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正在浮现罕见机会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困难曾是印度变革的动力。1991年预算是对政府支付危机的反应。现在的危险在于,随着通胀下降和能源价格降低对经济的促进,印度领导人回避为取得持久成功所需的艰难改革。如此将铸成大错。这是…
困难曾是印度变革的动力。1991年预算是对政府支付危机的反应。现在的危险在于,随着通胀下降和能源价格降低对经济的促进,印度领导人回避为取得持久成功所需的艰难改革。如此将铸成大错。这是莫迪和卡特里让印度一飞冲天的罕有机会。国际经济观察员金子厚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当所有金砖国家的经济都在放缓,只有印度是一个明显的例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印度经济增速将在明年超过喜马拉雅山另一侧的中国。
印度政府2月27日称,预计在从4月1日开始的下一个财年中,印度经济增速将超过8%。
印度政府称:“调查报告显示,现在印度似乎已经度过经济减速、通胀持续、财政赤字增加、国内需求疲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失衡和卢比币值波动的时期。”
印度上月调整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开始以市场价格而不是工厂成本来计算GDP,同时,计算GDP的基期也从2004年5月调整为2011年12月。
印度政府在财长阿伦•贾伊特利发布预算报告前夕表示,该国经济今年可能增长逾8%,将超过中国可能的增长率,而且印度还面临未来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历史性机遇。
《经济学家》也认为,印度有望成为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大国,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一年前,印度的未来看起来并不怎么乐观。经济增长乏力,通胀引发担忧,国家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悲观情绪。新总理莫迪上任后承诺对政府进行改革并重振其低迷的经济,印度局势因此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IMF数据显示,去年印度经济增速由2013年的5%上升至5.8%。同时,联合国也发布《世界经济形势及2016年前景》报告显示,预计2015年印度将引领南亚地区经济增长达5.4%,将创4年来新高。印度经济总量约占南亚经济总量的70%,预计2015年增长率将达5.9%,2016达6.3%。
高盛(GoldmanSachs)也在最新的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印度即将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它的经济形势要好于以前。印度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已经收窄,之前居高不下的通胀也有所下降,廉价石油对于印度是一个福音。”
印度总理莫迪自2014年5月26日上台后,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打击海外逃税,推行税制改革,吸引外资,出售国有资产股份,开启私有化进程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改革已初见成效。
如果印度经济腾飞,它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高飞者--不过做到这一点它必须摆脱不利于生产力发展政策的遗产。这一任务落到印度财长阿伦-贾特里(ArunJaitley)肩上。
2月28日他将提出获得选民认可进行官僚主义和振兴经济改革新政府的第一个全面预算方案。1991年7月的标志性预算使印度经济接纳贸易、外资和竞争。如今印度需要同样重磅的预算。
印度经济的利好因素数不胜数。印度人民富于进取精神,12.5亿总人口中大约一半25岁以下。它很贫穷,因此后发追赶的空间很大:2013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为5500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和巴西分别为11900美元和15000美元。
印度经济因地方政府在边界上的征税而支离破碎,不过如果各党派能够支持通过一项货物服务税法,那么将会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市场。印度经济的潜力明摆着,问题始终是它是否能够释放潜力。
对印度乐观的人指出,2014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增速达7.5%,甚至超过了中国。不过单单是这个很多人认为不可靠的数字最不值得大惊小怪。经济基础似乎日益稳定更为重要得多。
通胀10%以上高企多年后终于下降一半,经常项目赤字规模已经缩减,卢比币值稳定,股市一片繁荣。
而且对于一个石油4/5靠进口的国家来说,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也是福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降低全球经济增速预期时对印度经济的预期大体不变。
深化改革的可能性是印度经济大有希望的真正原因。去年五月印度人民党领袖莫迪(NarendraModi)因承诺振兴经济而在选举中大获全胜。
《国际金融报》称,自从莫迪出任印度总理以来,一直进行着各种改革尝试,先后抛出了多项经济改革措施。
比如,放宽外国直接投资限制,进行税收改革,重新修订劳工和土地征收方面的法规,大力发展制造业,以及发展铁路和智能型城市等。
此外,莫迪还启动了一系列吸引眼球的政经项目,包括“印度制造”、“清洁印度”、“数字印度”等,改善经商环境吸引外国资本,同时出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推进投资协定谈判。
2014年12月25日,印度内阁通过了实施煤炭和保险改革的行政命令。印度媒体称,该命令强调了“印度政府不顾议会中反对派的反对,推动经济措施改革的决心”。
2015年,莫迪的改革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各银行等金融界高管及高级财经官员于1月2日至3日被招至莫迪麾下,共同开会商讨印度金融,尤其是国有银行改革的对策。据报道,在与印度金融界高官和财经官员举行高级别会议时,莫迪希望印度银行业加快改革步伐,特别是改变国有银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他在会上毫不掩饰他的野心:印度应建设世界一流的银行,跻身全球前十。
《印度时报》援引莫迪的话说,印度政府在银行业没有既得利益,将确保银行发展不受任何干扰。
而据媒体报道,莫迪未来几周内可能会逐渐释放出多个重磅改革消息,进一步推行经济自由化改革。
根据《印度时报》报道,1月3日,印度内阁批准了一项新的法令,电力、国防和住房建设等关键部门以及停滞在启动阶段、价值数百亿卢比的项目将更容易获得土地。该法令对统一进步联盟(国大党联盟)2013年通过的公平补偿权和拆迁重置透明法进行了修正,废除了(土地征用)同意条款和五个地区的强制性社会影响评估。
分析人士认为,在多项有利因素配合下,印度总理莫迪2015年推行改革是最佳时机。分析称,油价下跌令印度经常帐收窄,通胀水平放缓,而印度29个邦中仅有两个邦今年举行选举,总理莫迪亦30年来首次在下议院获取控制多数,这些有利条件均帮助莫迪推行改革,当然仍要看莫迪如何把握改革时机。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莫迪声称他的目标是为穷人带来工作、尊严和机会——这个公开的目标可用来落实有助于促成此目标的政策。他强调的让做生意更容易,和赋予印度各邦更大权力都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在印度独立日讲话中,他警告了“说大话”却不能兑现的危险。实际上,他使民众的期望值明显高过许多年来的水平。
光靠他亲力亲为甚至是平易近人的态度,还不足以促成必要的改革,但有助于在貌似神秘的政策辩论和普通百姓的生活间建立起联系。
在印度这样一个庞大、多元化和好争辩的国家里,这已经是成功的一半。
今年,印度或将成为新兴市场中最受欢迎的宠儿。受惠于油价下跌、通胀减弱,印度今年经济将大幅上扬。人口年轻的优势加上各项改革,分析师预估印度10年内将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过去一年,印度经济从宏观数据上看整体向好,政治环境、外部环境都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
2014年前三个季度,印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6%、5.7%和5.3%,按照此势头,多家机构认为2014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将超过5%,印度政府预测经济增幅在5.5%左右。从趋势上看,印度经济正在摆脱过去3个财年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局面。
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鲁比尼于2014年11月初接受彭博电视访问时指出,他认为印度在多年来经济增长持续落后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后,情势将反转。
据路透社报道,印度财政部长阿伦•贾特里预估,2015年3月底的财政年度经济增长率将达5.5%。对于连续两年经济增长率不到5%的印度来说,这是个好迹象。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报道称,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表示,印度的崛起看起来势不可挡。CEBR预估,到2018年,印度将超过英国成为英联邦国家中最大经济体。到2024年,印度将有望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新加坡辉立期货投资分析师HowieLee指出,受惠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经常帐赤字与高通胀受到控制,过去两年来拖累印度的问题已大幅改善。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印度有10亿人口,其中高达65%的人口年龄不到35岁,印度充满许多的成长与投资机会。
《印度经济时报》援引摩根士丹利的报告称,印度的改革正在推进之中,2015年有望实现6.5%的增长率。
英国《经济学人》信息部最新公布的预期报告指出,巴西将有可能在2015年被印度超越,失去全球第七大经济体的地位。
尽管如此,印度的崛起之路并不会一帆风顺。莫迪虽然誓言改革,但是受制于反对党且印度积弊日久,各项改革措施举步维艰。去年年底,即便是牵涉利益关系相对较小的保险法案改革也差点因反对派的拖延而难产,导致莫迪政府不得不通过行政命令强制颁布实施。
法国《回声报》援引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会首席执行官拉贾特•卡图里亚的话说,不用怀疑,印度经济形势会明显好转。
不过,卡图里亚强调,要恢复高增长率必须“实施深刻的结构性改革”,比如税收改革、银行业重组、修改劳动法、发展工业中心等。
卡图里亚认为,这些创举“在政治层面很有困难”,他并不相信经济增长率能“在接下来的十年内”恢复到9%。
摩根士丹利认为,若印度GDP增长率要高于6%,必须更着重于中期的改革,包括放宽土地收购规定、劳动市场弹性化,以及引进商品与服务税以创造全国性的税制。
此外,放宽整体商业限制仍是印度政府的要务。官方正通过政策改革以简化造林和环保项目、加速产业核准流程,以及提供稳定的税收政策。
印度私营银行HDFC首席财务官KekiMistry则认为,印度还缺少一项重要的元素。根据CNBC报道,印度2014年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只有250亿美元,略低于2013年的280亿美元。Mistry认为,当印度的投资周期开始加速,经济就可望看到更显著的增长。
困难曾是印度变革的动力。1991年预算是对政府支付危机的反应。现在的危险在于,随着通胀下降和能源价格降低对经济的促进,印度领导人回避为取得持久成功所需的艰难改革。如此将铸成大错。这是莫迪和卡特里让印度一飞冲天的罕有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上一篇:雾霾与政经语境有微妙关系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