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南((昌)钢烧结矿粉化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摘要:烧结矿小粒级偏多一直是困扰南钢烧结生产及高炉生产的难题,本文对烧结矿粉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措施,对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烧结矿;粉化;原因;改善措施   烧…

摘要:烧结矿小粒级偏多一直是困扰南钢烧结生产及高炉生产的难题,本文对烧结矿粉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措施,对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烧结矿;粉化;原因;改善措施
  烧结矿粉化的原因很多,包括矿相的变化、成分、烧结工艺参数、烧结过程、原料、运输储存过程等方面的影响,根据这些原因可以制定相应的抑制粉化的措施。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南钢)烧结厂烧结矿粉化比较严重,烧结矿小粒级偏多,给高炉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2005年根据粉化原因并结合烧结厂现状制定了相应措施,收效良好。
1 烧结矿粉化原因分析
1.1 矿相分析
  对粉末状烧结矿进行矿物组成分析,发现其主要矿物为磁铁矿、富氏体以及少量铁酸钙和赤铁矿,透明矿物为γ型硅酸二钙(以下简称γ—C2S),少量钙铁橄榄石,β硅灰石,以及极少量的方解石,石英、游离石灰石和残余的燃料等,其中γ—C2S、富氏体含量明显多于未粉化的烧结矿中的含量。
1.2 烧结矿粉化与碱度的关系
  周取定教授在对迁安矿烧结矿粉化现象的研究中发现,当碱度小于1.0时基本无粉化,当碱度大于1.0时,烧结矿的粉化率陡然升高,但碱度大于3.0时,烧结矿又基本无粉化。进一步对不同碱度烧结矿进行矿相分析发现,当碱度小于1.0时,因为机烧矿中含钙量少,从而γ—C2S相对要少。但随着烧结矿碱度的升高,出现一定数量的γ—C2S和β—C2S,且随着两者的升高,粉化率亦随之升高。当碱度大于3.0时,几乎所有的C2S都成为β—C2S和一定数量的硅酸三钙。由此可见,烧结矿粉化的原因主要取决于γ—C2S的存在和数量的多少。
1.3 烧结矿粉化与配碳量的关系
  烧结矿的粉化随配碳量的增加而渐趋严重,对同一部台车的烧结矿取样也发现中下层烧结矿粉化比上层的严重。当配碳量少时,烧结矿中C2S少,富氏体极少或几乎没有,其它硅酸盐矿物也较少,但赤铁矿和铁酸钙则较多,烧结矿基本不粉化。随着配碳量的增加,烧结矿中的富氏体明显的增多,赤铁矿和铁酸钙则明显减少,硅酸盐矿物有所增加。
  以上3点充分证明:烧结矿中的γ—C2S的形成是导致烧结矿粉化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在烧结过程中,C2S存在密度不同的α,β,γ3种不同的变体,冷却时,当α—C2S和β—C2S向γ—C2S转变的过程中,分别有10%和12%的体积膨胀,体积膨胀时产生极大的应力,从而导致烧结矿的粉化。
1.4 烧结矿的急冷产生粉化
  烧结矿在急速冷却过程中,体积急速收缩,产生极大的应力,从而使烧结块破裂。产生烧结矿急冷的部位有以下几个地方:
  (1)边缘效应。料层沿台车挡板处透气性要远远好于台车中部的透气性,导致边缘部分总是提前烧好烧透,提前进入冷却,而烧好的烧结矿透气性又更好,大量的冷风以极高的速度通过边缘,致使这部分烧结矿急速冷却。除其内部因急冷产生破裂外,冷矿与热矿的交界处由于收缩速度的不同也产生应力,导致表面烧矿的粉化。
  (2)由于烧结矿的过烧而致。当烧结矿过烧时同样会产生急冷,使烧结矿粉化加剧。
  (3)烧结矿在冷却机上的冷却速度如不加以控制,同样会产生急冷。当炽热的烧结矿一进入环冷机时,即与大量冷风接触,大块烧结矿就像玻璃一样纷纷破裂。
  (4)当单辊破碎机的破碎效果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经破碎机后烧结矿块度太大,大块烧结矿到达环冷机后,其外部由于与冷风直接接触冷却很快,而其内部却难以冷却,这就使得大块烧结矿外冷内热,产生应力,使烧结矿粉化。同时这也降低了环冷机的冷却效果。
  (5)台车表层的烧结矿由于与空气直接接触,冷却速度更快,同时由于燃烧过快,产生不了足够的液相,其强度也很差。
1.5 点火效果不好产生粉化
  如果点火不均也会使烧结矿产生粉化。由于点火负压较高,各火嘴喷出的火焰被强拉至料面,形成柱状火焰,这样火焰正下方的混合料由于得到大量的热,混合料中燃料被快速点燃,也放出大量的热,这部分混合料很快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液相,而火嘴与火嘴中间的混合料则由于得不到充分的热量而反应很慢,或有部分焦粉尚未点燃,变成残碳。
  同时如果点火负压过高,导致表层燃烧速度过快,产生不了足够的液相,从而其强度很差,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摔打而产生粉化。
1.6 燃料分布不均产生粉化
  如果燃料粒度过粗,必然导致燃料在混合料中分布不均。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粗粒燃料附近的混合料因得到过多热量而产生过多液相,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很脆的玻璃相。而远离燃料颗粒的区域,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热量,从而产生不了足够的液相,则强度亦很差,且在这两部分的交界处又会产生应力,加剧了烧结矿的粉化。这就要求固体燃料粒度要达到一定的细度,一般要求小于3mm部分要达到85%。但燃料过细则会影响透气性。
1.7 烧结过程未控制好产生粉化
  一是由于水分的波动使造球不好,无法烧好烧透从而产生粉化;二是由于布料不平使各部透气性不一致,则燃烧速度不一致,从而产生粉化;三是如果有老鼠洞或其它原因漏风,使局部未烧好烧透,从而产生粉化;四是由于冷热返矿过多产生粉化,这是由于返矿过多不利于造球,特别是热返矿,因其温度很高,当在混料机中加水润湿时,表面的水分被很快蒸发,因此细粒物料无法相粘成球。
1.8 铺底料的粉化
  铺底料也是烧结矿。在烧结过程前期,由于抽风把上部混合料的水分抽下,将铺底料润湿,而在后期由于渐渐烧透,铺底料渐渐受热,到烧结终点时则受到强热,这类似于自然界的风化过程。经过风化的烧结矿产生粉化。
1.9 原料的影响
  不同原料结构的混合料烧结后粉化率是不同的。原料的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包括不同原料的成球性、亲水性、矿物组成、同化性、熔点的高低、粒度的粗细、化学成分、矿相等都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才能获得相关的数据。
1.10 碱金属对粉化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钾、钠等碱金属会使烧结矿产生严重粉化,并使高炉炉墙、炉衬受损,焦炭温度降低。
1.11 烧结矿在整粒、运输过程中产生粉化
  烧结矿在筛分、运输过程中要经过几十道摔打而产生大量的粉末。
2 南钢控制烧结矿粉化的生产实践
2.1 降低SiO2含量
  降低SiO2含量主要是由于在碱度不变的情况下可减少CaO的配入量,从总体上降低C2S的含量,从而降低γ一C2S的形成。近两年来由于钢铁生产的迅猛发展,烧结原料空前紧张,原料的质量也大幅下降,特别原料中的SiO2含量大幅上升,导致烧结矿中SiO2含量随之上升。表1列举了国内烧结矿质量相对较好的几个钢厂,2004年烧结矿SiO2含量,由表可见2004年南钢烧结厂烧结矿SiO2含量远高于另5家钢厂。2005年10月份以来南钢烧结厂提出了要降低烧结矿中的SiO2含量的要求和措施,目前烧结矿SiO2含量已基本控制在6%以下。
表1  2004年国内部分钢厂烧结矿SiO2含量, %
钢厂名称
烧结矿SiO2含量
钢厂名称
烧结矿SiO2含量
宝钢
4.57
沙钢
5.25
莱钢
4.25
新(余)钢
5.30
杭钢
5.14
南(昌)钢
6.27
 
2.2 配加白云石
  配加白云石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烧结矿中MgO可以抑制γ一C2S的生成,但另一方面过多的MgO又使烧结矿变脆,粒级组成变差。为此目前控制烧结矿中MgO含量在2.4%±0.1%。
2.3 低温烧结
  低温和氧化性气氛可以控制C2S的生成,从而降低烧结矿的粉化,可以通过热风烧结和富氧烧结来补充热量的不足。为此烧结厂控制烧结料层大于600mm,在保证烧结矿强度前提下降低配碳量,使烧结保持氧化性气氛。
2.4 控制烧结矿中C2S的相变
  一是加入含磷矿物,微量的磷可以与β一C2S形成固溶体,阻止β一C2S的相变。研究表明当烧结矿中含磷达到0.04%时,烧结矿基本不粉化。另外硼、铬、锰、钒也有类似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当烧结矿中加入品位为1%的磷灰石6%或加入3%的转炉钢渣,可以有效地抑制烧结矿的粉化。南钢烧结厂烧结大堆平铺料中配入了3%的钢渣粉。
  同时要求烧结矿中A1203的含量不能大于2.1%,A1203含量高也会使烧结矿粉化。南钢烧结厂烧结矿中A1203含量平均小于2.0%,这一点没有问题。
2.5 提高烧结矿的碱度
  提高烧结矿的碱度目的是生成铁酸钙和C3S,减少C2S的生成和增加烧结矿的强度,增强抗摔打能力。2005年南钢烧结厂烧结矿碱度平均为1.95。
2.6 微负压点火
  要控制点火负压不能高于4kPa,这样就要求严格控制烧结机最初3个风箱的风量,现在一般的烧结机都有风门执行机构,但由于安装等问题,往往效果不明显。南钢烧结厂130 m2烧结机点火负压一直很高,1号风箱负压在16kPa左右,为此通过检修恢复了前3个风箱的风门执行机构的自动控制,更换了磨损的翻板,规定1号风箱风门处于长闭状态,每班打开一次放料防止堵塞。使1号风箱负压控制在14 kPa以下,炉膛内负压控制在4kPa以下。
2.7 提高焦粉破碎效果
  焦粉小于3mm部分粒级要求达到85%以上。要提高焦粉破碎效果主要是在设备管理和原料控制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粗破作用。2005年对焦粉破碎进行了攻关,目前焦粉粒级基本达到要求。
2.8 控制边缘效应
  在台车两边多布料,并把压料辊由原来的l根改成现在的3根,中间长两边短,两边辊子的单位长度重量要比中间重,这样两边料要比中间料压得更紧,有意降低两侧的透气性。同时将铺底料漏斗左右两侧收小,降低两边铺底料的厚度,从而增加两侧料层厚度。
2.9 控制冷热返矿的的数量和质量
  要求冷返矿参加配料配比要均匀,同时做好冷、热筛筛板维护和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筛板。另外将热筛筛孔改为3mm,从而降低热返矿的粒度和数量。
2.10 合理控制环冷机的风量
  在保证不出红矿的情况下合理控制环冷机的风量是必要的。130 m2烧结机环冷机有4台鼓风机,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平时生产只开3台,并将第一台风机风门开30%,第二台开50%,第三台开80%,有一定效果。
2.11 提高冷筛筛分效果
  2005年8月将冷筛筛板全部改成筛孔为6.3mm梳齿筛,提高了筛分效率,尽量把粉末筛除防止粉末进高炉。烧结矿出厂含粉率控制在5%左右。
2.12 优化配矿
  2005年在原料配矿及防止原料混料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先通过原料特性实验确定每种原料的特性,并结合原料特性及其它一些条件确定每个大堆的配比,最后通过烧结杯实验进行验证,并对每堆料生产使用后的参数统计分析,不断优化配矿。另外将新老两个料场通过皮带机联通,料场货位综合使用,各品种都有明显的隔离带,有效地防止了混料。
2.13 降低铺底料粒度
  利用2005年年终大修时间将一次冷筛一段筛孔由原10mm改为8mm,二段筛孔由原20mm改为16 ㎜,使铺底料粒级控制在8~16mm,并降低台车上铺底料的厚度。
3 效果检查
  通过一系列措施,2005年烧结矿粒级组成得到持续改善,烧结矿粉化得到较大程度的遏制。表2列出了南钢烧结厂130m2烧结机2005年各月烧结矿出厂粒级组成对比情况。由表2可见烧结矿小于10㎜部分和小于5mm部分都呈下降趋势。
表2  2005年1~12月份烧结矿粒级组成
月份
粒级(㎜),%
月份
粒级(㎜),%
<10
<5
<10
<5
1
36.1
9.6
7
31.6
8.1
2
35.2
10.2
8
33.2
7.6
3
37.5
9.3
9
32.3
5.4
4
33.7
8.5
10
30.3
5.2
5
33.8
7.8
11
29.8
4.9
6
34.1
8.6
12
28.6
5.1
 
4 结语
  实践证明,南钢烧结厂在控制烧结矿粉化,改善烧结矿粒级组成上采取的措施,包括降低SiO2含量、配加白云石、低温烧结、配入了3%的钢渣粉、提高烧结矿的碱度、微负压点火、提高焦粉破碎效果、控制边缘效应、控制冷热返矿的数量和质量、合理控制环冷机的风量、提高冷筛筛分效果、优化配矿、降低铺底料粒度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目前烧结矿小粒级仍然较多,同质量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下一步计划做喷洒一定比例的CaCl2溶液实验,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上一篇:提高混合料制粒效果的研究分析
下一篇:萍钢二铁烧结配加巴西铁精粉的生产试验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