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原料准备技术的新发展及对“八五"的建议
来源:周取定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前言
目前国外先进高炉所使用的烧结矿向高还原度、低氧化铁方向发展。其烧结矿的质量为TFe57~58%,FeO4~5%,R=1.7~1.8,TI(ISO>
2.高还原性、低氧化铁烧结矿的生产工艺
日本福山钢铁厂1976年入炉烧结矿的FeO为7.8~8.2%,但到1981年烧结矿的FeO降到4~5%,德国施韦尔根厂1980后烧结矿FeO为6.18%,1986年降到4.28%。FeO降低,烧结矿的还原性明显提高,焦比降低。实理低氧化铁烧结的重要技术措施是在烧结生产上创造条件实现低温烧结工艺。
2.1论理基础
(1)大量的研究表明烧结矿的机械强度(SI)与烧结矿物组成的平均强度(So)及气孔率(Pˊ)有关。日本小仓3号烧结机生产的烧结统计获得以下关系(1)
(3)对烧结矿中各种粘结相的矿物组成的实测表明,铁酸钙具有良好的还原性,同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钙铁橄榄石具有中等的还原性及机械强度,铁橄榄石具有中等机械强度但还原最差。此外从显微结构来评价,低温型的纤细状的铁酸钙及赤铁矿比高温型的柱状
铁酸钙及次生赤铁矿的还原性要高许多。因此,发展低温型纤细状铁酸钙为主要粘结耜的生
产工艺是获得高还原性、低氧化铁、高强度烧结矿的主要工艺技术。
2.2纤细状铁酸钙生成的条件
(1)温度 1250~
(2)碱度提高碱度,CF生成量增加,但超过1.8~2.0以后出现C
还原性开始下降。
(3)A12O3促使CF生成,SiO2有利纤细状CF生成。控制烧结矿中A12O3/SiO2有助于
纤细状CF生成,此种CF叫复合铁酸钙,亦称SFCA。
2.3 实现低温烧结工艺的生产措施
(1)加强原料准备首先要对烧结用的原料进行整粒。富矿<
(2)强化混合料制粒 配加足够的生石灰或消石灰及成核颗粒。加强制粒作业,料层要一提高到
(3)生产高碱度烧结矿碱度以1.8~2.0为宜,使SFCA生成量达到30~40%以上。
(4)调整烧结矿化学成分尽可能降低混合料中FeO的含量,A12O3/SiO2=0.10~O.35,最佳值由具体条件而定。
(5)降低点火温度 一般以1 050~11
(6)低水低碳高料层作业烧结渴度曲线由熔化型转变为低温型,烧结最高温度控制桩
1 250~l
以磁铁精矿为主的低温烧结生产实践表明,天津铁厂烧结矿的FeO自10.5%下降到。8.2%,转鼓强度没有改变,还原度由69.2%提高到81.65%,高炉使用此种烧结矿焦比降低1 3.
高炉工作者常常担心烧结矿FeO的含量降低会对机械强度不利。实际上只要实现低温烧结工艺所必需的条件,就可获得高还原性、低氧化铁、高强度的烧结矿。
3.高炉炉料结构合理化
日本高炉炉料结构都是以高碱度烧结矿为主配加小部分澳矿及酸性球团矿,其焦比低,系数高.西欧高炉则以高碱度烧结矿为主配加酸性橄榄石球团矿。由于原料条件不同,人造富矿生产历史的不同,世界各国高炉炉料结构不尽相同。我国生产的铁精矿粒度一般较粗,烧结装备及生产能力已占绝对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高炉的炉料结构以烧结矿为主,但是配加?何种酸性炉料,烧结矿的碱度如何选择仍值得研究与讨论,这是高炉炉料结构合理化中必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各钢铁企业制订炼铁原料发展规划前所必需解决的问题。
3.l 理沦基础
对烧结矿矿物组成的分析及冶金性能测试可以获得以下结论。
(1)高碱度烧结矿其机械强度好,粒度组成合理,还原性好,RDI较低,软熔温度较高,并具有一定的储存能力。
(2)酸性球团矿的品位高,机械强度高,粉末少,中温还原性好,俄运输及储存。近年来由于配加橄榄石及蛇纹石使其MgO的含量提高,高温(
(3)酸性烧结矿由于其主要粘结相为铁橄榄石,其还原性最差,软熔温度低,因而很少被采用。
(4)天然矿可以满足综合炉料中平衡碱度的需要,有加工处理简单、耐储存的优点。但它是生料,各地来矿成分不太稳定,有些天然矿易爆裂,还含有有害元素,因而不是最佳的炉料。
图1列出德国矿石准备研究所对高炉所有入炉原料的冶金性能进行检验,并与高炉生产效果进行对比(4],说明了以上结论的正确性。
3.2综合炉料结构中炉料碱度与配比的确定[5]
(1)烧结矿与球团矿配比已定,求合理的碱度。现以杭钢原料条件为例,制成三组不同碱度的炉料,在模拟高炉冶炼条件的熔滴炉进行试验,以收缩率及压差陡升温度作为评价指标。图2为其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烧结矿碱度1.87,酸性球团矿碱度O.56为最佳碱度。
(2)当酸性球团碱度为O.3时,烧结矿与球团矿最佳配比的确定。通过如上试验程序确定最佳的炉料结构为烧结矿(R=1.67)70%,球团矿(R=0.3)30%,见图3。
各厂根据自己的原料条件通过试验才能确定较合理的配比与碱度。
4.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控制新技术
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对于高炉冶炼的影响已有许多报道。日本广烟3号高炉操作统计表明,当烧结矿的粉化率(<
下降到1.65 t/(m3·d)(6)。法国索里梅福斯厂生产实践指出,当烧结矿还原粉化率增加
7.2%,高炉边缘η
4.l 理沦基础
采用卤化物(NaCl,CaCl2,CaBr2,MgCl2,MgBr2等)溶液以浸泡或喷洒的方式将烧结矿的表面及孔隙润湿,因而烧结矿的表面及孔隙被卤化物所覆盖,减缓了它在450~
4.2影响因素
(1)卤化物种类试验表明卤化物中以MgCl2,CaBr2,NaCl,CaCl2最有效果,氟化物没有什么效果,按效果顺序,MgCl 2>CaBr2>CaCl 2;MgBr2>CaF2,MgF3(10)
(2)配加数量在烧结矿TFe57.7%,Fe04.0%R=I.62条件下,使用NaCt水溶
液,浓度为1.0 9,5处理后,低温还原粉化率(ISO<3.1 5j:mm)自57%下降到36%;浓度为3.0%时,下降到23%;在烧结矿TFe57.6%,Fe04.3%,R=I.51条件下,使用CaCl2水溶液,用浓度为3.0 %的处理后,低温还嘱粉化率(ISO<3.1
(3)矿石种类对于磁铁矿及赤铁矿制成的烧结矿其效果相。同以浓度为1.0%的NaCI
溶液处理,对混合矿烧结矿及赤铁矿烧结矿效果相近。
4.3污染物的数量
以使用NaCl为例,当浓度为1.0 %时,每吨烧结矿带入Na2O1
以上新工艺实际上已超过实验研究阶段,目前在德国使用的球团矿已全部是用海水处理过的。由于球团矿的还原粉化倾向所遇到的系列问题已得到解决,球团在高炉内的性能是令人满意的。
5.正在开发的烧结新工艺
5·1球团烧结新工艺
由于原料粒度的细化,为了保证烧结机高产及低燃耗,日本钢管开发一种新工艺叫球团烧结法(HPS)。在烧结矿的机械强度维持不变的条件下,FeO<4%,还原度由65%提高到80%。此工艺已于l
本工艺的特点:(a)所有原料均<
5.2双球烧结新工艺(12)
为强化细精矿烧结及改善烧结矿的冶金性能,鞍钢对此工艺进行开发并进行工业试验,取得良好的结果。该工艺的特点是:(a)使用全精矿制成两种碱度的小球,其粒度为l~
烧结利用系数上升28%.煤耗下降35%,(e)烧结矿的还原性R180由58.3%上升到69.3 %、FeO由l 3.8%下降到17.86%,转鼓强度(ISO)由69.42%上升到72.4%,低温还原粉化率自26.9 %下降到21.3%。高炉冶炼试验,焦比下降6.5%,产量提高14.6%。
由于造小球及造双球,需要研制高效造球机,工艺流程有待简化。
球团烧结法适合于细精矿原料,工艺较为成熟,在我国,是具有发展前途的新工艺。
6.对“八五”炼铁原料准备技术的建议
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规划看,本世纪末钢的产量要达到8000万吨以上,1990年已完成了6600万吨。“八五”期间仍以挖潜为主,炼铁的技术发展将以开发与推广富氧大喷煤强化冶炼为方针,因此原料准备技术必需适应炼铁技术发展的要求。
高炉高富氧大喷煤强化冶炼对原料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喷煤量的增加高炉料柱中焦炭量减少。焦炭负荷增加,料柱透气性恶化,因此要求含铁原料包括焦炭在内要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适宣的粒度及抗粉化的能力。.
(2)高富氧喷煤后,随着鼓风中含氧的增加,将使煤气量减少,炉内高温区下降,铁矿石的还原将受影响,因此要求含铁炉料有较高的还原性。
(3)高炉下部软熔带焦窗变小,阻力增大。除加大焦批重量外,要求含铁炉料有较高的软熔温度及较窄的软熔区间。
根据“八五”炼铁技术发展的方针,炼铁原料准备技术的推广及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6·1 进一步强化烧结生产、提高烧结矿的还原性
(1)努力推广配加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有效强化烧结生产的措施,
(2)大力开展制粒技术的研究(包括原料的粒度组成,成核颗粒的数量及混合机作业的最佳化),
(3)研究与推广低温烧结工艺;
(4)开发与研究球团烧结法新工艺。
6·2提高烧结矿的机械强度,改善高炉上部料柱透气性
(1)推广烧结矿的整粒技术;
(2)开发与研究降低低温还原粉化率的新措施。
6·3 改进高炉炉料结构,提高原料的软熔性
(1)重点投向酸性氧化镁球团矿生产能力的建设;
(2)结合各厂的原料条件开发合理炉料结构的研究,并提高其软熔性。
6·4降低烧结工序能耗
(1)大力推广长寿节能的新型烧结点火器;
(2)开展偏析布料的研究;
(3)开展外配燃料的研究及实施方案;
(4)开展鼓风冷却机的热废气利用及机上冷却烧结终点部位废气余热的利用。
- 上一篇:一铁总厂原燃料变化的应对措施 下一篇:连铸用功能耐火材料的发展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