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安倍经济学夭折了吗?

来源:和讯网|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有评论文章指出,尽管债券发行额自2009年来首次被削减至40万亿日元以下(主要得益于税收收入大增),但债务问题仍是一个隐患。尽管劳动人口减少构成了短期刺激,但从中期看,日本必须要努力解…

有评论文章指出,尽管债券发行额自2009年来首次被削减至40万亿日元以下(主要得益于税收收入大增),但债务问题仍是一个隐患。尽管劳动人口减少构成了短期刺激,但从中期看,日本必须要努力解决如何筹集资金满足老龄化人口需求的问题。那些笃信结构性改革的人也在抱怨,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尚未离开箭筒。然而,尽管存在以上种种担忧,但今明两年日本经济的表现很可能不会如悲观主义者所愿。当然,现在宣布胜利还为时过早。但安倍经济学还没死去,也还没被埋葬。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夭折了?在怀疑者看来,目前的情况无疑是如此。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停滞。上周的向下修正后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的年化增长率为1.5%。对于一个近些年来的表现根本谈不上耀眼的成熟经济体而言,这个数字听起来或许不算太糟。然而,在再往前的两个季度里,日本经济出现了大幅萎缩。日本2014年全年的经济产出其实是萎缩的,尽管萎缩幅度仅为区区0.03%。负的增长,无论其幅度有多小,都很难算得上是经济学家口中日本摆脱20年通缩所需的“逃逸速度”。

赶走通缩想必是安倍经济学(安倍经济学指的是2012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Abe)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的核心。在这方面,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消息。日本央行(BoJ)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Kuroda)曾承诺,在2013年4月后的“约两年内”让通胀率达到2%。现在他开始在这件事上含糊其词了。很明显,央行行长们嘴里的“约两年”,可能是指三年或三年以上。透明度问题就说到这里。眼下包含能源价格在内的核心通胀率仅为0.2%。除非油价突然反弹,否则,日本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再次陷入通缩。没有通胀的安倍经济学就像是没有鬼魂的《哈姆雷特》(Hamlet)。

低通胀对日本央行构成了压力,令其感到需要在去年10月出人意料地实施第二轮刺激之后加大量化宽松力度。如果它不采取行动,它将失信于市场和民众,而眼下有必要说服日本民众相信通胀已站稳脚跟。低通胀部分源于一项政策失误:去年在鼓励消费者花钱的同时,日本政府却将消费税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结果,消费者啪嗒一声合上了钱包。

这一切让我们很难辩称局势正按计划的那样展开。尽管如此,情况还是要比看上去乐观。通胀放缓的更大原因在于低油价。它可能会让日本央行感到为难,但对日本总体经济而言,低油价是重大利好。日本是能源进口大国,四年前福岛核电站遭海啸破坏后关闭核反应堆以来,日本对能源进口更加依赖。廉价石油应当能起到提振需求的奇迹般效果,也应当会缓解经常账户赤字引发的担忧。今年,日本经常账户盈余应该会比较强劲,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

至关重要的是,通胀放缓可能是需求拉动型“通胀”的前奏。这样说道理何在?安倍经济学推出以后,在高油价和弱势日元的推动下,通胀率曾迅速升至约1.5%。在经济学家为之庆贺的时候,消费者却弄不明白自己的消费能力去哪儿了。今年的情况应该恰好相反。企业利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出口强劲,就连造船等夕阳产业也在复苏。因此,在安倍政府的强大压力下,企业或许会在本月的年度薪资谈判中将基础工资提高至多2%。甚至在今年1月的年度薪资调整之前,基础工资(不计奖金)就已比上一年高出0.8%,为15年来最大涨幅。物价停滞或下跌再加上工资上涨,可能会催生一波消费小高潮。

这一可能的美好前景也不仅仅归因于廉价石油。目前,劳动力市场正处于多年来最紧绷的状态。部分原因在于,尽管去年有两个季度经济表现疲弱,但产出增速高于趋势增长率已有两年多时间了。

人口状况也在发挥一定的作用。随着劳动人口每年减少约30万,从建筑商到护理中心等各种企业都发现自己人手不足。自安倍经济学推出以来,已有近100万女性加入劳动大军。这些女性大多从事的是薪酬较低的工作,但就连这一点可能也在发生改变。摩根大通(JPMorgan)研究总监杰斯珀•科尔(JesperKoll)表示,有初步迹象表明,日本企业开始把合同工调整至薪酬更高的全职岗位。他补充称,日本可能是唯一一个中产阶级规模实际上在扩大的富国。

这些绝不意味着安倍可以松一口气了。尽管债券发行额自2009年来首次被削减至40万亿日元以下(主要得益于税收收入大增),但债务问题仍是一个隐患。尽管劳动人口减少构成了短期刺激,但从中期看,日本必须要努力解决如何筹集资金满足老龄化人口需求的问题。那些笃信结构性改革的人也在抱怨,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尚未离开箭筒。

然而,尽管存在以上种种担忧,但今明两年日本经济的表现很可能不会如悲观主义者所愿。当然,现在宣布胜利还为时过早。但安倍经济学还没死去,也还没被埋葬。

 

上一篇:希腊凭什么理直气壮的赖账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