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4350m3高炉强化冶炼操作实践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王红斌 唐顺兵 杨志荣 1 太钢五号高炉(4350m3),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特大型高炉,设有 38 个风口,4 个铁口,采用了 PW 串罐无钟炉顶、皮带上料、炉腹至炉身中…
王红斌 唐顺兵 杨志荣
1 概述
太钢五号高炉(
高炉高煤比、高炉腹煤气量指数运行是钢铁企业降本增效的重大技术措施,在炼焦煤资源日益 短缺和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其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 号高炉 2006 年 10 月 13 日开炉,通 过实施高富氧大喷煤强化冶炼操作,使得煤比和高炉利用系数得到不断提高。在 2008 年 2 月后实现 了煤比
2 原燃料质量控制管理
2.1 焦炭成分性能指标 高炉生产“七分原料、三分操作”。特别是焦炭质量要好,在炉内要起到很好的料柱骨架作用,其冷态强度要高、热态性能要好,对改善高炉透气性、保证炉缸顺利出好渣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5 号高炉焦炭成份性能指标见表 1。
表 1 太钢 5 号高炉焦炭成分性能指标,%
参数 |
CRI |
CSR |
M40 |
M10 |
灰分 |
挥发份 |
全硫 |
固定碳 |
07 年 11~12 月 |
21.09 |
71.3 |
89.7 |
5.4 |
12.11 |
1.21 |
0.63 |
87.52 |
08 年上半年 |
21.40 |
71.0 |
89.9 |
5.4 |
11.92 |
1.20 |
0.65 |
87.22 |
08 年下半年 |
21.19 |
71.1 |
89.8 |
5.4 |
12.02 |
1.23 |
0.64 |
87.20 |
5 号高炉焦炭的冷热态性能指标都比较好,但灰份比较高,在 12.0%以上,不利于高煤比操作下[1]渣比的降低和炉渣中 AL2O3 含量的控制,以确保炉渣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脱硫能力 。
2.2 烧结矿成分性能指标
高强度、高品位、冶金性能好的烧结矿能实现降低渣量、改善料柱透气性的目的[1]。2008 年 5 号高炉所使用的烧结矿化学成分及主要指标见表 2 和表 3。
2.3 煤粉成分性能指标
2008 年 2 月 5 号高炉在进行煤比
表 4 太钢 5 号高炉煤粉的成分及粒度,%
灰分 |
挥发份 |
S |
固定碳 |
水分 |
-200 目 |
9.77 |
18.12 |
0.37 |
72.11 |
0.97 |
78.2 |
2.4 原燃料的综合性能指标
确立合理的炉料结构和严格控制入炉粉率是高炉实现高煤比高炉腹煤气量指数强化冶炼的重要 条件。5 号高炉原料基本结构为 73.0%烧结矿+22.0%峨口球团矿+5.0%南非矿,2009 年 1 月份以后逐步降低球团矿配比,增加南非块矿配比,综合炉料高温性能得到改善。在高炉利用系数提高的同时 想方设法增产烧结矿并维持足够的转鼓强度,原料结构逐步调整为 75.0%烧结矿+15.0%峨口球团矿+10.0%南非矿,其原燃料的综合性能指标见表 5。
表 5 太钢 5 号高炉原燃料的综合性能指标
品位 |
渣比 |
返矿率 |
入炉粉率 |
返焦率 |
硫负荷 |
硅负荷 |
碱负荷 |
锌负荷 |
% |
kg/t |
% |
% |
% |
kg/t |
kg/t |
kg/t |
kg/t |
60.00 |
≤290 |
≤9.50 |
≤5.0 |
≤5.0 |
≤3.10 |
≤120 |
≤1.88 |
≤0.10 |
3 强化冶炼操作
3.1 实施高富氧大喷煤量操作
5 号高炉实施逐步加大富氧量和喷煤量的操作方针来提高煤比和产量。富氧量由 2008 年年初 的
表 6 太钢 5 号高炉技术经济指标
指标 |
产量 |
系数 1 |
系数 2 |
指数 1 |
焦比 |
煤比 |
燃料比 |
富氧量 |
单位 |
t/d |
t/(m3.d) |
t/(m2.d) |
m3/(min.m2) |
kg/t |
kg/t |
kg/t |
m3/hr |
2007 年 |
9499 |
2.18 |
59.98 |
56.84 |
307 |
178 |
503 |
11080 |
08 上半年 |
10069 |
2.31 |
63.58 |
58.35 |
290 |
196 |
500 |
19379 |
08 年 10 月 |
10422 |
2.40 |
65.81 |
62.07 |
286 |
207 |
500 |
22011 |
08 年 11 月 |
10071 |
2.32 |
63.60 |
60.52 |
279 |
209 |
498 |
18975 |
08 年 12 月 |
10390 |
2.39 |
65.61 |
60.37 |
281 |
200 |
498 |
23934 |
09 年 1 月 |
10770 |
2.48 |
65.61 |
61.58 |
287 |
200 |
502 |
25823 |
09 年 2 月 |
10463 |
2.41 |
66.07 |
61.11 |
298 |
196 |
498 |
26281 |
09 年 3 月 |
11041 |
2.54 |
69.72 |
61.39 |
311 |
182 |
500 |
24441 |
09 年 4 月 |
11349 |
2.61 |
71.66 |
65.23 |
301 |
186 |
500 |
28870 |
09 年 5 月 |
10404 |
2.39 |
65.7 |
62.52 |
308 |
182 |
502 |
26404 |
注:系数 1 为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t/(m3.d);
系数 2 为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t/(m2.d);
指数 1 为炉腹煤气量指数,m3/(min.m2),(单位炉缸截面积上产生的炉腹煤气量[2]。
5 号高炉随着对特大型高炉操作的不断调整适应,进入 2008 年 2 月后(全年有 8 个月)连续 5个月煤比都在
3.2 调整操作制度实现稳定的煤气流分布 鉴于高煤比、高炉腹煤气量指数操作时,炉体热负荷、煤气利用率以及透气抵抗指数 K 值将会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于是,5 号高炉根据炉内煤气流的变化和热负荷的波动情况来调整上下部操 作制度。5 号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由
表 7 太钢 5 号高炉上下部操作参数
参数 |
煤比 |
指数 1 |
S 风口 |
湿度 |
风温 |
Q 炉腹 |
焦批 |
矿批 |
料线 |
日期 kg/t m3/(min.m2) m2 g/m3 ℃ m3/min t/批 t/批 m |
|||||||||
07.11-08.01 |
171.0 |
54.82 |
0.4693 |
20 |
1221 |
8682 |
23.0 |
120.4 |
1.3 |
08.02-08.06 |
203.6 |
59.13 |
0.4693 |
14 |
1234 |
9364 |
22.4 |
128.6 |
1.3 |
08.10-08.12 |
205.3 |
61.00 |
0.4750 |
16 |
1247 |
9658 |
22.4 |
127.8 |
1.4 |
09.01-09.05 |
192.7 |
62.37 |
0.4750 |
18 |
1248 |
9717 |
22.8 |
129.4 |
1.4 |
5 号高炉在实现炉腹煤气量指数
表 9 太钢 5 号高炉布料档位的调整
2007 年 11 月 |
0 |
15 |
32 |
32 |
32 |
31 |
8 |
0 |
23 |
22 |
19 |
18 |
18 |
18 |
10 14 |
18 |
2008 年 2 月 |
0 |
26 |
30 |
28 |
27 |
25 |
14 |
0 |
20 |
22 |
20 |
18 |
18 |
17 |
17 16 |
12 |
2009 年 3 月 |
0 |
30 |
27 |
25 |
20 |
20 |
18 |
10 |
0 |
30 |
30 |
30 |
20 |
20 |
10 10 |
0 |
5 号高炉随着煤比的提高,特别是在煤比达到
3.3 操作参数的优化管理
5 号高炉在实现炉腹煤气量指数
5 号高炉在下部操作参数的调节上注重风口工作面积(S 风口)和煤比、炉腹煤气量相适应的原则。例如,5 号高炉在煤比增加到
5 号高炉在上部操作参数的调剂上非常重视焦批、矿批、料线和布料档位的管理。通常的调剂 原则是以煤比来定焦批,以产量或炉腹煤气量来定矿批,以布料档位和料线的调剂来实现边缘和中 心气流的合理分配。例如,5 号高炉在煤比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5 号高炉在炉腹煤气量指数达到
经过 2 年多的生产实践摸索,5 号高炉建立健全了适应自身高炉特点的操作模式。通过上下部操作参数的优化管理,实现高炉身效率下煤比
4 结 语
⑴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优化炉料结构是实现高炉强化冶炼的精料基础。
⑵随着煤比和炉腹煤气量的增加,通过调整操作制度和优化操作参数,稳定透气抵抗指数 K 值,实现了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
⑶实现炉体热负荷的稳定和提高煤气利用率是高炉实现高煤比、高炉腹煤气量指数强化冶炼的 核心控制技术。
5 参考文献:
[1]王红斌,张华.太钢
图 3 太钢 5 号高炉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和炉体热负荷相关图
5 号高炉在实现高利用系数高炉腹煤气量指数强化冶炼时,炉体热负荷(Q 炉热)也相应地增加了,见图 3。其炉腹煤气量增加了
表 2 太钢 5 号高炉烧结矿的主要理化性能指标,%
TFe |
FeO |
AL2O3 |
MgO |
SiO2 |
R2 |
TI |
RDI |
58.08 |
7.86 |
1.23 |
1.68 |
5.01 |
1.90 |
77.8 |
26.2 |
表 3 太钢 5 号高炉烧结矿的粒级分布, %
延伸阅读
- 上一篇:高炉风口损坏的判断与治理 下一篇:太钢高炉降低铁水硅含量冶炼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