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FORM的棒材热轧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缺陷分析
来源:白 桦 孟宪举 陈连生 李晓波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基于DEFORM的棒材热轧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缺陷分析
白 桦 孟宪举 陈连生 李晓波
摘要: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对某厂棒材热连轧过程中的第1道次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后处理数据的分析,模拟缺陷位置与实际缺陷位置较吻合;同时探讨了缺陷产生的原因,为丁艺优化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棒材热轧;变形;有限元模拟
中图分类号:TG33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996(2008)03—0028—03
在轧制生产中,由于轧辊孔型、摩擦条件等工艺参数的影响,会形成多股金属流动速度的差异导致对流,而形成“缺肉”或“折叠”表面缺陷。利用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金属彤变过程,可以揭示缺陷的产生,有助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保证[1,2]。
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DEFORM3D,依据某钢厂的工艺参数,建立了棒材轧制的有限元模型,并讨论了在轧制第1道次后轧件边角部出现折皱的原因。
1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棒材轧制过程属于大变形的金属塑性成形问题,采用刚塑性材料模型[3]。轧件为塑性材料,模拟用材料为15钢,其泊松比为0.3,杨氏模量为210MPa,热膨胀系数为1.2e×10-51/℃;常摩擦系数为0.75;环境温度为1000℃;轧辊为刚性材料,根据厂家工艺参数,转速为0.429rad/s。
棒材的轧制过程属于对称轧制,可选取原模型的1/4进行模拟研究,模拟过程中采用八节点六面体网格。由于缺陷要通过离散点的位移、应力、应变、速度等参数来反映,因此在模拟时分别在坯料的侧表面由上至下选取10个节点(如图1所示位置)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讨论它们在整个轧制过程中的变化。

2后处理数据缺陷分析
2.1 等效应变速率及y方向应变速率对比
图2为选取10个追踪节点的等效应变速率,在1.47~2.46s之间对应于坯料刚刚与轧辊接触的位置,等效应变速率由0.03 s一急剧上升至4.25 s-1,梯度较大。在2.8~3.0s之间也有一个较小波动,此时对应于轧件即将离开轧辊的阶段。图3为整个轧制过程中选取节点的y方向应变速率变化,在1.47~2.46s之间发生急剧的变化,应变速率由-0.84 s-1急剧上升至1.06 s,其对应于在轧件刚刚接触轧辊的位置,由于孔型的原因轧件边角部金属分流,一部分金属沿-y方向流动,另一部分金属沿y方向急速流动,且沿轧件外表面高度方向节点应变速率值变化紊乱、对应的y方向应变速率梯度值较大,轧件易出现表面缺陷。

2.2等效应力及y方向应力场对比
由图4、图5可看出,轧件上表面受拉应力,而侧壁圆角下方受压应力。由于孔型的原因,轧件4个角部压下量大,延伸也大,将产生附加压应力,而中部压下量小,延伸较小。同时,由于轧件整体性和外端的影响,使轧件各部分获得同一延伸,因此坯料中部将产生附加拉应力,且延伸至轧件侧表面,造成应力分布不均匀,容易产生折皱。



2
.3 y方向位移及速度y方向位移及速度见图6、图7。

节点沿轧件宽度方向(y方向)的速度变化比较剧烈且方向相反,位移数值的大小也有起伏。这说明,轧件侧壁上有一股金属(节点1位置)向内侧流动、有一股金属向外流动(节点2),与此同时,第3股金属向内侧流动(节点3),这使得轧件侧壁在速度上形成对流,反映在轧件侧壁节点y方向位移的大小有波动。在这几股金属流动方向及位移不稳定的同时,轧件还受到一个沿轧件高度方向压下的速度(15mm/s),容易形成折皱。
2.4现场缺陷位置与数值模拟缺陷位置对比

3 结语
通过建立第1道次轧制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发现在轧件与轧辊刚咬入时,由于轧件侧壁边角处节点的应变速率梯度较大、应力和应变分布不均匀,导致在沿轧件宽度方向的位移、速度数值大小及方向的波动,此处的金属出现相对反向流动是形成表面折皱的原因。该结果可为现场工艺参数的优化、选择合理与安全的孔型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上一篇:沙钢1700mm热连轧机的升级换代 下一篇:热轧FB扩孔钢的组织性能研究
- [腾讯]
- 关键字:无

加入收藏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