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股份公司质量检验部铣样机切割片成功实现国产化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近日,从股份公司质量检验部传来好消息,该站切割铣样机切割片历经两年多时间、通过上百次测试改进,终于成功实现了国产化转换,为深入开展节支降耗工作增添了一抹新的亮色。质量检验部全自动…
近日,从股份公司质量检验部传来好消息,该站切割铣样机切割片历经两年多时间、通过上百次测试改进,终于成功实现了国产化转换,为深入开展节支降耗工作增添了一抹新的亮色。
质量检验部全自动分析系统中切割铣样机为硅钢提桶样的专用加工设备,切割片是切割铣样机的专用耗材。之前,在样品切割工作中一直使用的是德国原厂切割片,每片单价455.4元,年耗用量约800片,年支出费用约36.43万元,仅切割片消耗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能不能用国产切割片替代进口片?”质检技术人员提出了切割片国产化的设想,并组建了攻关团队。
攻关前期,切割铣样机使用的切割片规格尺寸均是德国标准,德国切割片要求线速度100米/秒,内径尺寸40mm。通过对国内市场的调查,国内切割片的线速度最高只能达到80米/秒,内径尺寸32mm,与使用的切割机型号不匹配,在国内市场上没有与德国标准相符合的成型产品。攻关团队提出与国内厂家试制的想法,由于切割片成型模具成本高,很多厂家不愿意冒险。经过与国内多家厂商耐心沟通,终于有三个厂家表示可以试制。
在测试过程中,两个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频繁出现崩片现象,产品质量根本达不到技术要求。另一个厂家崩片现象很少,但是切出样品比国外切割片切出样品厚度多1mm,影响样品的后序加工,使后续样品在冲粒和数据分析上都受到很大影响。攻关团队内部商讨通过提高切割片厚度的方式可解决该问题,并与厂家取得联系,通过改进切割片切出的样品在规格上符合要求,但是使用寿命比进口切割片使用寿命少很多。通过与进口片的比较,要求厂家对切割片进行技术改进,增强网按照进口产品设计。拿到新改进的切割片后,攻关团队利用硅钢生产间隙做大量实验,得到最佳的设备参数,新式切割片在强度和寿命上均优于进口切割片。同时,继续对切割片的均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与厂家的共同努力,切割片批次间的质量日趋稳定。
就这样,从2013年到2015年,经过两年多的持续优化,在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后,质量检查站最终实现了切割片国产化的转换。国产切割片单价较进口片降低173.4元,通过不断的优化,国产片的使用寿命不断提高,每年可节省消耗约200片,共降低成本近20万元。而且进口切割片进货周期长,每次库存约500片,国产化后大大缩短了进货周期,降低了耗材的库存资金占用。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