兼并重组将提速。
1去产能动力:政策、环保
1.1 2014年以来政策执行力度加强,钢铁产能结束高速增长
国家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2013年下半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全面清理建成的违规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在内的八项主要任务,提出五年后达到压缩钢铁产能总量8000万吨以上的目标。同时,指导意见提出采取必要手段提前一年完成钢铁等21个重点行业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对于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给予严格的惩罚措施如暂停对该地区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
到2014年8月,工信部先后公布了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合计309家,合计粗钢产能约占2013年全国总产能的90%,另有一些生产企业(总计约1亿吨产能)未进入上述白名单。
2014年工信部要求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900万吨、炼钢产能2870万吨,2015年国家要求再淘汰炼铁产能1500
万吨、炼钢产能1500万吨,2016年和2017年国家将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此外,要达到2018年全国压缩粗钢产能8000万吨的目标,须在2016-2018年的三年淘汰2839万吨产能,年均淘汰946万吨。
预计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将成为“十三五”钢铁行业主基调。2015年3月20日,工信部《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到2017年钢铁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行业利润率及资产回报率回升到合理水平。
2015年5月24日,工信部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进行了修订,新版自2015年7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规范条件提出,严格控制新增钢铁生产能力,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实施减量置换;不得新建独立炼铁、炼钢、热轧企业;钢铁企业各工序须全面配备节能减排设施。
2015年7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2015年第三次信息发布会传出信息,“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目标锁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大型结构性重组、遏制行业无序竞争、加大产品创新、促进绿色发展,以及鼓励企业走出去。
1.2 2015年环保淘汰产能力度低于市场预期,但河北成为亮点
2015年1月,新《环境保护法》实施,通过环保手段淘汰清理不合规产能,是政策上的重要变化。全国范围内,对淘汰产能政策和新《环境保护法》执行的较好的是河北省,如唐山市从8月开始对环保不达标的钢企执行数倍惩罚性电价。由于河北省和唐山市钢铁产能巨大,因此河北省严格执行去产能政策及新《环境保护法》,对全国钢铁产能下降意义巨大。
2 现阶段淘汰产能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
2.1 未来新增产能在板材,预计“十三五”前期粗钢产能过剩最为严重
近年来高炉开工率不断走低,产能过剩十分严重,到目前全国高炉开工率已在75%左右徘徊。然而地方政府、银行及钢企本身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均不愿意钢企关停,致使过剩产能难以退出。
尽管国家严禁新增产能,但由于钢铁投资时间较长,因此具有一定的投资惯性,短期仍将有新增产能,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宝钢湛江项目、武钢防城港项目以及首钢股份的京唐二期,“十三五”前期我国粗钢产能过剩将会达到最严重程度。就新增产能的产品结构而言,主要集中在汽车板、家电板、高等级管线钢等高端产能上,而目前淘汰产能主要集中在螺纹钢等建筑长材产能上。
2.2 钢价超预期下跌成为产能缩减的最大动力
超成本的低价对去产能效果显著。尽管2015年以来,新《环保法》执行低于预期,但是钢价超预期下跌成为2015年去产能的另一有效手段。2015年前三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达553亿元,同比转亏,钢铁行业陷入全面亏损阶段。在行业产能停止增长的大前提下,引发亏损主要矛盾由供给过剩转为需求不足,然而在短期需求难以提振的情况下,降低产量和削减产能成为行业的自我救赎之道。与政策或者环保去产能、降低产量相比,市场低价是去产能的最有效措施,螺纹钢价格自2015年初以来步入了下行通道,且下行时间及幅度远大于反弹时间及幅度,每一次价格深度下探都是企业被迫大面积去产能时期。
一旦钢价跌破企业的现金成本线,钢铁企业往往考虑关停高炉,由于高炉重启费用高昂且可重启次数有限,因此可视为产能淘汰,如:八一钢铁上半年主动关停在南疆的高炉,涉及产能约300万吨,攀成钢主动关停产能200万吨等。
低钢价对任何企业去产能压力均等,发展趋势已从“国进民退”转为“全面清理”。目前,国内钢铁生产企业有500多家,其中民营钢企400多家,年产量大致是国有、民营各占一半。民营企业中,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七家,300万-1000万吨的43家,100万-300万吨的不到200家,100万吨以下的近200家。按照工信部将要发布的《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未来经过三年努力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经过兼并重组,钢铁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从上面数据可知,民营钢企中有200家小钢企,未来三年的产能淘汰对于他们而言压力同在。
无论是前期产能淘汰政策,还是新的《环境保护法》,曾经一度主要针对的是小规模的民营钢企。然而在“跌跌不休”的价格压力下,民营和国企钢铁去产能遭遇基本相同,即使是原本不在产能淘汰序列的国企产能也被关停。
2.3 供给侧改革,确立钢材市场机制的核心
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供给侧改革将加速过剩产能的淘汰进度。不断下行的钢价已成为淘汰钢铁产能的主要手段,但由于部分钢企是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且在银行有大量贷款,去产能过程并不顺利。一方面,当前经济增速低迷,土地财政政策难以为继,地方政府从GDP增长、财税收入以及就业率的角度考虑希望钢厂不要减产或者停产,通过补贴或财政贴息等手段帮助钢企延续生产;另外一方面钢企在当地各个银行有大量贷款,一旦减产、停产或者破产会使当地银行形成大量坏账,银行不得已继续维持给予钢企的授信额度,并继续续贷。
由于地方政府和当地银行的资源倾斜,造成大量本应停产的高炉继续生产、本应破产的钢企继续运营,带来大量资源配置浪费,并对其他产业产生挤出效应。从2015年10月起,国内普遍提及供给侧改革,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产业升级。
减少行政干预、确立市场机制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供给侧改革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其核心是减少行政手段对资源配置的干涉和恢复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在Cobb–Dougl as生产函数中,Q=ALαKβ。其中:A是全要素生产率;L代表投入的劳动力;K代表投入的资本;α和β分别代表劳动力和资本的生产力弹性;Q代表总产出。总产出(Q)的提高需要依赖全要素生产率(A)、劳动力(L)或者(K)的改善,过去钢铁行业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劳动质量的提高,都属于对劳动力L的投入,而钢铁行业针对原有产线所做的技改均属于对资本(K)的投入,目前在增加对L或者K的投入边际效率较低,因此重点将放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A)上面。A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但通常分析时都略去土地不计)的投入量都不变时,而总产出仍能增加的部分,可视为非具体化的技术进步,具体来说,能够提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A的方法包括:依靠价格等市场要素配置资源、兼并重组获得规模利润等。
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对钢铁行业的主要意义在于减少行政干预、利用市场化手段加速亏损钢铁产能的淘汰和加快亏损钢企的破产进程等,提高钢铁行业的有效供给和供给效率。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就靠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度日的“僵尸企业”展开摸底,摸底数据出来后就会给出产能清理整顿时间表。
3 缩减产能,健全钢企退出机制
健全产能退出机制,短期将呈现“国进民退”局面。近期,政府供给侧改革意义重大,有可能对钢铁产能退出给予财政补贴,加快产能调整。相对于国企来说,民企雇佣员工数量小、银行贷款少,去产能更容易,且难以获得政府补贴、补助或贴息,在资本市场上也难以获得融资,预计此次去产能将呈现“国进民退”的局面。
退出机制包括产权转让、资产重组及关闭破产。就目前来看,产权转让是最容易的退出机制,资产重组是中短期内较好利用的方式之一,包括将钢铁资产与优质资产打包整体出售,以及推动区域产能重组整合,前者可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后者可在短期内避免让地方政府和银行承受较大压力。关闭破产、降产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包括钢企控股股东、政府、银行、钢企职工等多个利益相关方。长期来看地方政府及银行对钢企的亏损有承压底线,不可能无限兜底,加大损失,因此产能仍将逐渐降低,相对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去产能速度会更快,欠发达地区去产能的节奏可能将较多依赖财政补贴。
我国产能下降模式可能类似欧美,耗时更长;供求基本平衡后,龙头钢企将发起并购重组。日韩钢铁工业借助中国飞速发展的机遇,因此未曾有大规模淘汰产能历程;中国淘汰落后产能进程将更类似欧美。欧美在达到峰值之后的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至-7.2%,而最终稳定的钢材消费强度在250-500千克之间(中国目前为535千克)。从中长期看,中国粗钢表观消费强度的下降应参考欧美经验,中国尚未完全工业化,降幅可能小于欧美。在产能下降、供求基本达到平衡后,龙头钢企将通过并购重组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产品定价权及超额利润。

上一篇:绿色电力概念催化电力市场钢铁需求
下一篇:爱市场就拼在最前沿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市场走势解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