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降”之下钢市“寒意”不减
来源:中国冶金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进入10月下旬,国内钢材市场在弱势下行中低迷尽显。 重点市场主要钢材品种报价连续走弱,成交也较为清淡。在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下游需求萎缩严重,钢企第三季度盈利进一步恶化。即便宏…
进入10月下旬,国内钢材市场在弱势下行中低迷尽显。
重点市场主要钢材品种报价连续走弱,成交也较为清淡。在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下游需求萎缩严重,钢企第三季度盈利进一步恶化。即便宏观面时有利好刺激,如上周五央行再次“双降”(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但钢材市场“寒意”不减。
市场低迷价格下行压力仍大
10月份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下探。与去年相比,多数钢种价格跌幅已经达到25%以上,与2008年的价格高位相比,跌幅基本超过了60%。其中,京津、上海、乐从等主要市场均表现偏弱。股市、期货回落,尤其是螺纹钢期货再创上市新低,拉低了市场预期,而原料价格的下滑更加重了商家对后市的担忧,部分商家出货加快。
随着唐山市场钢坯价格再度回落至1650元/吨,进口矿价格也持续下探,华北一带建筑钢材价格也出现回落,京津地区、太原、邯郸等市场线螺报价小幅下滑。北京市场螺纹钢价格一度被“打压”到1840元/吨左右。上海等地区的建筑钢材出货也不如从前,成交量较小,出货量较大的商家也仅为每天几百吨。
板材方面,上海、乐从等市场冷轧卷板价格跌幅最高达50元/吨左右;上海热轧卷板价格已经跌破1900元/吨一线,乐从市场也跌破2000元/吨重要关口。尽管太原等北方市场的中厚板价格因资源较少出现小幅拉涨,但终究抵不过低迷形势,涨价出货也变得相对困难。
虽然10月份钢价没有像期货那样大幅下挫,但低迷态势未改。这种低迷不仅仅是价格长期维持低位,更在于市场人气差、需求弱、亏损严重,使市场几乎陷入难以自拔的困难境地。
亏损加剧倒逼钢企减产 但力度有限
由于市场低迷,钢企经营状况日渐恶化,甚至连行业竞争力和盈利比较好的企业也在所难免,足见行业“寒冷”程度。
有机构统计,在34家钢铁上市公司中,已有21家披露第三季度业绩预报,仅有1家公司预计业绩同比增长。武钢、杭钢、华菱钢铁、首钢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也有不少企业由盈转亏,如沙钢。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8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万亿元,同比下降18.3%;实现利润总额亏损180.32亿元,而主营业务亏损436.58亿元;46户亏损企业总计亏损357.5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73.93%。全国大中型钢企今年前8个月亏损总计180亿元,去年同期则为盈利140亿元。
从亏损变化情况来看,钢企亏损面在扩大,且大中小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包含在内,而第四季度形势依然不乐观。这说明钢铁行业已进入“严冬”,预计2015年行业盈利会较去年出现大幅下滑。
在这种形势下,订单压力、库存压力、债务压力都转向钢铁生产企业,迫使钢企不得不减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达到60894万吨,同比下降2.1%。但是,从环比来看,粗钢产量又出现了2个月的连续增长,这与目前需求形势是不相符的,说明钢厂减产不力,产量难降。
淡季临近需求将进一步收缩
虽然国家密集出台稳增长政策措施,但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钢材需求形势暂未有明显好转。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3个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3%,比1月~8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8.1%,增速比1月~8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6%,增速比1月~8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0.2%,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9%。
与此同时,随着天气逐渐转冷,钢材需求也将明显收缩,特别是北方地区工地开工率将日渐下降,预计后期市场供需矛盾将更为尖锐。
总之,在需求形势日渐堪忧,而供应层面压力缓解尚不明显,以及主要原料价格持续下行、对钢价的支撑作用有限的情况下,钢市仍难摆脱严冬的“寒意”。
- 上一篇:供大于求倒逼钢铁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新疆钢铁产能急流勇退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