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2×8 m2球团竖炉齿辊密封改造
来源:王桂芝 胡 容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摘 要酒钢2×
关键词 竖炉齿辊 密封装置 传动系统 技术改造 经济效益
1 前 言
酒钢1号、2号竖炉分别于
2 原齿辊密封装置漏风、喷料情况及原因分析
2.1漏风、喷料情况
由于密封装置磨损,齿辊两端密封与齿辊轴之间的缝隙开始冒风喷灰,并逐步发展为喷吹球团料,由最初一天喷出4~5 t,逐步发展到40~50 t,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喷出的球团料经常将齿辊摇臂极限的电缆烧坏,并将齿辊传动的液压缸和油管埋住,导致极限失灵、液压缸无法正常工作。而且由于齿辊跑风,造成冷却风大量流失,降低了烘干床上生球的干燥效果,严重影响了球团矿的产量和质量。
2.2漏风、喷料原因分析
1)齿辊与炉体密封结构不合理,
齿辊与炉体密封原设计为迷宫式密封,密封距离短。其径向密封由密封环(一)、密封环(二)及润滑装置组成;轴向密封采用22×
2)齿辊传动方式不合理
齿辊是在两个液压油缸的作用下,带动摇臂在一定的范围内做摆动。由于原设计齿辊摇臂摆动角度在 33.6°至一23.5°之间,液压缸行程为
3)油缸支座设计不合理
齿辊油缸支座由于设计受力不合理,螺栓选型偏小,投产期间即出现油缸支座基础螺栓多次被拉断或连根拔起,支座经常松动摆位。
4)干油润滑系统及液压站设计不合理
齿辊干油润滑系统包括迷宫密封的润滑、轴承座的润滑和摇臂销轴、棘轮棘爪的润滑。原设计两台齿辊配三台干油泵打油,两用一备。由于齿辊喷灰、漏料,现场环境十分恶劣,润滑脂中灰尘、杂物较多,造成干油泵故障频繁,影响了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液压站设计工作压力为6~
3 改造措施
3.1 齿辊密封部位的改造
取消原迷宫式密封结构,改为盘式密封,加长了密封距离(见图2)。在齿辊辊轴上安装3个动环和2个定环,有效防止粉尘在高压作用下沿齿辊轴吹出,并于辊径处采用4道20×20的特制金属盘根密封。盘根由高纯石墨和碳纤维挤压成型内芯,外覆盖金属加强网及碳纤维外套,由石墨进行表面润滑,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挤压、耐高温性能。压盖设计为对开式,便于更换盘根以及调整盘根与轴的密封间隙。动、静密封环之间有
3.2齿辊传动方式改造
齿辊传动方式采用棘轮棘爪结构,通过改造齿辊摇臂,利用连杆摆动棘爪棘轮,实现了摇臂由57摆动到步进式360°转动。这样,一方面使齿辊的运转同步,摆幅一致,避免了下料不均匀;另一方面这种传动方式也能有效地解决齿辊上下表面受热不均匀的问题,防止齿辊下挠变形而影响密封;再则这种传动方式保证了齿辊的均匀润滑。改造前后摇臂示意图见图3、图4。
3.3油缸支座改造
油缸支座原设计有4根M 24螺栓,通过应力计算,决定采用M30螺栓,并在支座后增加钢座以抵抗横向推力。基础螺栓的处理方法是:先将原混凝土基础凿开
螺栓应力计算如下:
由于螺栓受到轴向拉伸和压缩,因此应满足的条件是:
σ=S/A≤〔σ〕
式中:σ—螺栓横截面上的工作应力
S一横截面上的轴力
A一横截面面积
〔σ〕一材料的许用应力(螺栓的许用应力为
S=(28 ×π/4 ×d2)/4
=(28 ×3.1 4/4 × 852)/4
=3970 1.4 N
d液压杆直径
A≥S/〔σ〕=39701.4/60=66 1.
A=π/4×d2
故 d≥(4 × 66 1.69/3.14)-2=
因此选用M30螺栓4根。
3.4干油润滑系统及液压站改造
润滑系统采用4台电动油泵,每台齿辊一用一备,有效地保证了齿辊的润滑。液压站改由7台变量柱塞泵替代齿轮泵,电机功率由15kW。加大到22.5 k W,通过一个电磁换向系统带动两个油缸工作来实现7根齿辊的转动,使故障率大大降低。
4 改造效果
该改造方案经论证后,于2005年8月在2号竖炉年修时实施。2#齿辊运行一年后效果明显,然后又在l号炉上推广(
从2006年8月l 3日1号竖炉年修结束开炉恢复生产至
由于齿辊密封装置的成功改造,使竖炉作业率达到了96%以上,不但延长了齿辊的使用寿命和竖炉的年修周期,而且,消除了喷吹料对齿辊运转电气设备和液压设备的影响,使齿辊故障率大大降低。齿辊的稳定运行,又保证了炉内物料的正常运动,为竖炉球团产质量提高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岗位工人的劳动强度,消除了竖炉生产中的重大安全隐患,保证了安全生产的实现。另外还降低了设备的维修费用,据统计仅节省齿辊、密封装置及石棉盘根、摇臂等备件,每年可降低消耗220万元。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