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政策越来越政治化
来源:和讯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最近采取过度量宽成了全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时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对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提出了独到见解,他指出,各国央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将是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根…
最近采取过度量宽成了全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时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对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提出了独到见解,他指出,各国央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将是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根源。由于期限错配及货币错配,现代金融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当央行采取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就是对这种金融体系内存不稳定过度担保,并将这种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无限放大,直到最后金融危机爆发。在这过程中,巨大收益为少数金融机构获得,最后金融危机爆发的成本则让全社会来承担。就此,当前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岂能说没有误入歧途?对此,整个社会得密切关注。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六年多了,但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国家,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过度信贷扩张的政策来拉动本国经济增长。先有美国与中国,后有日本等,最近,采取过度量宽成了全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时尚。
比如,近一二个月来,先是中国央行降息,接着有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土耳其等20多国家央行都在降息,或是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丹麦把官方存款利率降为负值。即使是最重视稳定的国家也采取了出人意料的动作。除了降低利率,瑞士央行还突然宣布“脱欧”。
几天后,新加坡也出人意料地改革汇率制度。随后,欧洲央行采取了规模庞大、相对限制更少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对于中国,要求央行再次降准降息的呼声更是高涨。一句话,全球各国央行都在采取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
至于各国央行都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是救本国之经济吗?如果是救经济,难道过度的信贷扩张是全球经济振兴唯一的方式吗?如果全球各国央行都这样做,实际的后果会是什么?按照一般的经济学理论,过度的信贷扩张一定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并引发金融危机,难道这些各国政府都没有看到吗?目前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不是已经误入了歧途?
正如现任印度央行行长拉詹早就指出的那样,当前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政治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因为,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政府为了化解居民收入不平等及民众对未来不确定性焦虑和不满,纷纷采取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因为这是一条障碍最少的路,它不会如收入再分配的税收制度改革那样造成巨大的争议。而且这种过度信贷扩张政策不仅可推高房价及各种资产价格,也可以增加住房持有者财富增长之幻觉,同时又可拉动其他消费。
也就是说,对各国央行来说,这种过度扩张的信贷政策,其收益大,见效快,受益面广,而且成本又在未来支付。因此,对于现行的政府来说,无论民主制度国家还是其他制度国家,过度量宽的货币政策是政府一本万利的政策。事实上,近几年来美国与中国等,就是通过这种过度扩张的信贷政策,吹大两个巨大资产泡沫(中国房地产及美国股市)。现在不少国家央行所采取过度量宽的货币政策也是如此。
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采取了一轮又一轮量宽政策,从而使得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规模扩大四倍以上,但是这不仅没有引起物价水平上升,反之整个物价水平还面临着通货紧缩的风险(目前全球的情况都是如此)。何也?估计这里既有统计指标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更有大量货币流出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循环的问题。
实际上,可以看到这几年美联储大量的货币发行,但这些货币让美国的股市一直在创造奇迹。美国股市自2009年3月大奇迹日见底反弹以来,标准普尔指数从666点涨到当前2115点,道琼斯指数的情况也是如此。而美国股市的走势几乎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增长成正比。也就是说,美联储量宽发行了大量货币,但这些货币都流入美国股市,最大受惠者正是美国的股票市场而不是实体经济。在这个时期,美国证券按揭业务也创新高正说明了低成本的融资纷纷流入股市。
中国情况也是这样。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之后,中国采取比美国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五年的时间里,银行信贷及社会信用(这主要指影子银行)出现前所未有的过度扩张。仅是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就无可复加。比如到2013年底,中国建国64年,前60年信贷增加仅30万亿,但2009年至2013年的四年里则增加了近40万亿。如果加上影子银行的信用扩张,其数量更是大得惊人。
而这种银行信贷过度扩张的结果就短时间内吹大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让北京等许多城市房价十年内上涨近10倍。同样,最近欧洲与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日本的股市创15年新高,欧洲不少国家股市也在创历史新高。
也就是说,当前全球各国央行都在采取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最为受益是股市及房地产市场,推高各类资产价格,对拉动实体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各国央行量宽政策是这样,这里就有几个问题要思考了。当前各种资产价格全面飚升时,最为受益的群体又是谁?尽管其受益面会不小,但是它是普惠性的吗?如果不是,那么这种货币政策又对谁有利?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越来越严重,社会极少人的财富增长越来越快,但绝大多数人的财富增长少甚至于没有增长。如果加上货币对内贬值(即大量货币发行),那么绝大多数人财富的相对比重会越来越小。
美国情况是这样,中国情况更为严重。可以看到,就在这十年的时间,政府通过过度扩张的信贷来推高房价,让整个社会的财富短时间内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绝大多数人的相对贫困越来越严重。这就是当前各国央行所采取的过度量宽政策一个重要结果。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量宽政策只是损害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
同时,各国央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将是新一轮金融危机的根源。由于期限错配及货币错配,现代金融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当央行采取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时,就是对这种金融体系内存不稳定过度担保,并将这种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无限放大,直到最后金融危机爆发。在这过程中,巨大收益为少数金融机构获得,最后金融危机爆发的成本则让全社会来承担。就此,当前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岂能说没有误入歧途?对此,整个社会得密切关注。
当前各种资产价格全面飚升时,最为受益的群体又是谁?尽管其受益面会不小,但是它是普惠性的吗?如果不是,那么这种货币政策又对谁有利?
- 上一篇:宽松货币政策是央行必然选择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