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2008年版与2000年版的比较分析
来源:胡雄峰 郑应霞 佘伟威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GB/T 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2008年版与2000年版的比较分析
胡雄峰,郑应霞
(中国水电顾问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4)
佘伟威
(中国水电顾问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51)
摘要:详细介绍了国家标准GB/T 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2008年版的变动内容进行了说明,并将2008年版与2000年版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就下一次标准修订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GB/T 12771;不锈钢焊接钢管;比较
0 概述
国家标准GB/T 12771《不锈钢焊接钢管》第一版于1991年发布,2000年第2版GB/T 12771-2000发布,但GB/T 12771—2000标准中有些指标已不能适应我国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外开发,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需要,因此对GB/T1277 1—2000进行修订势在必行。
GB/T 12771—2008《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已于2008年5月13日发布,并于2008年11月1日开始实施。2008年版标准在2000年版标准的基础上,力求全面、先进、合理,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重点对2008年版标准的主要变动内容进行说明,并将其与2000年版进行比较分析,并就下一次标准修订提出了一些建议。
1 2008版标准的主要变动情况介绍
1.1 引用标准
2008年版标准中增加了引用标准GB/T21835—2008《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该标准规定了焊接钢管(包括低压流体输送焊接钢管、精密焊接钢管和不锈钢焊接钢管)的公称尺寸、外径、壁厚及单位长度重量。
1.2钢管分类及代号
2008年版标准中,钢管分类标准新增了按制造类别分类:
I类一钢管采用双面自动焊接方法制造,且焊缝100%全长射线探伤;
Ⅱ类一钢管采用单面自动焊接方法制造,且焊缝100%全长射线探伤;
Ⅲ类一钢管采用双面自动焊接方法制造,且焊缝局部射线探伤;
Ⅳ类一钢管采用单面自动焊接方法制造,且焊缝局部射线探伤;
V类一钢管采用双面自动焊接方法制造,且焊缝不做探伤;
Ⅵ类一钢管采用单面自动焊接方法制造,且焊缝不做探伤。
以上分类将原标准中的自动电弧焊接或其他焊接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并将钢管探伤检测作纳入到制造方法中。
1.3订货内容
2008年版标准中新增了关于订购钢管合同内容的规定,规范了钢管订货合同。
1.4标记示例
2000年版标准中规定了不锈钢焊接钢管的标记方法,而2008年版却取消了对不锈钢焊接钢管的标记规定,此举值得商榷。
1.5外径、壁厚和重量
2008年版标准中外径和壁厚系列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外径、壁厚和重量直接引用了国家标准GB/T 21835—2008,简化了标准结构,使标准体系更加合理。
随着钢管制造技术的飞跃发展,同时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不锈钢焊接钢管的最大外径也由630 mm扩展到l829 mm。
1.6外径的允许偏差
相比2000年版标准,2008年版标准中对钢管外径的允许偏差的规定值做了细微调整。
1.7壁厚偏差
2008年版标准中,不锈钢焊接钢管壁厚的允许偏差不再与钢板(带)材料状态有关。
1.8供货长度及定尺寸长度允许偏差
钢管供货长度由2 000~8 000 mm调整到3 000~9 000 mm。定尺长度允许偏差保持不变。
1.9不圆度
2008年版标准中增加了对钢管不圆度的规定,使标准更加完善。
1.1 0牌号
由于新标准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对不锈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做了重新规定,故2008年版标准对不锈钢焊接钢管的牌号使用了新牌号,并列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旧牌号和统一数字代号作为参考。这正体现了2008年版标准人性化的一面。
2008年版标准新增了022Cr11Ti和022Cr12Ti这两种相对比较经济的铁素体不锈钢。
1.11 力学性能
2008年版标准采用“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替代原标准中的“屈服点”。此处修改是由于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实验方法》中已经取消“屈服点”这个名词的定义,而改用“非比例延伸强度”作为衡量钢管力学性能的指标。
1.12压扁试验、焊缝横向弯曲试验
2008年版和2000年版标准均规定外径不大于219.1 mm的钢管进行压扁试验;而对于外径大于219.1 mm的钢管,2000年版标准规定应进行展平试验,而2008年版标准规定应进行焊缝横向弯曲试验。
1.13晶间腐蚀试验
2008年版标准专门强调了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试验应采用晶间腐蚀试验,相比2000年版标准中笼统的“耐腐蚀试验”,更加严谨。
1.14无损试验
无损实验规定了对采用I类、Ⅱ类方法制造的钢管,应对焊缝全长进行100%射线探伤;采用Ⅲ类、Ⅳ类方法制造的钢管,应对焊缝不低于全长20%的比例进行射线探伤。
1.15组批
每批的钢管支数,2000年版标准规定的数量过少。结合不同的生产和质量保证情况,2008年版标准对组批数量进行了相应增加。
2 2008年版与2000年版标准的技术指标对比
GB/T 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2008年版与2000年版在主要的技术指标上有较大的变化,详见表1。
3 2008年版标准中待完善的地方
3.1钢管外径系列
在化工、电力行业中使用的钢管外径一般为公制和英制两种系列,其中公制外径系列为国内工程中常用外径系列。而GB/rr 21385—2008中将不锈钢焊接钢管的外径分成三个系列:通用系列、专用系列和少数系列。通用系列为英制外径系列,而专用系列和少数系列则已包含大部分公制外径,但缺乏480 mm(DN450)、720 mm(DN700)及820 mm(DN800)等3种公制外径。希望下次GB/T 12771标准进行修订时,与GBO、21385《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的标准修订者进行沟通,将上述缺漏的3个公制外径增补进GB/T 21385中,以方便工程设计人员及采购人员的钢管选用、采购工作。
3.2钢管标记
2000年版标准中对钢管标记进行了约定,比如0Crl8Ni9 159×3.0×6000一GB/T 12771—2000就很清楚的表示了所需钢管的材料、外径、壁厚、长度等相关信息,给工程设计、材料采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GB/T 12771—2008中却取消了对钢管标记的约定,为何取消,实在费解。建议下次GB/T 12771标准进行修订时,恢复对钢管标记的约束。
3.3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熔炼分析)
2008年版标准中表5列出了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熔炼分析),方便了读者对钢的化学成分的了解,可是表中有部分数据与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中的数据不一致,比如2008年版规范中06Cr19Ni10中Si的质量分数为0.75%,而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中06Cr19Nil0中Si的质量分数为1.0%。所以,建议下次GB/T 12771标准进行修订时,仔细核对并修正上述数据。
4 结论
综上所述,GB/T 12771—2008标准在诸多方面有了突破和改进,在尺寸偏差、液压实验、无损试验等方面,标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并更贴近实际,但仍存在些许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
GB/T 12771—2008标准首次将外径、壁厚和单位长度重量直接引用国家基础标准GB/T21385—2008的有关内容,简化了标准结构,使标准体系更加合理。此外,本版标准还引入了无损探伤作为制造类别分类,属重大创新之举,具有里程碑意义。
参考文献
[1]GB/T 12771—2008《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S]
[2]GB/T 12771—200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S]
[3]GB/T 21835—2008《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S]
[4]GB/T 1047—2005《管道元件DN(公称尺寸)的定义和选用》[S]
[5]GB/T 20878—2007《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S]
[6]GB/T 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S]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