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鞍钢大白楼:见证“钢铁长子”的光荣与梦想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949年7月9日,辽宁鞍山,鞍钢生产指挥中心大白楼前人声鼎沸,锦旗飘扬。鞍钢开工典礼在那里举行。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正式开工!  “为工业中国而奋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送来的锦…

1949年7月9日,辽宁鞍山鞍钢生产指挥中心大白楼前人声鼎沸,锦旗飘扬。鞍钢开工典礼在那里举行。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企业正式开工!

  “为工业中国而奋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送来的锦旗由此融入到鞍钢人的血脉里。

  时光荏苒,责任担当。70年,鞍钢大白楼见证了“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的光荣与梦想。如今,“鞍钢制造”嵌入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铁路、一艘艘轮船,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钢铁脊梁。

  “大白楼”:鞍钢生产指挥中心

  从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厂区正门前行500米,一座白色的单体建筑跃然步入眼帘,它就是辽宁的标志性建筑——鞍钢大白楼。

  该建筑坐北朝南,为砖石混凝土结构,东西长63米,南北宽30米,高约14米。在建筑的正上方,“鞍钢”两字非常醒目。

  “‘大白楼’建成于1933年,是日伪时期的办公楼,初建时为三层。鞍钢集团博物馆首任馆长孙涛对记者说。

  硝烟散尽,大白楼成为鞍钢机关的办公楼。1950年,由于鞍钢的发展壮大,原有的空间已不能满足办公需求,便在楼顶又接高一层,但总高仍然是14米,仍然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

  此后流水一般的时光中,鞍钢大白楼“目睹”了鞍钢从共和国工业长子成长到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全部历程。

  2010年8月,鞍钢大白楼作为“昭和制铁所工业建筑群”的一员,与井井寮旧址、1号高炉旧址等6处建筑,一起打包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鞍钢大白楼依然是鞍山钢铁的生产指挥中心,担负着鞍钢运转的枢纽重任。数据统计,1949年至今年6月底,鞍钢累计生产铁7.12亿吨、钢7.19亿吨、钢材5.95亿吨。

  “长子”鞍钢挑大梁

  诞生新中国无数“第一”

  由于连年战乱,回到人民怀抱的鞍钢满目疮痍,遭受的破坏极为严重。

  1949年初,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电令:“鞍山工人阶级要迅速在鞍钢恢复生产。”

  一场声势浩大的献交器材、恢复生产群众性运动便在鞍山展开。在“老英雄”孟泰的带领下,鞍钢人累计献交各种器材21万多件。此后,高潮迭起的复工竞赛运动,为加快鞍钢的修复进度,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1949年4月25日,炼钢厂2号平炉炼出第一炉钢水。1949年6月27日,一股滚烫的红色铁水从2号高炉的出铁口奔流出来。

  当时的老照片记录了工人们目睹鞍钢恢复生产时兴奋的情形,“大家激动、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孙涛说。

  当年,鞍钢产钢19万吨,占全国钢产量80—90%。

  据介绍,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鞍钢被列为重中之重,其中规模最大的,在全国影响至深的是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7号炼铁高炉“三大工程。”从此,新中国有了桥梁和铁路用钢,有了枪管、炮管以及石油管。

  “可以说在中国,只要有铁路的地方就有我们鞍钢的钢轨。大庆油田使用的采油管即产自鞍钢无缝钢管厂。”孙涛向记者介绍说。

  现在,在鞍钢集团博物馆的墙上,毛主席给三大工程的贺信和周总理给三大工程的题词悬挂在显要的位置,鞍钢正门上方“鞍钢”两个字就是出自周总理的题词当中。

  从此之后,鞍钢诞生了无数个“第一”: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根大型钢材、第一根重轨、第一卷热轧卷与第一张宽厚板、第一卷冷轧卷板与彩色涂层板、第一根螺纹钢筋!从此之后,第一辆59式坦克、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架飞机和拖拉机,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京九铁路、青藏铁路……都有“鞍钢制造”的贡献。“长子”鞍钢挑起新中国建设的“大梁”。 国庆十周年大典上,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五九式”坦克,全身披挂的装甲钢板就是由鞍钢研制出来的,目前这辆坦克正在鞍钢园区展示。

  鞍钢集团博物馆首任馆长孙涛介绍老照片上的“大白楼”。

  薪火相传创新路

  “80后”炼钢工勤学苦练 全国竞赛拿第一

  1952年9月14日,小型厂轧钢工人张明山创造的“反围盘”在全国引起巨大的轰动与反响,这项创造使劳动效率提高40%,产品质量提高60%,年创效益527万元。由此,群众性的“两革一化”在鞍钢掀起高潮,推动了全国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1960年3月22日,鞍钢《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开展情况》的报告赢得毛泽东主席的赞许。在鞍钢集团博物馆里,毛主席的亲笔批示——《鞍钢宪法》(影印件)用661个字涵盖了鞍钢宪法的全部内容。

  从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到当下的“工人发明家”李超,70年来,鞍钢的创新精神薪火相传。

  1988年出生的谭振军是一位“钢三代”。他的爷爷谭树国1949年3月便进到鞍钢工作,父亲谭茂林1963年“接班”进厂。2011年,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通过鞍钢一年一度的招聘,进入炼钢总厂,从记录工岗位开始,记录每炉钢的生产控制相关数据。

  炼钢作业区4班三运转,一开始,这位80后小伙有些吃不消。“对于炼钢工的工作有心里准备,但没想到真正的一线会这么苦这么累。”谭振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刚入厂的新人,鞍钢有系统的新人培养计划,每一个新人都要找一个师傅,双方签订师徒协议,由师傅一对一教授岗位应知应会的理论与实践。

  “我感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特别好,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特别强。在这种氛围下,初到一线的诸多的不适应化为乌有。通过火焰变化调整枪位、加料……两年后,经过考核,谭振军以出色的成绩跨过助手,当上了炉长。

  鞍钢每年都举行技术比赛,以此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为员工的提升提供通道。第一年,谭振军在鞍钢炼钢工竞赛中荣获第四名,第二年,他在竞赛中一举夺魁成为“状元”。第三年,在全国炼钢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转炉炼钢区第一名。通过内部竞聘,谭振军再次脱颖而出,晋级为4分厂工艺工程师,管理3座260吨炼钢炉的生产运行。

  “幼年时到鞍钢一日游,每次见到‘大白楼’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神圣感。现在,我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大白楼’的生产指令。源源不断地生产指令于处于一线的我们,是使命,是责任,也有满满的自豪感。”谭振军说。

  精神地标照钢都

  70年诞生英模5870人次 103人次是全国劳模

  在鞍钢,有一堵英模墙。凡是鞍钢获得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名字都会被刻在墙上。钢铁战线老英雄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是鞍钢传统确立的重要标志。甘当革命螺丝钉的雷锋,“当代雷锋”郭明义……这堵英模墙目前刻下了5870个人的名字,其中有103人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林学斌今年55岁,今年是他在鞍钢工作了36年。在今年年初的全国第十四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林学斌荣获高技能人才最高政府荣誉——中华技能大奖,成为响当当的“大国工匠”。

  “当年我入厂当学徒时人比较勤快,遇事爱琢磨,哪里有事,喊一嗓子就到了,所以大家爱叫我。遇到不明白的事,会琢磨好几天,日积月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上来了。”日前,林学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1992年,从日本引进的中包喷补装置试车时出现“喷补过程自动停止”的现象,现场两位日本专家多次向本部寻找技术支持,仍未解决问题。林学斌认真查看图纸,寻找漏洞,找到了症结所在,并通过改写程序,让问题迎刃而解,日本专家为“中国林”竖起大拇指。

  “大连铸”设备是鞍钢生产精品钢的核心设备。1990年投产到2018年改造28年来,林学斌和所在班里的同志共同维护下,保持了28年无生产责任事故。2018年10月,这台设备已更新改造。

  多年来,林学斌解决200余项生产难题,林学斌创新工作室团队多项技术发明填补空白……先后获得国际、全国发明奖项9项,完成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79项,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并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各项荣誉加身,林学斌仍然保持着谦和、朴实的性格,言谈中眼里总是透着温和的笑意。

  “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就来鞍钢学劳模。前辈们留给我们太多,我们需要学习的也太多了。”林学斌说。

  “创新、求实、拼争、奉献”, 鞍钢人书写了鞍钢精神,鞍钢,也成为几代辽宁人的精神地标。


上一篇:预计后期铁矿石价格区间为60~80美元/吨
下一篇:10月9-10日国内部分钢厂对废钢收购价格调整信息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市场走势解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