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降低包钢烧结矿固体燃耗技术攻关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段祥光 贾 永 曹立刚 【摘 要】本文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烧结节能技术,分析了包钢烧结工序能耗结构及工序能耗较高的原因,介绍了在降低工序能耗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新工艺,新技术。通过…

段祥光  贾 永  曹立刚

  】本文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烧结节能技术,分析了包钢烧结工序能耗结构及工序能耗较高的原因,介绍了在降低工序能耗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新工艺,新技术。通过改善燃料粒度,提高烧结料层厚度,降低烧结矿FeO含量,稳定烧结矿化学组成,使包钢烧结矿固体燃耗显著下降。

关键词】烧结  固体燃耗  工艺参数  措施

1.前言

烧结工序能耗约占钢铁生产总能耗的10%,仅次于炼铁,是钢铁生产的第二能耗大户[1]。烧结工序能耗成为吨钢成本中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目前烧结工序能耗较国外先进水平平均高出约20kgce/t,且国内各厂之间的差距也较大。烧结节能潜力巨大,降低烧结工序能耗,对降低钢铁生产的吨钢能耗,节约生产成本,具有深远的意义。

烧结工序能耗包括固体燃料消耗、电力消耗、点火煤气消耗、动力(压缩空气、蒸汽、水等)消耗,其中,固体燃耗占到75%左右。因此降低烧结固体燃耗成为烧结降工序能耗的主攻方向。

包钢由于白云鄂博特殊矿的原因,烧结固体燃耗较其它企业偏高,包钢为此进行了多年的技术攻关,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进一步降低烧结固体燃耗,改善烧结矿质量,包钢炼铁厂近些年进行了全面技术攻关。

2.包钢烧结工序能耗结构分析

2.1 包钢烧结工序能能耗结构

1  包钢炼铁厂工序能耗结构

如图1所示包钢烧结工序能耗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固体燃耗、电、煤气和低压蒸气,其中固体燃耗占到81.74%

2.2 包钢与其它钢铁企业工序能耗结构对比

1  包钢与其它钢铁企业工序能耗结构对比

 

宝钢

鞍钢

武钢

包钢

工序能耗kgce/t

59.62

55.32

53.92

66.52

固体燃耗kgce/t

45.72

37.65

37.30

54.37

固体燃耗/工序能耗

0.767

0.681

0.692

0.817

就表1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2.1 包钢烧结工序能耗高出宝钢、鞍钢、武钢6CEkg/t以上;

2.2.2 包钢烧结固体燃耗高出宝钢、鞍钢、武钢9CEkg/t以上;

2.2.3 包钢烧结固体燃耗在工序能耗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宝钢、鞍钢、武钢;

2.2.4 包钢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关键在于降低烧结固体燃耗。

3.降低烧结固体燃耗主要技术措施

3.1 提高燃料粒度合格率,改善燃料粒度组成

在烧结生产过程中,固体燃料的燃烧反应为混合料生成烧结矿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对烧结矿的产量、质量、能耗以及环保产生显著影响[2]。众所周知,固体燃料的燃烧属于气——固反应,受扩散过程控制。因此,烧结燃料的燃烧速度及燃烧层的厚度与燃料粒径、气流速度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焦粉粒度偏小,小颗粒的燃料易被气流抽走,燃烧速度过快,产生的液相量不足,最终导致返矿量增加,能耗增加;同时燃料粒度过细时,燃烧速度与传热速度将不同步,高温时间短,使成品率显著下降,固体燃耗亦上升。相反,焦粉粒度粒度过粗,在烧结料中分布不均匀,易造成热量分布不均匀,燃烧不完全,造成烧结矿质量差,导致成品率下降,返矿量增加,固体燃耗势必增加。因此,探讨在同一原料结构下,燃料粒度对固体燃耗的影响意义重大。在包钢原料及工艺条件下,焦粉粒度-3mm 粒级含量为80-85%左右为宜,同时根据试验室“不同燃料粒度组成烧结杯试验研究”,-0.5mmm应小于30%控制。

3.1.1 燃料破碎系统工艺改造

3.1.1.1 将原n18-2延长到预筛分,目的是将四辊破碎后的干馏煤经过予筛分过筛,进而合理控制煤粉粒度(见图2);

3.1.1.2 另加一条皮带机M5,目的是专门走预筛分筛下物,即成品皮带(见图2);

3.1.1.3 普通四辊改为液压四辊,增大破碎能力(见表2)。

2  原四辊和液压四辊相关参数对比

 

直径

(㎜)

长度

(㎜)

厚度

(㎜)

进料尺寸(㎜)

出料尺寸(㎜)

出量

t/h.台)

普通四辊

900

700

110

0-25

0-5

20-40

液压四辊

1200

900

110

0-30

0-4

50-55

3.1.2 筛分系统改造

筛分筛网由普通筛网改为不锈钢筛网,延长了筛网使用寿命,由原来每周更换两次延长到40天更换一次,提高筛分效率。


通过以上技术改造,燃料破碎粒度合格率明显提高,其前后对比结果见图3

通过对破碎系统及筛分系统改进优化,供烧结的燃料粒度组成及合格率明显改善、提高,2006年合格率为85.49%2007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97.39%98.22%2006-3mm粒级为65.94%2007年为79.60%,20081-10月为81.78%。为降低烧结矿固体燃耗改善烧结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3.2 优化工艺参数

3.2.1 提高烧结料层,实施后料层操作

厚料层烧结不仅使热利用率提高,燃料消耗相应降低,而且因烧结过程自动蓄热量增加,高温保持时间延长,表层返矿量相对降低,减少了烧结过程不均匀带来的影响,使烧结矿的结构均匀,质量提高,成品率和转鼓提高,固体燃耗和烧结矿FeO降低。料层厚度越高,烧结固体燃耗愈低。我国主要钢铁企业烧结生产统计表明烧结料层每提高10 mm,燃耗可降低l3 kgt。但综合考虑烧结矿各项指标,烧结料层厚度宜控制在700750 mm

根据包钢四个烧结车间设备状况及实际生产情况,分别采取了提高台车挡板,降低底料厚度等不同措施,以提高烧结有效料层厚度。

四烧车间1#2#烧结机,二烧车间1#2#3#4#烧结机,一烧2#烧结机料层提高到700mm,三烧车间料层达到650mm,一烧车间1#烧结机达到630mm

一烧车间底料由100mm降至80mm;二烧车间由80mm降至60mm;三烧车间80mm降至60mm;四烧车间100mm-80mm降至60mm-40mm

4  烧结机料层厚度变化

3.2.2 稳定降低烧结矿FeO含量

烧结矿FeO含量是烧结生产和高炉冶炼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以往的研究表明,烧结矿FeO含量与烧结过程配碳量呈强正相关关系,与烧结矿的还原度和低温还原粉化指数密切相关。降低烧结矿FeO含量有利于降低烧结能耗,改善烧结矿的还原性,降低高炉冶炼焦比[3]。生产实践表明:烧结矿FeO含量降低1%,烧结固体燃耗降低3kgt,高炉吨铁燃耗降低15kgt。而日本试验和生产经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烧结矿中FeO增减l% ,影响固体燃料消耗增减25 kgt。但过低的FeO含量又会使烧结矿的强度变差,低温还原粉化率提高,烧结成品率降低。因此在保证烧结矿强度的前提下,降低烧结矿的FeO含量就是降低配碳量。为了稳定和降低烧结矿FeO含量,焦粉下料量采用电子皮带秤控制,并在接班、交班和班中加强配料工对焦粉的人工称量,保证了焦粉配比的稳定。同时加大了对FeO的考核力度,制定了《烧结稳定FeO操作考核办法》,根据各车间实际情况规定了相应的考核范围,目前烧结矿FeO含量基本稳定在7.00% ~9.00%(三烧由于进行复合烧结试验控制范围为8.50%-10.50%),有效地降低了燃料的用量。


如图5所示,2006年包钢烧结矿FeO含量8.52%,2007年和2008年分别降低至8.14%7.94%,而FeO合格率由2006年的97.68%,分别提高到2007年和2008年的98.41%99.79%

3.3 提高烧结矿碱度合格率及稳定率

返矿主要来源于台车表层,两侧,底部等部位,返矿量的增加主要是烧结过程波动造成的,其结果是烧结矿产量的降低,燃耗上升。因此稳定烧结生产是降低返矿量,降低燃耗的主要措施之一。

3.3.1 提高混匀料成分稳定率

首先在混匀料场的配料室增设电子皮带秤,并定期对电子称进行校正或整改,标定给料圆盘的下料量,达到配料有效计量。其次合理处理原料场平铺堆料的端部料。端部料理化性能波动大,采取端部料返回一次料场,有利于混匀混料。第三采用block堆料法,堆料层数不低于420层。

3.3.2 圆盘给料机改造

配料室圆盘给料机存在下料量不均的问题,尤其是焦粉、白灰、白云石、冷返矿等用量低但要求准确度较高的料种,波动较大。为减少生产波动,提高配料准确性,将焦粉、灰石等的园盘给料机改为拉式皮带,混匀料园盘给料机改为宽带给料机,提高下料准确度。

3.3.3 稳定上料减少调整

稳定烧结上料量,正常生产1#2#烧结机上料量稳定在80公斤、高返20%、不允许调整上料量,机速变化可调整高返配比或冷返配比、每次调整范围不允许超过10%,通过稳定上料量,保证车间四个生产工段烧结矿成份稳定。

烧结的稳定生产,可以有效地减少返矿量,降低烧结矿固体燃耗。因此,炼铁厂努力抓烧结稳定,减少波动。烧结矿碱度合格率及稳定率分别由2006年的85.81%75.26%,提高到2007年的90.99%85.66%2008年的96.75%93.00%

4.包钢烧结固体燃耗对标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强化管理,狠抓操作,包钢炼铁厂烧结矿的固体燃耗指标有了明显进步,具体数据见图6


4.1 包钢烧结固体燃耗指标进步

6  烧结固体燃耗变化趋势

2006年相比,2007年和20081-10月烧结矿固体燃耗分别降低了0.92Kg/t5.29Kg/t

4.2 包钢与其它钢铁企业能耗对指标比

3  包钢与其它钢铁企业工序能耗结构对比(200810月数据)

 

鞍钢

265m2

本钢

265m2

莱钢

265m2

唐钢(265m2

柳钢(265m2

包钢

包钢

排名

工序能耗kgce/t

56.47

64.00

55.00

54.00

52.20

 

 

固体燃耗kgce/t

49.00

 

50.07

46.10

40.43

48.66

3

FeO(%)

8.19

8.88

8.39

9.27

7.26

7.94

2

料层(mm

650

665

750

597

700

630/700

2

注:为保证对比的合理对等,选取了全国所有265m2烧结机数据;包钢为200810月全厂烧结机数据。

由于包钢在原燃料管理上的特别之处,包钢烧结固体燃耗较实际值偏高很多。其一,干馏煤的报表数据包含10%的水分,造成固体燃耗报表数据高于实际值;其二,报表中固体燃耗数据包括烧结强化剂,同样使其高于实际值。

5.结论

5.1 通过对破碎系统及筛分系统改进优化,供烧结的燃料粒度组成及合格率明显改善、提高,焦粉-3mm粒级达到81.78%。为降低烧结矿固体燃耗改善烧结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5.2 通过提高料层,降低底料厚度,稳定烧结生产等系列攻关, 烧结矿FeO降低至7.94%FeO合格率提高到99.79%,烧结矿碱度合格率及稳定率分别提高到96.75%93.00%

5.3 2006年相比,2007年和20081-10月烧结矿固体燃耗分别降低了0.92Kg/t5.29Kg/t

5.4 烧结固体燃耗的降低不仅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减少CO2 S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参考文献

1.张军红等,烧结过程降低烧结固体燃耗途径的探讨[J],冶金能源,2002,(1):21

2.吴忠军,烧结工艺操作参数对固体燃耗的影响[J],河北冶金,2007,(6):22

3.刘竹林,烧结矿FeO含量的影响因素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8
延伸阅读
上一篇:改善烧结矿粒度的生产实践
下一篇:褐铁矿在烧结配矿中的应用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降低 包钢 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