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熔融钢渣热闷处理技术

来源:冶金技术网|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 前言随着我国钢产量的逐年增长,钢渣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钢渣中约有10%的残钢,除少量大块残钢被磁选回收,大部分则呈颗粒状和渣子包裹在一起,很难分离,随渣子丢弃造成金属铁资源的浪费…

1 前言

随着我国钢产量的逐年增长,钢渣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钢渣中约有10%的残钢,除少量大块残钢被磁选回收,大部分则呈颗粒状和渣子包裹在一起,很难分离,随渣子丢弃造成金属铁资源的浪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年钢渣堆弃量约6.85亿t,其中未回收废钢(以3%-5%计)约丢弃2000-3400万t;现在,每年仍继续堆弃钢渣约4800万t,丢弃废钢约146-243万t。其次,钢渣含有与硅酸盐水泥熟料相似的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等水硬胶凝性矿物,未被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第三,钢渣随意堆弃,不仅占用土地(历年堆弃的钢渣占用土地约3.4万亩,每年仍约占地2400亩),同时还污染周边土壤和水系、破坏生态环境。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钢渣处理技术有多种,如热泼、风淬、滚筒法等,但均存在金属回收率低、不能解决尾渣安定性隐患,无法实现钢渣的“零排放”。

400℃钢渣热闷处理技术于1992年被发明。2001年后,在国家科技部项目的支持下,800℃钢渣和1650℃熔融钢渣热闷处理技术又被先后发明,推出了钢渣处理、金属回收和尾渣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新工艺技术。该技术可实现渣铁分离、解决尾渣中安定性不良的隐患,为实现钢渣“零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持。

2 国内外钢渣处理技术比较

国内外钢渣处理技术有热泼法、粒化法(滚筒法、风淬法、水淬法)、热闷法。

热泼法是传统落后工艺,占地大、污染环境,处理后钢渣稳定性不好,尾渣不能利用。滚筒法只能处理流动度好的钢渣,设备复杂,能耗高,尾渣的利用受局限,仅有少数企业使用。风淬法只能处理流动度好的钢渣,但需要消耗压缩空气,尾渣的利用途径少,目前国内只有一条生产线。近年来,新建、改扩建的钢渣处理生产线主要采用热闷法。热闷法利用熔融钢渣余热经喷水产生蒸汽,能源消耗低,可处理各种温度、状态的钢渣,处理率达100%,尾渣稳定性好,可全部利用。上述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国内外钢渣处理技术主要参数比较

工艺技术

本技术

日本住友蒸汽陈化法

滚筒法

风淬法

适应性

液态、半固态和固态

冷渣

液态

液态

f-CaO质量分数,%

<2

3-5

5-6

浸水膨胀率,%

<1.5

<1.5

2.9

1.4

主机能耗,kgce/t渣

0.40

12.03

1.62

4.44

尾渣利用率,%

100

100

途径少

途径少

从表1可看出,钢渣余热自解热闷技术的适应性、f-CaO含量、浸水膨胀率、主机能耗、尾渣利用率均优于国内外其他处理工艺。尤其是利用钢渣的余热产生蒸汽,实现了稳定化处理,与较先进的日本蒸汽陈化法相比,处理每吨钢渣可节约11.63kgce,节能效果显著。

3 钢渣热闷处理技术

第三代熔融钢渣热闷处理技术是在400℃钢渣和800℃钢渣热闷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成果,是将1650℃左右的钢渣直接倾翻在热闷装置(见图1)内,喷水使其表面固化,然后盖上装置盖间断喷水,直到钢渣温度降到65℃左右时热闷结束。


图1 热闷装置

3.1热闷技术原理

3.1.1 f-CaO快速消解,体积膨胀粉化机理

由于炼钢过程造渣时间短、投入的石灰过量,石灰被已经饱和的钢渣包裹(见图2),生成死烧石灰,一般固熔有氧化亚铁(FeO)。另外,钢渣中的硅酸三钙(C3S)在高温下分解,也产生f-CaO。


图2 钢渣中的石灰

钢渣中f-CaO结晶致密、活性差,常温下水化反应慢,体积膨胀98%。

根据渗透理论中传质系数K与表观扩散系数DH2O的关系可知,K随水蒸气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钢渣热闷时f-CaO的消解速度取决于水蒸气浓度,即水蒸气浓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需数年才能消解;但在高温和湿度大的条件下,可加速水化,使其稳定。所以,设计在密闭容器内利用钢渣余热,喷水产生过饱和蒸汽进行热闷,使钢渣中的f-CaO快速充分消解。

在热闷生产中实测热闷装置中的水蒸气浓度为100%,一般空气中为3%-4%,两者比为25-33。经多次试验确定,在饱和蒸汽下热闷时间为8h,钢渣粉化效果好,钢渣f-CaO消解稳定,浸水膨胀率小于2%,达到综合利用产品标准技术要求。

3.1.2 钢渣热闷过程中冷却收缩应力、相变应力和化学反应膨胀力的作用原理

钢渣由1000℃降温到35℃时,其体积变化见图3。图3揭示了熔融钢渣热闷反应机理,即钢渣急冷由1000℃降至750℃时,在收缩应力的作用下碎裂;从750℃降到650℃时,钢渣主要成分硅酸二钙(C2S)由β-C2S转变为γ-C2S,相变体积膨胀10%继续碎裂;降至650℃以下时,钢渣的收缩随温度降低趋缓,此阶段主要是f-CaO水化体积膨胀98%,使钢渣粉化。

① 在1000-750℃和650-35℃温度区间,钢渣冷却收缩系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750-650℃温度区间,呈非线性关系。

② 1000-750℃温度区间的冷却收缩系数K1= -1.506×10-2;650-35℃温度区间的冷却收缩系数K2= -1.59×10-3。750℃以上钢渣的线性收缩是650℃以下的9倍。

③ β-C2S在675℃温度下冷却转变成γ-C2S,比重由3.8减少到2.97,体积增大10%以上。

④ 钢渣热闷过程中冷却收缩应力、相变应力和化学反应膨胀应力的影响因素,见表2。


图3 钢渣随温度下降的体积变化的关系

表2 主要的应力影响因素

类别

主要的应力影响因素

等效线变形系数

冷却收缩应力

温度场

K1=-1.506×10-2(1000-750℃)

K2=-1.59×10-3(650-35℃)

相变应力

温度

0.049

化学反应膨胀应力

温度、湿度、压力

0.255(按f-CaO计算)

研究得出,热闷过程中钢渣在急冷收缩、相变膨胀、f-CaO水化膨胀共同作用下碎裂粉化。

3.2 热闷处理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

3.2.1 工艺流程

1650℃熔融钢渣倒入热闷装置中,喷水产生蒸汽与钢渣进行物理化学反应而粉化,消解了f-CaO的不稳定性,钢和渣自然分离。当温度降至65℃以下时,打开热闷装置盖出渣,进行金属回收工序(见图4)。

图4 工艺流程

3.2.2 技术特点

1)钢渣热闷后渣和钢的分离效果好。钢渣大部分粉化,颗粒级配见表3。钢渣粒度小于20mm的占65%-70%;小于10mm的颗粒占40%-50%;大于50mm的只占1.4%。因此,破碎量小,只需一台液压颚式破碎机即可。

表3 热闷后钢渣颗粒级配表

样品名称

方孔筛号,mm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新余热闷钢渣

37.5

2.6

2.6

31.5

3.3

5.9

26.5

7.4

13.3

19

16.4

29.7

16

7.1

36.8

9.5

10.1

46.9

4.75

20.2

67.1

2.36

14.2

81.3

1.18

8.9

90.2

0.6

3.2

93.4

0.3

3.1

96.5

0.15

1.2

97.7

0.075

0.9

98.6

1.3

99.9

2)采用宽带磁选机组可将磁性物一次性选出,减少多次磁选工序和设备。

3)采用棒磨机提纯钢渣,渣钢的品位TFe>90%,可直接返回转炉使用。

4)采用双辊动态磁选机磁选小于10mm的钢渣,磁选粉的品位TFe>50%,返回烧结矿使用。

5)尾渣满足生产钢渣粉和钢渣水泥的技术要求。

3.3 热闷处理尾渣用于生产钢渣粉,形成新的产业链

工信部在“十二五”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中提出“重点推广生产钢渣粉和钢铁渣复合粉技术及成套设备”、“重点工程包括生产钢渣粉和钢铁渣复合粉为核心内容的整体利用”、“建设一批钢铁渣粉和钢铁渣复合粉项目”。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 “2015年建设10个利用高炉渣、钢渣复合粉混凝土掺合料重点工程示范项目”,“预测投资120亿元,消纳钢渣5475万t/a”。这将推动钢铁渣粉产业和新兴市场的发展。

目前,全国已建成多条钢铁渣粉生产线,其产品广泛用于建筑工程。

4 熔融钢渣热闷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4.1应用现状

熔融钢渣热闷技术首次用于鞍钢鲅鱼圈新炼钢工程。截至2011年底,已在首钢京唐钢、本钢等30多家企业应用,钢渣年处理规模达2303万t(相当于粗钢年产能15622万t),约占全国钢渣产生量的25.47%;近三年推广获得销售收入37.49亿元,利税7.58亿元;应用企业累计处理钢渣约3500万t,回收废钢228万t,磁选粉329万t。

经热闷技术处理后,消除了钢渣的不稳定性,处理后的钢渣可用于生产钢铁渣粉,等量取代10%-30%的水泥配制高性能混凝土。2012年可形成年产1110万t钢铁渣粉生产能力,每年可节省石灰石资源1232万t,节省粘土199万t,减排二氧化碳905万t,节能402.5万tce,促进了钢铁渣粉绿色建材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

熔融钢渣热闷技术引领了钢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技术进步,带动了钢铁渣粉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国家“十二五”冶炼渣综合利用率达到70%的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4.2案例分析

熔融钢渣热闷处理及金属回收工艺技术,除可实现资源再利用,还可产生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下面以江西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成的116万t/a钢渣热闷处理生产线为例,介绍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4.2.1 技术经济指标

新余钢渣热闷处理和金属回收生产线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4。

表4 新余钢渣热闷及金属回收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

1

钢渣热闷处理及加工生产线

万t/a

116.00

2

废钢

万t/a

2.42

(TFe≥90%)

渣钢

万t/a

4.05

(TFe≥85%)

磁选粉

万t/a

18.80

(TFe≥60%)

尾渣

万t/a

90.73

(MFe<2%)

3

设备总重

t

7450

4

装机容量

kW

5151.14

5

占地面积

m2

62480

6

建筑面积

m2

25625

7

年耗水量

t

5.8×105

8

年耗电量

kWh

9.994×106

9

劳动定员

198

10

工程总投资

万元

24101.78

4.2.2 经济效益分析

1)金属物料回收效益

新余熔融钢渣热闷处理和金属回收项目,年处理钢渣116万t。

① 每年可回收废钢(TFe≥90%)2.42万t,废钢按照市场价格1500元/t计算,每年可获得收益:2.42×1500=3630万元。

② 每年可回收渣钢(TFe≥85%)4.05万t,渣钢按照市场价格1200元/t计算,每年可获得收益:4.05×1200=4860万元。

③ 每年可回收磁选粉(TFe≥60%)18.80万t,磁选粉按照市场价格600元/t计算,每年可获得收益:18.80×600=11280万元。

④ 金属物料回收效益合计:3630+4860+11280=19770万元。

2)钢渣热闷处理后,渣铁分离效果好,可减少钢渣后续破碎等工序,降低加工成本。按照渣处理费用分析计算吨渣加工费为50元/t,可降低成本15%,年处理钢渣116万t,可节省加工成本:116×104×50×15%=870万元。

3)钢渣热闷尾渣(MFe<2%)每年为90.73万t,经稳定化处理的尾渣可用来生产钢渣粉,作水泥和混凝土掺合料、砖和其他建筑材料。这部分钢渣可按照建材原材料价格出售,每吨售价以10元计算,每年可产生收益为90.73×10=907.3万t。

4)按照国家现行固体废弃物排污费收费标准,钢渣任意排放堆弃,每吨渣征收25元排污占地费,年产116万t钢渣,粗选5%废钢除外,排渣占地费为:(116-116×5%)×25=2755万元。

合计以上四项,116万t/a钢渣热闷处理和金属回收项目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4302.3万元。

5 结语

熔融钢渣热闷处理技术满足了现代转炉炼钢快速排渣、实现短流程钢渣处理的要求,保证了炼钢生产的顺利进行。本技术无废水排放、无噪声、无粉尘污染,实现了清洁生产。本技术已应用于国内30多家钢铁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上一篇:热轧搪瓷钢的高温组织性能变化规律
下一篇:河钢邯钢棒材高压锅炉管用钢系列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冶金技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