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供大于求倒逼钢铁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初以来,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进入峰值区的特征明显,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历史,钢铁企业不要再寄希望于钢材消费大幅增长来解决目前的行业困难。”10月28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

“今年初以来,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进入峰值区的特征明显,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历史,钢铁企业不要再寄希望于钢材消费大幅增长来解决目前的行业困难。”10月28日,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对当前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

  朱继民表示,在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结构调整,钢铁需求增量见顶的情况下,钢铁产业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钢铁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在倒逼钢铁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与优化,而钢铁行业的调整与优化要既要考虑当前又兼顾长远,要在解决当前困难的同时谋划实施好长期发展战略。

 

  钢铁行业陷入全面亏损 

  粗钢表观消费量大幅下降。第三季度,国民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经济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增长动力转换更加明显。但是经济增长对于钢材消费的带动作用逐步减弱,钢材消费强度下降明显。今年初以来,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一直保持负增长,1-9月份同比下降5.82%,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8.65%。

  粗钢产量出现负增长。1-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6.1亿吨,同比下降2.14%。全国粗钢产量下降在我国钢铁发展史上是罕见的,这说明2014年很有可能是我国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区的标志。按照发达国家粗钢产量变化趋势推测,我国粗钢产量达到峰值以后,将在峰值附近波动,一定时期以后呈现下降趋势。

  但朱继民表示,虽然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是不足以抵消需求侧的下降,钢材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钢材出口大幅增长。1-9月份,全国出口钢材8311万吨,同比增长27.2%,全年出口钢材过亿吨基本上没有悬念;进口钢材973万吨,同比下降11.6%。1-9月份累计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7644万吨,同比增加1984万吨。保持这样的出口量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供需矛盾,但是贸易摩擦方面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

  钢材价格屡创新低。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为61.19点,10月份第三周跌至59.83点,比年初下跌28%,跌幅超过去年全年跌幅。钢材价格指数持续突破有指数记录以来的低点。朱继民表示:“我国钢材价格已经连续4年下跌,但是像今年下跌这么剧烈还是前所未有的。”

  铁矿石价格与钢材价格出现背离。与钢材价格一路下跌不同,今年初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出现了两次快速反弹,目前基本在每吨55美元上下波动。朱继民表示,这种价格背离极大地吞噬了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

  主营业务亏损加剧。1-9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4万亿元,同比下降19.26%;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281.22亿元,而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亏损企业49户,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48.51%,亏损企业亏损额450.42亿元,同比增长352.85%;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5.35%。加上汇兑损失大幅增加,钢铁行业陷入全面亏损境地。

  企业之间分化明显。1-9月份,盈利前10名企业合计盈利123.82亿元,同比下降18.73%;亏损前10名企业合计亏损320.84亿元,超过去年同期亏损额的10倍,表现为盈利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亏损企业亏损程度加剧,整体盈利形势进一步恶化。

 

  钢铁行业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朱继民表示,目前,钢铁行业在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钢材需求持续下降,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前三季度,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仍然呈现回落态势,并且经济增长动力转向第三产业。今年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下降到36.7%,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增长到58.9%。朱继民表示,用钢量较大的第二产业增速放缓必然导致钢材需求下降,市场供大于求仍然是钢铁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是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任重道远。朱继民表示,根据2013年相关数据计算,我国钢铁工业的产能利用率低于70%,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从2010年至今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20个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也淘汰了一部分落后产能,但是对于整体产能而言并没有减少,这是个待解的重要障碍。

  三是矿石涨价和钢材降价极大的影响了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朱继民表示,我国钢铁行业在产业链上属于弱势行业,既没有矿价定价权,又进行着钢材市场的价格搏杀,既承受着矿价快涨慢跌的成本压力,又承受着钢价连跌不涨的下滑压力,钢铁行业经过对标挖潜和管理提升取得的降本成效完全不能弥补钢材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一些企业没有利润和造血功能,只能延缓生存时间,也极大的影响着结构性优化和持续性的技术创新。

  四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较突出。数据显示,虽然央行已经多次下调贷款利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企业的实际贷款成本并没有下降。9月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下降2.02%,而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69%,企业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朱继民表示,当前,受银行严控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影响,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着不予增量、续贷困难、涨息和抽贷等问题,钢铁企业从传统银行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正在减少,而从非银渠道借款额大幅增长,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依旧较为突出。

 

  下一步发展要突出五个重点 

  朱继民表示,面对以上诸多困难,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要突出以下五个重点方面:

  第一,“控产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增加需求无望,要缓解供需矛盾,只能从减少供给入手,首先解决产量过剩的问题。这就需要市场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共同作用,形成合力。当前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要形成“压产能”的共识,出台重大措施来切实消减产能。

  第二,“谋转型”。各个企业的做法要各具特色,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转型方向和转型路径。朱继民强调:“以前我们进行的创新也好,新产品开发试验也好,大部分是跟随性、仿效性的。真正的创新应该是系统性的研究谋划,是系统性的推进与分阶段突破的过程,只有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的创新之路才能培育出自身竞争力。”

  第三,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朱继民表示,兼并重组的实质是一个体制性问题,只能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即要建立一整套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涵盖国有资产的管理、公司治理结构体系等诸多内容。建议国家出台企业兼并重组细则,从税收、财政、金融、土地、技术进步、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理等方面对企业重组给予支持,同时要积极探索民营钢铁企业的重组;钢铁企业的重组要实现规模上的减量重组和效益上的增量重组,即生产规模“1+1<2”,企业效益“1+1>2”。

  朱继民表示,通过有效的兼并重组,力争在行业内形成若干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特大型行业引领型企业集团;在特殊钢、不锈钢、无缝钢管等领域,以及汽车板、硅钢片、能源用钢、铁道用钢等领域形成若干家专业化集团;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西南地区各形成若干家大型区域性主导型企业;鼓励中小型企业走控制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具有区域性配套企业。

  第四,坚持“绿色化”发展方。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确实改变了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钢铁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前期环保欠账较多,势必成为国家环保部门重点监督检查的对象,而环保一票否决制也将逐步成为“新常态”。朱继民表示,钢铁企业应对新环保法给予足够重视,从思想上树立尊法、守法的意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加大环保资金、设施、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加大对各项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学习研究,积极参与法律法规和各项产业政策的制修订,使法律法规更加公平、合理、可操作,使环保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运用“互联网+”来促进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与产业链结构再造。朱继民表示,钢铁企业一是要运用“互联网+”来突破用户个性需求多元化与钢铁生产规模经济相矛盾的瓶颈,促进用户个性化需求与钢铁生产规模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钢铁企业要由生产商向生产服务商转变,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产品的基础上辅之以高端服务;三是基于下游产业目标产品的协同研发实现产业间技术的相互支持与协调发展;四是上下游企业间企业产权结构的相互融合。因此,运用“互联网+”改造钢铁产业链不仅仅体现为钢铁企业营销模式的变革,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让上下游产业间的大企业集团形成供应链关系,实现按需创新、按需生产、按需订制的物流方式,最终实现共赢发展。

 

上一篇:易纲:未来三五年经济增速在6-7%左右是有把握的
下一篇:“双降”之下钢市“寒意”不减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市场走势解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