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功能检修
来源:李安宁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鞍山 114003)
(An'shan Iron and Steel Corporation, An'shan 114003)
摘 要: 本文从高炉功能检修的定义出发,对其内容、形成、应用及问题进行了调研与探讨,以一种新的视角和观点来看待高炉检修,使复杂的高炉长寿问题变得很简单,因此,前景特别看好。
关键词: 高炉功能检修 冷却棒 检漏 蒸汽护炉
1 什么是高炉功能检修
高炉冷却壁损坏后,要更换冷却壁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只修复它的冷却功能却是一件较容易的事,我们把修复冷却壁冷却功能的过程称为功能检修。由此可知,功能检修主要是修复设备的功能,而不是修复原有设备本身。由于功能检修过程中应用了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除了修复冷却壁的冷却功能之外,还涉及到其他功能的修复、分析和功能配置,所以把这些合在一起,统称为高炉功能检修,它是高炉长寿的必要组成部分。
2 高炉功能检修的内容
高炉功能检修的内容主要包括高炉云雾理论;冷却棒的设计、制作与安装;高炉检漏;功能分析与配置等四个方面。
㈠高炉云雾理论。实践证明高炉炉身存在着自保护作用,这些保护品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冷却生成的渣皮。高炉云雾理论讲的就是渣皮怎样生在炉墙上的。按照高炉云雾理论的说法,焦炭在风口前燃烧之后,其中的未燃物就成了炉渣。炉渣随着煤气流上升,与下降的炉料进行热交换,把热传给炉料并凝结在炉料上,然后随其下降;下降时又遇到上升的煤气进行热交换,煤气又把热传给炉渣和炉料,并熔化炉渣和炉料,然后又随着煤气流上升。这样周而复始,像云雾一样。其中高炉中间的那部分云雾就成了雨滴,从滴落带进入炉缸,而在边上的云雾,在撞击炉墙进行热交换后,就粘在炉墙上,形成了渣皮。
㈡冷却棒的设计、制作与安装。渣皮形成后,要保证生成的渣皮牢固、稳定。这就需要冷却棒的冷却和锚固。因此冷却棒的设计、制作与安装就非常重要。
①冷却棒的设计。包括它的直径、长度、连接和材质。各厂使用的冷却棒直径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为φ外100~120mm。长度也不一样,依厂而易,与用途有关。对于冷却壁全侵蚀的部位,冷却棒伸入炉皮内的长度为200±30mm。这时冷却棒主要是用来保护炉皮。如果冷却棒是用来保护冷却壁,那么冷却棒伸入炉皮内的长度等于冷却壁与炉皮之间的间隙加冷却壁厚度再加50mm。冷却棒在炉皮外的长度与炉皮的连接方式有关。
当采用法兰连接时,冷却棒在炉皮外的长度除了考虑出水管的位置之外,还应考虑法兰座的高度。当采用焊接时,冷却棒在炉皮外的长度主要是考虑出水管的位置。冷却棒的总长等于伸入炉皮内的长度加炉皮厚度再加炉皮外的长度。法兰连接的好处是冷却棒损坏后,法兰座可以继续使用,使冷却棒的更换方便。水管也有法兰连接和丝扣连接两种。
冷却棒材质的选择应考虑冷却效果,它自身的寿命和维修,以及便于制作等等。对于2000m3级以下的高炉,用φ108×8mm的无缝钢管自行焊制比较方便。但铜的传热效率比钢的好,自身的寿命也较长,像宝钢那样的巨型高炉多用铜制的冷却棒。
②冷却棒的冷却效果和安装布置。从高炉长期维护的经验来看,高炉炉体的冷却深度要达到200mm才能满足高炉生产需要,因此要求冷却棒的冷却能力也要达到200mm,如果选用冷却棒外径108mm,那么一个冷却棒冷却的直径就是508mm。一般地说,就是根据这个要求来配置冷却水的流速和流量,以及每块冷却壁应配冷却棒的个数。由于每座高炉水压一定,当冷却水进出水管确定后,流量、流速也就确定了。冷却棒的布置还应考虑炉皮开口,应尽量利用原有炉皮开孔进行扩孔。最后达到每个冷却棒的冷却直径彼此搭接50mm。这样安装的冷却棒,在生产操作中,主要是通过炉墙温度,低于200℃;冷却棒的进出水温差是否合符规程要求;炉皮温度低于70℃等等来检查其冷却效果。
㈢高炉检漏。冷却棒安装好了,使用一段时间,它是要损坏的;损坏后怎样将它检查出来,也是很困难的。原因之一,高炉是个黑匣子,冷却水管坏了,水往炉内流,人的肉眼看不见,故难于发现。原因之二是水管太多,要一根根的去查,去确定,很麻烦。如果水管是开路连接还好一点,如果是闭路循环,那就更困难一些。目前高炉检漏主要是凭经验。用气功的话来说,就是利用天人感应的原理,培养人的职业特异功能,把人当生物仪表来使用。例如看到风口来水,他就会想到可能是水管烧坏了,于是就组织人去查找。因此高炉检漏的关键是培养有责任心,有功能分析能力的检点工作者。如果用自动化、智能化仪表来检漏,理论是可能的,但是实际上只是一种摆设。这是因为高炉工作环境差,时间长,测点多,少了不解决问题,多了元器件的维修也是问题。所以高炉设计时也有一些检漏仪表,但使用到最后,也只有压力表和温度计了,最后还得靠人去收拾残局。
㈣功能分析与配置。功能分析是功能检修的关键。主要内容包括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整理和功能评价。冷却壁损坏之后除了用冷却棒进行功能检修外,还有以下几种检修办法也在高炉上实验。用功能分析对它们进行评价和选型就显得十分必要。
①用两小块新冷却壁代替原来的一大块冷却壁。鞍钢先后在6#和11#高炉上用过此法,更换了3块冷却壁,换一块冷却壁需要2天时间。但此法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一是当炉皮和残存的冷却壁割下后,处理不好就会使炉料外溢;二是用氧气割残存的冷却壁时,会使焦炭燃烧,焦炭燃烧产生的煤气上升到炉口,会使在炉口工作的人员中毒。当此法推广到鞍钢7#高炉时,就发生了焦炭外溢的事故。炉内的焦炭和矿石从所换冷却壁割口跑出,势不可挡。
②在被烧坏的冷却壁水管中穿进不锈钢软管,其内侧通水冷却,外侧和原冷却水管之间灌进导热性好的泥浆,使其继续起冷却作用,但只能维持1~5个月,不锈钢软管就再次被烧坏。然后再穿细管修复,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③用小冷板来替换冷却壁。一般是在炉体冷却设备损坏严重,而中修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也是一种应急措施,不是高炉长寿技术。与此类似的,还有用U-型水管代替小冷板,来修复损坏的冷却壁…等等。
通过这些实验、比较和功能分析,在上述冷却壁功能检修办法中,最后确认冷却棒是较好的。
由于在冷却壁损坏之前,耐火砖也被侵蚀了,也存在修复的问题,于是在安装冷却棒的同时还用灌浆的办法来修复耐火砖,使其功能配置更加完善。
3 冷却棒功能检修的形式与应用
高炉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损坏是不可避免的,高炉设备损坏后怎么办?一般地说是进行检修,进行零、部件更换。例如换风口,换炉顶装料设备…等等。如果高炉冷却壁坏了怎么办?有很长一段时间高炉工作者不知道怎么办。当冷却壁损坏之后,为了防止冷却水漏入炉内影响高炉操作,通常的做法是把水卡死。当冷却壁卡死断水之后,
高炉该处就得不到冷却,随之而来的是高炉炉皮发红、变形、裂纹,使高炉局部破损加剧。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冷却设备损坏在整个高炉炉体不断扩大,带来一系列的生产问题。于是,检修规程上规定:当冷却设备损坏累计超过1/3时,高炉就集中搞一次检修,也叫做中修。实践证明中修是不可取的。因此有专门的高炉长寿课题来研究取消中修的问题。与此同时,冷却壁损坏之后怎样检修的研究也在进行。首先,对其损坏情况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冷却壁开始损坏时,是在热面产生融蚀、龟裂和厚度变薄,然后是水管损坏,水漏入炉内,接着就是上面说的把水卡死。调查还发现,冷却壁损坏之后,没有必要立即将冷却壁卡死断水,而是控制水漏入炉内,使其气化,可以起到冷却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以水汽化代替水冷却的功能修复。但是这种控水操作只是一种应急措施,它不能解决冷却壁继续损坏的问题。当冷却壁继续损坏后,炉皮就会发红,一般采取炉皮喷水来处理,再过一段时间炉皮就会变形、裂纹,最后,没有办法,高炉就只得中修。通过调查研究又发现,炉皮发红首先是在局部的地方,如果在炉皮发红喷水后,利用高炉休风的机会,接着在炉皮发红处焊上一个冷却棒,把冷却伸入炉内,就会抑制炉皮变形和裂纹。这就是最早用冷却棒功能检修的构思。二十世纪80年代初我曾提出:“在冷却壁损坏之后,用喷射式冷却器(冷却棒图1)来完成冷却壁的冷却任务。这种冷却器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有一定的冷却深度,通过一定形式的组合可以造成渣皮,防止炉皮变形。”

1984年鞍钢7#高炉第四代第二次中修时,由于事先订货的冷却壁,比中修实际要用的冷却壁少了一块,这样中修到最后就缺少一块冷却壁。怎么办?经研究用6个冷却棒顶替那块冷却壁,这就是我国应用冷却棒功能检修的开始。因为是临阵磨枪,检修工期又紧,冷却棒是用φ159mm的无缝钢管焊制的。87年7#高炉第三次中修时,检查发现那6个冷却棒都没有坏,效果不错。1989年又把这种冷却棒用在鞍钢6#高炉的炉体维护上。此后又有许多论文相继介绍了冷却棒的应用情况。初步统计我国有10多个单位,20多座 高
炉应用了此项技术。表1是其中的一些。对于使用情况,各厂都有论文分析,下面是一些用户的意见。
1,武钢[1]:圆柱型冷却器(冷却棒)通过2号高炉21个月的生产实践表明。
① 炉腹冷却壁采用圆柱型冷却器修复,其功
能如新,完全能承受继续安全强化冶炼,有延长高炉寿命的效果。
② 圆柱型冷却器寿命可超过两年,达到或超
过炉腹冷却壁寿命。
③ 修复工期短,一块冷却壁只需24~32h,利用定修时间即可实施。
④ 施工方便,成本低,安全可靠。
因此,圆柱型冷却器修复炉腹冷却壁技术具有普遍推广的意义。
2,鞍钢[2]:1991年11号高炉第一次年修时,在8段冷却壁位置上安装的冷却棒大部分保持完好,只有个别的被烧损。由此可见,安装冷却棒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恢复冷却功能的好办法。
3,宝钢[3]:针对宝钢3号高炉冷却壁破损的状况,研究开发了微型冷却器(冷却棒)及一整套冷却壁维修技术。3号高炉应用该技术后,冷却壁损坏趋势得到遏止,高炉稳定顺行,确保了高炉长寿。
4,攀钢[4]:小型冷却器(冷却棒)材质有待改进。这次造衬时安装了31个小型柱状冷却器,是用钢管制成的,其冷却效果比铜质冷却器差,如果有条件,在高炉内衬损坏较严重的部位应采用铜质冷却器。
5,马钢[5]:对损坏的冷却壁进行功能恢复是一种方便、经济、可行的护炉保产方法。冷却壁侵蚀严重,铜冷却器(冷却棒)过长,极易造成冷却器前端暴露而再次烧坏。所以,在烧坏的冷却壁上,钻孔安装长度较小的铜冷却器进行护炉保产,就更加简单、经济、实用了。
6,南钢:南钢也在出现冷却壁烧坏的炉腹、炉腰、炉身冷却壁上安装了小型圆柱状冷却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号高炉[6]自1998年8月至1999年11月间安装100多个圆柱状冷却器,停炉后经检查无一损坏。
2号高炉[7] 圆柱形小冷却器的使用,虽然在一定成度上减轻了炉腹冷却壁大面积损坏的影响,但在其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①圆柱形小冷却器是点冷却,冷却不均匀,容易造成冷却死角,因此对渣皮依赖成度大。渣皮一旦脱落,冷却死角部位炉壳温度会迅速升高,结合外喷水后又带来现场环境差的矛盾。
②圆柱形小冷却伸入炉内200mm,在高炉内侧人为地造成凹凸不平,从一定成度上影响高炉顺行。
③炉壳上开孔多,开孔面积大,而且位置比较集中,容易造成炉壳应力集中。
④冷却水消耗量大,能耗高。
结语:圆柱形小冷却器的安装使用大大减轻了炉腹冷却壁大面积损坏所带来的影响。南钢2号高采用圆柱形小冷却器替代冷却壁只能作为一种补偿措施。
7,济钢[8] :生产实践中发现,当冷却壁水管掐掉、冷却壁母体仍然存在的时候,安装冷却棒效果最佳。
8,太钢[9] :①安装柱形铸铜冷却器(冷却棒)和铸钢平冷板,只需在4h以上休风就可实施,而穿硬管则需要将料线降到风口区域后才可实施。②铸铜冷却器(冷却棒)安装在炉腰中下部和炉腹区域效果比较明显,而铸钢平冷板安装在炉腰中上部效果比较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炉腰中部铸铜冷却器覆盖面小,不易挂渣,因此不宜安装在干区,但铸铜冷却器可以安装在冷却器损坏面积较小的地方,而铸钢平冷板则不能。所以,在早期冷却壁损坏面积不大的地方安装铸铜冷却器,并配用硬质泥浆压入,造衬效果较好,但对于冷却壁高炉压入泥浆造衬,效果并不好。
9,广钢[12] :不足之处:①安装铜冷却棒后由于开孔太多,焊接质量不能保证,密封不严,煤气漏点多,整个区域煤气浓度不能控制。②安装铜冷却棒数量多后,管路复杂监控难度大,假如出现铜冷却棒烧穿事故,若不能及时发现,后果将非常严重。
从反映的意见来看,用冷却棒修复冷却壁的功能是一种好办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4 问题讨论
㈠点与面的问题。冷却棒是点冷却,大面积使用是否有价值?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想说,用冷却棒修复个别冷却壁功能是可以的,但只能作为一种临时的、应急的措施。当冷却壁大面积破损时,要在炉皮上开许多孔,安装许多冷却棒,也是很麻烦,很费事的。从价值工程的观点来看,“大面积使用是否有价值?”就是要用功能分析为手段,以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总成本),可靠地实现用户所需求的必要功能。如果实现了,就有价值。下面两个例子解答了这个问题。
例1, 武钢2#高炉1985年4月19日中修竣工开炉,随着高炉不断强化,冷却壁开始大量损烧坏,进入1988年,4段和5段冷却壁损坏更为严重。8月28日位于低渣口上方的4段29号冷却壁内套(外套早已坏)烧坏。当时水未全卡,但危及高炉操作,被迫于1989年3月4日将水全部卡掉。进水卡断后,冷却功能全部消失,炉皮即出现热斑险情。若停炉中修,更换冷却壁或部分炉皮,实为有效措施。但检修期约30天,仅产量一项就要损失8.5万吨,利税1200万元。更严重的是直接影响公司生产平衡。而采取外部喷水冷却,下部堵风口操作,随时有烧穿的危险;同时产量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大幅度下降。以1989年4月为例,上旬由于堵15号风口,造成上渣难放,日产仅2538t,11日开15号风口,中下旬平均日产2808t,每天相差270t。为了消除重大隐患,使高炉能继续安全强化冶炼,决定采用圆柱型冷却器(冷却棒)修补技术,它有最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1989年6月7日利用定修机会,成功地在4段29号冷却壁上安装了8个冷却棒,同年9月又在4段铁口上方1号部位安装8个;1990年12月又在4段28和30号各装8个,6段1号装6个。经生产考验,达到了继续安全强化冶炼的目的,可靠地实现了用户所需求的必要功能。从整个检修过程来看,是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没有什么麻烦。
例2,邯钢 5#高炉1996年1月20日第二代开炉,随着高炉强化,炉体冷却壁及凸台大量损坏。自1996年3月8日第一块凸台损坏起至1998年8月底已损坏冷却壁水管62根,凸台57根。1997年8月开始安装点式冷却器(冷却棒)。由于密度小,数量少,未起到较好的效果。1998年11月21~27日,18个风口渗水,炉皮发红10余次,并于12月13日发生炉皮烧穿。当炉皮烧穿后,在制止炉皮烧穿中,2000年元月份,休风30h,一次装入48个冷却棒,加上原来零散装的58个,共计106个,应视为“大面积使用冷却棒”。并对变形严重的炉皮进行修补,同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此后,烧穿频率大大减少,恶性烧穿再未发生。炉内崩料大幅减少,炉况稳定性有较大改观,基本上能完成厂部下达的利用系数达到2.0的任务。虽然这样,但还是感到邯钢 “5号高炉措施采取较晚,以至于北半部冷却壁大面积损坏到难以补救的地步。”因此,“一旦冷却系统出现损坏,措施要立即跟上,最好在凸台损坏后即装入点式冷却器(冷却棒)以保护冷却壁[10]。”由此可见,冷却棒虽然是点冷却,指的是冷却棒这个设备是个小不点,而不是它的功能,冷却棒的冷却功能是很大的,它组织起来能有效解决冷却壁大面积破损的问题。它的特点是单位用时较少,总的解决问题较大。所以操作起来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麻烦、费事。主要是要搞清点和面的关系,它们是相对的,运动的,变化的。炉皮发红开始也是一个点,及时处理就是点对点,就可以抑制损坏蔓延,延长炉体寿命。
㈡冷却棒的安装时间。上面有人提出“最好在凸台损坏后即装入冷却棒以保护冷却壁。”这恐怕不妥。这是因为,凸台损坏后,水漏入炉内,并不是马上就影响炉况,或威胁安全生产。因此没有必要那么急着安装冷却棒。凸台损坏后首先要查出漏水位置,然后是控制水量,继续观察。在继续观察中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灌肠,也就是水管被炉渣堵死;另一种是损坏加剧,水大量漏入炉内,影响炉况。这时无论发生了那种情况,都要断水通蒸汽护炉。合适的安装时间应由功能分析来决定,当功能分析认定不进行功能检修就会危及高炉操作和威胁安全生产时,那就要安装冷却棒了。如果觉得这话说得太笼统,不便于操作,那么具体地说,就是炉皮发红时,必须安装冷却棒。在此之前,主要是加强炉体冷却设备的检点与管理,做好功能检修前的各项准备,
等待检修时机。
㈢功能检修的完善。前面谈了用冷却棒进行功能检修,也提到灌浆补炉,这都是一些功能修复的办法,但还不够完善,高炉功能检修还应包括蒸汽护炉。蒸汽护炉就是用大于炉内压力50kpa的蒸汽,经损坏冷却壁的水管送入炉内,使其冷却功能不变。蒸汽代替水进入炉内后有两个作用。①物理作用,调节高炉边沿局部气流,一般冷却器损坏的地方都是气流较发展,温度较高的地方,蒸汽温度只有100多度,可起到降低局部温的作用。②化学作用,水蒸汽与边缘赤热的焦炭作用,产生水煤气反应。大量吸热,降低局部温度。产生的H2气可促进间接还原。既长寿又节能,是真正的中部调剂。
过去炉身长寿问题为什么难解决。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①不好检漏。②冷却壁坏了不好维修。③冷却水漏入炉内不好控制。④工作好坏没有仪表测量和评价标准。如果高炉采用了功能检修技术这些问题就全解决了。①通蒸汽有压力表测量。②冷却壁坏了用冷却棒进行功能检修。③当炉皮发红或温度升高时,不是在炉皮外喷水,而是通过蒸汽管道往炉内注水,解决了喷水与环境的矛盾。注水量可用时间和炉皮温度控制。④炉身工作好坏可通过炉顶煤气含H2量,炉墙温度,炉皮温度,水温差来测量,来评价。为此,高炉要增设一条蒸汽护炉管道和准备一些连接蒸汽入炉的管子及阀门。
㈣功能检修应向炉缸、炉底扩大。当前有一些高炉还有炉缸水温差局部升高和炉底温度高的问题。原因都是冷却强度不够。用功能检修增加冷却强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水钢炼铁厂2号高炉(1200m3)第三代炉役投产后炉底温度持续升高,虽然采取了加入钒钛矿等措施,但炉底温度的上升仍未得到控制。在采取炉底钻孔安装冷却水管的措施后,炉底温度趋于稳定[11]。青钢[13]增设炉底水冷装置。2002年7月,高炉炉底温度不断升高,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经过论证,果断决定在炉底增设水冷装置。钻孔安装水管通水冷却。1号高炉增加了6根水管,现有16根;2号高炉增加了4根水管,现有14根。
另外,炉缸水温差局部升高后,在对应的冷却壁上安装冷却棒,使冷却深入炉内,提高冷却强度,有利于形成1150℃铁水凝固等温线。但是在安装冷却棒时应注意钻穿,铁水流出。所以钻炭砖孔时,要用N2气进行冷却,不能用水冷却。边钻进,边测量炭砖表面温度,钻进10mm测量一次;炭砖表面温度不能超过200℃,以防钻穿,铁水流出。待操作熟练后,可提高钻进速度。
5 高炉功能检修的组织与管理
高炉功能检修作为高炉长寿的必要部分,就应该好好的组织与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首先,要有组织或机构去抓这件事,不能现拼现凑。要有专门的检修设备,例如专用开孔机,专用切割枪,专用灌浆设备。再加上熟练的工人掌握,就能提高检修进度和质量。
第二,设计要介入。从高炉大修或新建开始,设计中就要把功能检修考虑进去,要增加高炉蒸汽护炉管道的设计。另外,每次功能检修都要有功能检修施工图。照图施工的原则必须坚持。
第三,要建立管理网络。从生产一线收集炉体工作情况,损坏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进行功能分析。接着确定检修方案、范围和时间。准备好备品,等待检修。另一方面,要根据功能分析对炉体进行日常维护。主要是查漏、控水、通蒸汽和日常生产记录,如登记损坏的冷却壁、冷却壁温度、炉墙温度、进出水温差、蒸汽压力、炉皮温度、炉顶煤气含H2量…等等。
第四,高炉长寿指标除了有一代炉龄寿命和单位炉容产铁量之外,还应包括冷却设备的破损率。就冷却壁高炉而言,每年每炉只允许损坏一块。对于损坏的冷却壁允许用冷却棒进行功能检修,经过功能检修的冷却壁应从破损率中扣除。这样便于考核。
第五,考虑到全国的情况,没有必要每个厂都搞一套专门的检修设备,可以成立几个专业化或产业化队伍,分布在全国各地,负责高炉功能检修。一旦高炉有事,只需打个电话,就有专人来把此事办好。
第六,冷却棒应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利它的质量提高。
6 高炉功能检修自身评价
高炉功能检修是集冷却棒修复冷却壁,灌浆补炉,蒸汽护炉为一体的检修技术,它从功能的角度对高炉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因而使原来认为复杂的高炉长寿问变得很简单。它彻底摆脱了高炉长寿对生产的依赖,并能为生产提供可靠的、长期的服务。它在检修时,高炉不需要降低料面,用时少,投入少。它的难点是经常的、长期的功能分析。由于有了功能分析,人们又对高炉了如指掌,避免了许多盲目性。所以它的难点也是它的优点。它用来护炉的冷却介质是水和蒸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它进入的时间与方式不同,因而效果也特别好。因此高炉功能检修是真正的高炉长寿技术,前景特别看好。
参考文献:
[1] 李德明.高炉炉腹冷却壁修复技术.//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鞍山:中国金属学会炼铁专业委员会,1991年:109~113
[2] 王再义.鞍钢11高炉破损调查与分析.// 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唐山:中国金属学会炼铁学会,1993年:323~329
[3] 刘兆宏.微型冷却器技术的开发及在宝钢3号高炉的应用.炼铁,2000,(3):4~7
[4] 向运久.梁中渝.攀钢3号高炉炉衬的修复.炼铁,2000,(1):37~38
[5] 丁 晖.马钢2500m3高炉冷却壁功能恢复.炼铁,1999,(2):46~47
[6] 曹 忠.赵 航.南钢高炉冷却壁破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炼铁,2001,(增刊):18~20
[7] 陈一清.南钢2高炉炉腹冷却壁破损原因及小冷却器的应用.炼铁,2001,(增刊):21~24
[8] 高贤成.高新运.李丙来.济钢一铁延长高炉寿命的措施. 炼铁2000,(3):41~42
[9] 卫计刚.李红卫.罗英溥.太钢1350m3高炉延长寿命的实践.炼铁,2004,(增刊):32~35
[10] 韩 健.刘竞陵.邯钢5号高炉冷却壁破损及维护实践.炼铁,2000,(5):41~42
[11] 王琳松.龙 雨.水钢2号高炉炉底钻孔安装水冷管实践. 炼铁,2000,(3):1~3
[12] 顾林娜.郭勇文.侯大华等.铜冷却棒在广钢4号高炉中的应用. 炼铁,2005,(2):31~33
[13] 刘泉兴.翟凤芹肖飞虎.青钢高炉长寿管理实践. 炼铁,2005,(3):29~31
作者简介:李安宁(1937年)、男(汉)、湖南临湘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对鞍钢高炉炉体进行了长期细微的调查研究。从中发现了高炉云雾现象,并将这种现象的资料整理提高,总结出一套延长炉体寿命的“高炉云雾理论”。同时应用这种理论指导实践,提出了以“功能检修”为中心的长寿措施,取得了好效果。提出强化、大型化、智能化和连续化直接炼钢是今后高炉炼铁技术发展的方向。1999年“高炉直接炼钢的连接装置”被授予专利权。撰写论文20多篇,获多项国家、部、省、市、鞍钢公司奖励,并被评为鞍钢先进科技工作者。联系电话0412-6311415,电子邮箱li-anning@163.com。
- [腾讯]
- 关键字:无

加入收藏
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