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热轧叉车门架槽钢轧制缺陷的成因及改进
来源:周长秀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C型热轧叉车门架槽钢轧制缺陷的成因及改进
周 长 秀
(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型钢厂,山东莱芜271104)
摘要:针对C型热轧门架槽钢生产中存在的缠辊、扭转、耳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不断进行孔型优化与过程控制,及采取多项改进措施,使生产可稳定进行,产品合格率获得提高。
关键词:门架槽钢;轧制缺陷;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TG33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996(2008)06—0069一02
1 前言
门架槽钢用作叉车升降部位的内外门架,其平直度、尺寸公差对滚轮行走的稳定性及叉车的整体质量非常重要,门架槽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门架滚轮、滑轮和起升缸的使用寿命,因此对门架槽钢强度、韧性、和尺寸精度的要求较高,生产难度较大。以往国内叉车厂家使用的内侧带凸台的门架槽钢完全依靠国外进口。2003年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万能法陆续成功开发了16#、14#异型门架槽钢,从工艺设计、工装准备、原料接收、加热、轧制、冷却、矫直、锯切、性能检测等方面进行开发并严格控制,持续生产出了符合规定要求的叉车门架槽钢。
但是,该型号门架槽钢在开发及生产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曾出现多种缺陷,并几次因调试不顺而中断生产。后经多次工艺优化,生产趋于稳定,多种轧制缺陷基本不再出现。
2 C型叉车门架槽钢的断面特点
叉车门架槽钢为不对称产品,在内侧靠肩角位置有一凸台,见图1。其相关技术参数见表1。因该规格最早与合力叉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所以产品尺寸公差执行与之协商的企业标准,见表2。
工艺流程为:连铸坯→加热→开坯→粗轧→精轧→冷却→矫直→定尺锯切→检查收集→打捆包装→入库。16#门架槽钢的坯料选用断面为200mm×200mm的连铸坯,总延伸系数为9.44,R1开坯机轧制5道次,然后送往万能轧机粗轧、精轧,其中,开坯机为三辊轧机。其孔型系统见图2.
4 轧制缺陷与生产难点
4.1 缠辊
缠辊是生产16#门架槽钢最频繁的工艺事故,一般发生在R1开坯机的K2孔型上。经过分析及现场观察,得出其直接原因主要是:
(1)违反规定,轧制低温钢。
(2)导卫装置松动,与轧辊贴合不好。
但是,缠辊总是发生在K2孔型,其主要原因是工艺设计不当造成的:
(1)槽钢为上下不对称孔型,特别是开坯轧制时,下部金属压下量大,延伸较大,形成翘头趋势。
(2)该孔型位于上轧制线'牟L件由下向上,对导卫的冲击机会较大,见图3。
所以在轧制低温钢、黑头钢或导卫装置松动时,会在K2孔发生较大几率的缠辊事故。
4.2 扭转
由于成品两侧不对称,所以存在不对称轧制,延伸不一致;如果同时伴有翘头,则轧件易发生扭转,严重时可扭转180°,使轧制无法继续进行。据观察,扭转一般发生在万能序列的轧边机中,造成轧边机扭转的主要原因是咬入不正:
(1)根据孔型设计原理,轧边机的作用只是对腿尖部进行墩粗整形,其他部位不应有压下量。而观察发现,下线轧辊两侧有磨损且磨损量不同,其中一侧明显偏大。分析得出,轧件在轧边机中咬入不正,且孔型宽度不当,因而造成轧制不稳。
(2)轧边机腿部压下不当,轧件失稳。
4.3 耳子
在成品的肩部有时易出现耳子,尤其是调试初期。耳子主要出现在上腹板肩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上水平辊的宽度过小,不能充分压到整个腹板,而在轧件上表面形成压痕。
5 改进措施
为避免上述轧制缺陷,在生产中不断进行孔型优化及过程控制,并采取了多项改进措施:
(1)解决缠辊的措施
①修改K2孔型,对下腹板提前进行切分,以减小K2孔下表面的延伸,见图4。
②提高轧制温度,严禁轧制低温钢、黑头钢。
③在K2孔上卫板背面焊接横筋,增加导卫装置的强度,防止导卫装置被撞弯。同时加强过程控制,增加导卫装置的检查频次,发现有被撞痕迹则马上更换。
(2)解决扭转的措施
①减小轧边机上辊的孔型宽度,增大下轧辊的宽度,使轧件在孔型内轧制稳定。
②合理分配轧边机的压下量。
(3)减小轧件耳子的措施
由于立辊的弹跳较大,上水平辊的宽度不宜增大,只能减小该位置的金属量,增大轧边机的外圆弧角。
6 结语
经过孔型优化及轧制过程控制之后,门架槽钢的生产明显顺利很多,全月可一次性生产
6000t成品,并未出现缠辊现象,同时调整也趋于稳定,产品合格率较高。
- 上一篇:中国重点钢厂热轧机组换辊周期 下一篇:我国热轧宽带钢轧机建设情况综述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