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冲突会改变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吗?
来源:华尔街见闻|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如果说有少数会谈从一开始就蒙上了难以成功的阴影,那么近期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谈无疑是其中之一。触发本次会晤的是欧盟难民危机。随着难民大量涌入欧洲和中东,欧盟领导人迫…
如果说有少数会谈从一开始就蒙上了难以成功的阴影,那么近期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谈无疑是其中之一。
触发本次会晤的是欧盟难民危机。随着难民大量涌入欧洲和中东,欧盟领导人迫切地需要美国和俄罗斯搁置争议,转而一起为化解叙利亚危机努力,而叙利亚危机正是近期大规模人群寻求避难的原因所在。
现在,美国/欧盟领导人已不再要求以叙利亚总统Basharal-Assad下台作为展开成立新政府谈判的前提条件,尽管美国仍然坚持al-Assad的下台作为最终协议的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双方连针对的敌人是谁都无法达成一致,如此根本性的分歧如何能够搁置?美国及其同盟将叙利亚危机定义为针对专制政权的内战,而俄罗斯则将其定义为外国伊斯兰极端分子的入侵,并且认为是美国及其中东同盟在背后支持的。
欧盟已明确其需求:化解危机,我们并不怎么关心是如何解决的,但是必须尽快解决。就这点而言,美国和俄罗斯领导人除了作出回应外并没有什么选择。
俄罗斯正试图组建一支由联合国授权的联合军对抗ISIL,也即攻占了叙利亚和伊拉克大片领土,并威胁要吞并整个地区的伊斯兰激进武装分子。
奥巴马已经公开表示,他欢迎俄罗斯和伊朗来帮助打击激进的ISIL,但仍然坚持al-Assad必须下台。另一方面,俄罗斯毫不隐藏对于北约主导的叙利亚政变的强烈反对,并指出了类似做法在伊拉克、利比亚、突尼斯和埃及部分地区造就的失败先例。
《纽约时报》近期的一篇文章中,一位俄罗斯政府内部人士表示,普京认为叙利亚注定会是(美国)一次失败的尝试,美军的现身只会让情况更糟。
而奥巴马也不反对站到幕后,为北约的伙伴提供支持,尤其是在美国公众十分反感美军进一步参与到中东战争的背景下。
但是,俄罗斯并不属于北约,它也清楚美国不会让俄罗斯在叙利亚充当指挥,正如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一票否决俄罗斯的组建抗ISIL联军提议所显示的那样。而且,就在俄罗斯对叙利亚实施空袭的首日,美国就对此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眼下的紧迫性有利于以合作形式化解危机,同时地理位置也为俄罗斯指挥战斗提供很大优势。凭借与伊朗的关系,以及本来就在伊拉克与ISIL进行地面作战,再加上有在叙利亚战斗的盟友真主党(Hezbollah),俄罗斯相当于有了现成的军队去完成空袭。
随着俄罗斯对叙利亚地区的ISIL展开空袭,世界各国领导人浮现出了更大的担忧,美国与俄罗斯在叙利亚事件上的意外冲突会增加两个核武大国之间发生战争的风险。
尽管双方都否认联合军事行动或分享叙利亚情报的可能,两位总统已同意会见各自的军事长官,(表面上)减少双方发生意外争端的风险。在不分享包括军队行动等情报,以及空袭仍然神出鬼没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做到没有冲突?
更增添难题的是,俄罗斯与沙特领导人日益频繁的热情会晤。
许多人认为沙特,及其海湾盟友是解决争端的关键,因为认为它们是叙利亚叛军的支持者。
尽管俄罗斯是支持叙利亚Assad政权的,沙特很大程度上仍然避免了对俄罗斯在叙利亚部署军事力量进行批评,在俄罗斯对叙利亚的最新军事行动中,继续与其马甲保持亲密联系。
与此同时,伊朗与俄罗斯的关系有出现冲突的迹象。《纽约时报》报道称,九月末,该两国与叙利亚(政府)和伊拉克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共同打击ISIL。然而在联合国大会上,伊朗总统Rouhani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声明,称伊朗认为没有必要在叙利亚采取联合军事行动,俄罗斯的目的在于帮助受困的盟友,而伊朗的目标是根除ISIL。
自伊朗核协议达成以来,伊朗和美国在其他重要议题上走的更近已经是广泛的共识。Rouhani在联合国的声明似乎还想证明,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在巴格达建立一个信息中心共享有关ISIL的军事情报的决定是错误的。
这也与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与俄罗斯签署的为俄战机和运输机提供前往叙利亚提供空中走廊的新协议相符。
观察家们认为,这些协议肯定是打了寻求联合军事行动的俄罗斯的脸。伊朗有与俄罗斯保持距离的需要似乎是因为一只眼睛在盯着美国看,此前美国强硬派总统候选人曾威胁要撕毁核协议。
随着大选的开始,美国高度变化着的政局氛围只会让叙利亚战事更加扑朔迷离,导致双方公开拒绝合作,转而达成最大化明确各方诉求的秘密协议,使得叙利亚的军事合作变得几无可能,同时增加了所谓的伙伴之间的意外冲突。
那么西方对于俄罗斯的制裁呢?在西方看来,叙利亚冲突开始蚕食乌克兰危机的重要性。美国似乎对于把乌克兰问题交给德国、法国、俄罗斯和乌克兰自己感到满意。
欧盟可能是第一个放松对俄制裁的,它会意识到,正如一位欧盟领导人已经表达的那样,在打击俄罗斯经济的同时又依靠它的军队(解决叙利亚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不靠谱的。
明年1月,欧盟对俄制裁即将到期,如果要延长,需要所有成员国的无异议通过。欧盟不会延长制裁的可能性在增加。
如果是这样的话,全球主要的企业又会重返俄罗斯,其中就包括在俄罗斯能源行业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的西方主要能源公司。一旦重返开始,再要逆转或者重新实施制裁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