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向钢铁绿色化大步迈进
来源:匡华安 张厚东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责任意识产生绿色化的决策
实施绿色化发展这一战略决策,是武钢决策者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大背景下,针对国际钢铁发展趋势,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自身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来源于他们的强烈责任意识,来源于他们对现实与未来发展的科学决策依据与判断。
从现实看,2002年以来,世界钢铁业开始进入新的增长发展阶段,全球钢铁业供需两旺,钢材价格呈不断上升之势。尽管目前全球钢铁行业正处于历史上少有的大发展时期,但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也日益严峻,钢铁企业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武钢来讲,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绿色钢铁,已成为必然选择。
从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的事实看,由于新兴市场国家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资源需求高速增长,导致了世界范围内原燃料的供应紧张,交通运输及港口接卸中转能力的不足。未来几年,我国铁矿石、焦炭、焦煤供应,以及电力、交通运输紧张等制约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武钢应对这些压力必须实施绿色化发展战略。
从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要求看。国家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降低20%,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05年降低10%。随着国家对钢铁企业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公司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将面临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的挑战。同时,武钢青山本部地处武汉市中环线和外环线之间,随着武汉火车站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何减轻对城市环境负荷的压力和减少废弃物排放总量,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水平,成为武钢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重要课题。
从国际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看。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温室气体排放成为钢铁业最值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京都议定书》中涉及6种温室气体,和钢铁业关系最密切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能源使用密切相关,因此,武钢必须实施绿色化战略,逐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由此,武钢确定了绿色化发展战略定位和目标。战略定位:建设成为一个跻身世界500强,钢铁主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强大的国际一流企业。总体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
生产形成绿色循环链
正确的决策,自然产生巨大的效应。众所周知,在钢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高炉铁渣、钢渣、含铁尘泥、粉煤灰渣、工业垃圾,为人们所熟悉的“资源-产品-废弃物”钢铁生产模式,如今,武钢将这一“模式”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不仅消除污染,而且走上资源循环利用的道路,形成绿色钢铁生产。近年来,他们投入20多亿元,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再生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现形成了固体专业处理、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余热余压余电回收利用三大循环系统,综合利用成果斐然。
在固废综合利用方面。过去,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尘泥、钢渣、水渣等固废,成为困扰钢铁企业的一个老大难,既要征地堆放,又产生污染。现在在武钢,这些固废成了宝。如废渣,他们大力开展回收利用,从中选取甲、乙、丙级废钢、精矿粉等作为炼钢、炼铁、烧结的原料,尾渣用于生产钢渣微粉、钢渣砖等建材产品,水渣用作制造水利的原料,高炉重矿渣被加工成碎石、混凝土骨科等建筑材料。对氧化铁皮进行处理,作为替代烧结矿供炼钢厂的调温剂,还作为生产还原铁粉、氧化铁粉和硬磁铁氧体预烧料的工业原料。现在,他们又对含铁泥进行综合处理,全部进行回收再利用。据统计,武钢每年回收综合利用这些固废多达600万吨,综合利用率100%。2007年,武钢青山本部回收固体废弃物610万吨,实现综合利用价值13.67亿元,既避免了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既取得企业经济效益,又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工业煤气利用方面。其利用水平日益提高,他们重点实施炼钢厂转炉煤气回收,合理调配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在各生产工序作为加热燃料的有效利用。在4×150吨锅炉的冶炼供热电站和2×220吨锅炉 2×50MW发电机组的联合机组,利用了大量富余的高,炉、焦炉煤气。2007年,武钢焦炉、高炉煤气的利用率分别达到99.53%、97.35%。在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进行有效利用的同时,还大量作为居民生活用气,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方面。相对我国北方而言,武钢由于临长江之滨,地处丰水地区,有着新水成本较低的优势。但武钢则认为,开展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有利于节省资源,对武钢来讲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有利企业的发展,没有条件可讲。由此,武钢成为国家在丰水地区节水示范企业。他们投资4亿元,大规模对武钢老区系统,包括焦化、烧结、炼铁、鼓风机站及老三轧系统供水系统进行改造,变过去直接对外排放为循环利用。随着技改项目的完工,吨耗新水从“十五”初的2001年的32.
钢铁生产形成绿色循环链,既大大减轻了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工作量,而且环境质量也大为提高。据统计,青山地区本部吨钢COD排放量由2000年的1.
产品形成绿色循环链
钢铁生产形成绿色“循环”链,生产的产品也要形成绿色“循环"链。一项项自主开发的绿色生态产品,真正实现了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不仅填补了许多国内空白,而且还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在节能方面的绿色生态产品:他们开发的高效电机铁芯用系列冷轧无取向硅钢带(片),每使用1万吨制造的电机比原使用的材料节电1亿度,材料利用率提高15%。在用于450kW大电机应用表明,铜耗降低40.68%,空载电流降低24.48%,空载损耗降低25.33%。他们开发的高磁感取向硅钢是冷轧取向硅钢中的高级产品,由于具有磁感应强度高、铁损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各种大中型电力变压器和配电变压器。与常规取向硅钢相比,具有空载损耗低、噪音小、体积小的优点,满足了节能环保的要求。为满足机电产品小型化、高精度化和高效率化要求,有利于节能、降耗、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他们又开发了高磁感X系列无取向电工钢。他们开的桥梁钢,在芜湖长江大桥应用中,降低工程造价1亿元,业主为此奖励武钢30万元。今“五一”全线通车、被誉为“世界第一桥"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的便是他们新开发的新一代桥梁钢,成功地替代直缝焊管,不仅耐海水腐蚀,经久耐用,而且降低成本4亿~6亿元。为满足在各种条件下铁路用钢的减重要求,他们成功地研发出高强度耐候钢,减少车辆自重10%~20%。他们开发的电视机用框架钢、内磁屏蔽钢、防爆带钢,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垄断地位,电视机的制造成本由此降低10%~30%。现在,他们为了扩大产品形成绿色“循环”链,快速提高绿色产品的产量,仅冷轧硅钢一项,产量便由投产之初的年设计能力7万吨,提高到今天的年产量百万吨。
科技创新奠定绿色钢铁基石
如今,武钢通过科技创新,使其成为实现绿色钢铁最为快捷高效的方式。在装备方面,他们以55孔
为加速节能减排工作,武钢采取的另一大举措就是:广泛推行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管理方法。为此,他们在近几年来每年用于节能减排的投资达到国际水平——即占当年总投资的10%以上。近几年来,他们在高炉配备TRT发电装置j热风炉配备烟气废热回收装置,高炉增加烟煤喷吹,转炉进行煤气回收技术,连铸坯实行热送热装,热轧厂进行层流冷却水系统改造,焦化配备干熄焦装置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如今,这些新技术、新工艺产生的效果又快又好。如两套140吨/小时的干熄焦装置投运后每年节水100万吨以上,年减少粉尘排放量约4万吨,节约能源约8万吨标煤。既回收了能源,避免了浪费,又大大减少了污染,改善了环境,还节约了水资源。再如,武钢投资1.9亿元在6座高炉上配备的TRT发电装置,通过高炉炉顶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机容量为7.376万kW,年发电量达3亿kWh,吨铁发电量平均达30kWh,居国内先进水平,其中6号高炉吨铁发电量达38kWh,居国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他们每年还实施一大批投资省、见效快的“短、平、快”节能减排项目,其投资每年都在4000万元左右,并形成以产出的节能减排效益带动新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的滚动发展机制。如新型节电技术(变频调速、无功补偿、省电电器等)、最新燃烧技术(蓄热式烧嘴)、低温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以气代油等。据统计,“十五”以来,武钢在节能减排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获得了10多项科技进步(技术发明)奖,取得了10多项专利。武钢青山本部万元产值能耗由2000年的5.8 1吨标准煤,降至2007,年的1.58吨标准煤,下降了72.8%;吨钢综合能耗由891.
在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武钢正大步向绿色钢铁企业迈进。
- 上一篇:节能环保:永恒的发展主题 下一篇:环保先锋:大型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