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平环冷烧结机打产提效的生产实践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梁红义 吴建海 宋福亮 【摘 要】本文介绍了矿业360平烧结投产以后,在经过不断完善管理,理顺工艺流程,改进工艺操作后,逐步达到了设计水平的一些生产实践情况,并就进一步提高360平产…
梁红义 吴建海 宋福亮
【摘 要】本文介绍了矿业360平烧结投产以后,在经过不断完善管理,理顺工艺流程,改进工艺操作后,逐步达到了设计水平的一些生产实践情况,并就进一步提高360平产能和效率、降低工序能耗提出了今后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360平烧结机 生产 实践
1.前言
首钢矿业360平烧结机项目是为了满足首钢搬迁调整及迁钢建设填平补齐项目需要而安装建设的,于
表1
项目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利用系数 |
0.78 |
0.905 |
1.078 |
1.132 |
1.245 |
1.061 |
产量 |
157294 |
211946 |
276392 |
270742 |
211007 |
171469 |
燃料消耗 |
57 |
65.87 |
51.73 |
53.07 |
54.38 |
53.14 |
转鼓 |
79.24 |
80.83 |
80.38 |
80.41 |
80.06 |
81.97 |
筛分 |
8.29 |
9.31 |
7.62 |
8.22 |
8.37 |
8.09 |
TFe±0.5 |
78.58 |
91.2 |
93.88 |
98.37 |
99.13 |
99.73 |
R±0.05 |
73.81 |
77.96 |
78.56 |
91.12 |
91.67 |
87.81 |
注:表中利用系数累计偏低主要是受奥运限产、钢铁形式不景气以及1#风机故障后单风机生产影响
2.优化配料操作研究,稳定提高产品质量。
2.1 开展料比的优化研究工作,改善烧结状况,提高实物质量。
针对360平设计外矿比例高,操作稳定性差的不利情况,我们根据老系列多年的生产经验,在外矿品种的配加上坚持高低烧损搭配使用的原则,过程中根据环冷工艺特点,合理控制综合烧损在2.5%左右,避免烧损过高或过低对烧结垂直速度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我们根据生产需要,组织增配高炉返矿料种,提高混合料中颗粒料比例,改善混合料制粒,改善烧结透气性。为此针对原设中无法配加迁钢高炉返矿的问题,我们经过对流程考察后在返14与新熔1皮带之间增建了一条返15皮带,新熔燃2皮带机头部位安装分料器,将迁钢高炉返矿通过新熔燃系统进入新配料室仓,此项目与
2.2 完善电子称管理,提高配料精度,稳定配料下料,提高两率指标的稳定性。
一是改进电子称皮带刮料装置,由机头位置改装到机尾部位,既方便了日常的维护,又提高了刮料效果,大大减少了皮带粘料,提高了配料精度,提高了配料的稳定性;二是加装压缩风管,对电子称各部积灰积料进行吹扫,特别是压头部位,坚持交接班和班中各吹扫一次,减少因积灰积料影响电子称精度问题出现,提高了配料稳定性;三是强化配料电子称标定管理,杜绝零点漂移问题。一是坚持每月由公司计控室仪表班对配料室电子称挂码标定一遍,确保零点正常;二是每周由车间组织对配料室各电子称利用重停方式进行实物标定一遍,确保各电子称实物下料稳定在工艺要求范围内。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配料的稳定性,稳定了下道工序的操作,也稳定了质量控制。
2.3 组织研究智能配料操作系统,实现配料控制的智能化。
为此360平投产后我们借鉴老系列智能配料的成功经验,研究开发了二烧的智能配料系统,并组织投入应用,从而大大提升了360平配料操作水平,实现了智能化控制,使烧结矿质量稳步提高。同时组织研究开发配料自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各个物料的下料情况,提高物料下料的稳定性。
通过优化配料管理和实施智能配料,烧结矿质量稳定性是逐步提升,并逐步达到了老系列水平。表2为投产以来品位和碱度两个指标逐月完成情况:
项目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TFe±0.5 |
78.58 |
91.2 |
93.88 |
98.37 |
99.13 |
99.73 |
R±0.05 |
73.81 |
77.96 |
78.56 |
91.12 |
91.67 |
87.81 |
3.围绕提高混合料温度、稳定水份和改善混合料制粒进行攻关,改善烧结料层透气性。
3.1 针对投产后暴露出的制粒效果差,混合料中
通过实施上述一些改进措施,大大降低了混合料中
3.2 提高混合料温度,降低烧结过湿层,改善烧结透气性。
通过采取上述一些提高混合料温度的措施,确保了混合料温度稳定在了58度以上,达到了露点温度需要,降低了烧结过湿层,改善了烧结透气性。
3.3 实施水平衡工程,合理各点位加水,稳定水份控制。
针对设计流程短,一混部位没有混料仓,配料室只有白灰部位有加水点,总体加水量偏小,大部分的加水量都要靠一、二混来完成,不利于白灰消化和物料充分混匀润湿的问题,我们组织实施了水平衡工程。

4.加大主机自动化和智能化研究,实现主机部位的“一键式”操作和智能控制水平,稳定主机运转。
4.1 实施“一键式”操作控制,提升主机控制的自动化水平.
4.2 组织开展烧结矿实物质量智能控制系统,提高烧结操作的智能化,稳定烧结主机操作。
5.优化成品筛板布局,改善铺底料粒级,减少台车蓖条堵塞。
针对铺底料粒级偏细,造成烧结机台车蓖条堵塞严重,从而影响烧结透气性的问题,我们对成品筛板布局及孔径进行优化调整,在小成品筛板中增加了两排
6.对主机部位的一些工艺设施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台车布料效果。
为此利用7月份全流程检修机会,组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6.1 缩小松料器管径,将松料器直径由¢
6.2 解决台车两边飞边问题,改善布料,降低返矿率。为此我们组织在烧结机台车两边安装了压辊,成功解决了飞边问题,大大改善了布料和点火效果。
6.3 改进平料网装置,加宽加大,解决平料网偏小、偏轻,平料效果差的问题。
6.4 改进烧结机泥辊闸门,解决泥辊闸门易溜料,布料效果差的问题。
6.5 在二混圆辊部位加装杂物蓖子,减少料中杂物进入烧结机造成料面拉沟、亏料问题出现,确保料面平整。
7.优化主机及环冷机工艺操作,合理各部风量匹配。
7.1 主机控制贯彻稳定烧结终点原则,正常生产中烧结终点严格控制在20-21#风箱,稳定主机运转。在参数允许的情况下烧结机机速调整每次不超1Hz(在0.1-0.9 Hz范围内调整),两次调整间隔不少于20min,减少频繁调整造成的参数波动。
7.2 稳定主抽风机运转,合理风量匹配。正常生产时主抽风机转速控制在900转/分钟,主抽风机闸门不超70度。
7.3 合理环冷机风量控制,避免风量过剩在造成浪费的同时也影响烧结矿实物质量的控制。针对投产后五台鼓风机全开,造成风量过剩,烧结矿冷却速度过快,破坏了烧结结晶结构,造成实物强度下降,转鼓下降,返矿率高,筛分指数高的不正常现象,我们经过摸索实践,减少了鼓风机的运行数量,正常生产时使用1#、2#和3##或4#三台环冷鼓风机,其中1#环冷鼓风机转速500转/分,最高转速不超700转/分,其它两台正常运行,从而实现了风量的合理利用,减少了风量过剩对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7.4 合理控制环冷机、烧结机机速,冷烧速比控制在0.60-0.70之间。
8.以量化控制为原则,推行标准化操作,实现工序的优化控制。
8.1 贯彻料层稳定的组织方针,从配料料层的稳定到二混圆辊给料的稳定,正常情况下坚持少调整或尽量不调整的原则,稳定下料,稳定水份控制。正常生产时配料室每班变料次数不超过2次,杜绝停料。返矿变动每班不超2次。料层调整每次不超
8.2 稳定配料仓位控制,正常生产中配料室1-9#金属料仓班中单仓控制不得低于200吨,交班不低于500吨。各仓仓位低于50吨时必须倒仓配料,避免仓位低影响配料稳定。
8.3 稳定返矿控制,返矿仓位控制在200-500吨,确保返矿配比稳定,返矿平衡控制。
8.4 稳定二混中间仓仓位控制,单仓料位控制不低于350吨。烧结机缓冲矿仓控制在30-60吨之间,确保供料稳定。
8.5 稳定铺底料仓控制,正常生产铺底料仓料位自控,上限150吨,下限40吨,杜绝亏铺底料问题出现。
8.6 严格链板机放矿控制,正常生产时链板机卸矿斗仓位控制不超30吨,避免仓位高刮环冷机台车二层篦板。
经过不断地理顺工艺,改进工艺设施,优化工序控制,360平烧结机的生产逐渐趋于稳定,在没有限产和风机故障因素,双风机正常生产的时期内,实现了设计水平。但是对比国内外其它烧结生产情况看,我厂360平烧结机的效率和降耗工作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改进完善的东西还很多,这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需要进一步攻关的问题。
9.下步想法及建议:
9.1 研究环冷机漏风治理工作,降低环冷机部位的漏风率,提高余热产汽量,改善混合工序控制,降低工序能耗。
9.2 开展机下冷却工艺热工参数的优化控制工作,探索合理的参数控制,降低工序能耗。
9.3 对混合料制粒工作继续进行攻关,降低混合料中
9.4 提高台车布料厚度逐步达到
9.5 对烧结矿粒级组成进行攻关,改善烧结矿粒级组成,降低烧结矿中5
摘自《2009全国烧结、球团、炼铁技术及生产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