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无料钟炉顶齿轮箱水冷系统的改进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蔡飞,赵晓君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总厂,辽宁 鞍山114021) 摘 要:对高炉无料钟炉顶齿轮箱内部构造和冷却水循环系统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水温升高的原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管路进行了改…
蔡飞,赵晓君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总厂,辽宁 鞍山114021)
摘 要:对高炉无料钟炉顶齿轮箱内部构造和冷却水循环系统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水温升高的原因,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管路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冷却塔,回水循环利用,解决了齿轮箱冷却水循环系统温度高的问题,使整个循环系统更趋合理化。
关 键 词:高炉;齿轮箱;冷却水循环系统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总厂现有高炉均采用串罐式无料钟炉顶,齿轮箱是无料钟炉顶的核心设备。为了保证齿轮箱内部轴承和传动零部件的工作寿命,在齿轮箱的气密箱旋转底盘的外侧,装有隔热耐高温材料,在气密箱内侧装有水冷板,由冷却水交换出气密箱内的热量,控制气密箱内部温度小于70℃,从而保证齿轮箱内部的零部件正常运行。
高炉工作时炉顶煤气压力最高可以达到0.28MPa,而且煤气中含有大量的炉尘,炉尘进入到水冷齿轮箱内,会加速轴承、齿轮及各传动面的磨损,从而影响到水冷齿轮箱的寿命。本文分析了影响齿轮箱水循环系统的因素,提出了改进循环水冷却效果的措施。
1 冷却水循环系统组成
齿轮箱由行星传动齿轮箱与气密箱组成。由于常规密封很难达到工作要求,为此,采用了给齿轮箱内通入氮气的方法来防尘。氮气入口压力为0.26MPa,流量为610m3/h,氮气压力高于炉内压力,这样便把高炉煤气阻挡在齿轮箱之外。气密箱外侧安装8块水冷板,用来传导出气密箱内的热量,齿轮箱及冷却系统示意图见图1。
给水厂供给的工业新水由浮球阀控制水位,自动补水,进入水箱,再由提升泵站水泵加压,打到炉顶水冷站,经过滤器过滤后,一路进入接受罐(煤气均压罐),平时对齿轮箱冷却水循环系统进行补水;另外一路水经过滤器过滤后供给板式换热器,对齿轮箱进行冷却,在进水温度控制在40℃以下的前提下,保持齿轮箱循环系统水温低于50℃。接受罐相当于水箱(水源),水泵将接受罐内的水加压,先经过自动反冲洗过滤器进行过滤,然后进入板式换热器,在板式换热器内完成热量交换,将齿轮箱传来的热量交换给提升泵站水循环系统,降低齿轮箱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循环水温度,最终将冷却水送到上水槽,再由上水槽自上而下流经下部8块水冷却板的水管中,最后经下水槽回水到接受罐。为了保证上水槽不发生向高炉内漏水,上下水槽之间有溢流管,上水槽水位过高,水自动溢流到下水槽。提升水泵断电情况下,为了确保齿轮箱水冷系统热交换和补水顺利进行,可以关闭水冷站内提升泵来水阀门,采用风口高压管线供水。北方冬季气温低,水结冰,管道容易发生冻、堵现象,需要打开上部进气阀门和提升泵站内的放水阀门,放净管道内的存水,可防止使用净环水后,提升泵站至水冷站管道出现冻、堵或者冻裂而无法再使用提升泵站循环水的情况。
2 影响循环水冷却效果的因素分析
高炉正常生产时,炉顶温度为150~250℃,齿轮箱的温度能够控制在70℃以下;反之,炉顶温度会大幅度升高,齿轮箱现有的水冷系统难以满足生产要求。分析认为,影响循环水冷却效果有以下4方面原因。
2.1提升泵站无浮球阀
提升泵站水箱原设计没有浮球阀,定时补水排污,仅靠管路和水箱表面散热,循环水温度越来越高,长时间循环后水温度无法控制,即便发现温度高,临时排水置换,也存在一定时间滞后。
采用开关补水阀门开启度来控制水位,开启度如果小,补水量小,冷热水置换量小,水温升高问题无法解决,开启度大,靠水箱溢流保持水温稳定,水大量排走,浪费水资源。
2.2提升泵站无冷却塔
提升泵站冷却水循环系统原设计没有冷却塔,循环水的热量只能通过系统管道和水箱表面向外散发,温降速度较慢,循环水温度越来越高,齿轮箱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2.3提升水泵自身能力不足
新1#高炉提升泵站提升水泵的扬程为82.0m,设计流量为21.0m3/h,出口压力为0.8MPa时,流量为25.0m3/h,同时供给水冷站和液压站冷却水,供给水冷站循环水流量为17.0~21.0m3/h,供给液压站分配水流量为4.0~8.0m3/h,满足不了水冷却要求,是导致齿轮箱循环水温度升高的原因,油温控制也很困难。此外,管道内水流速小,悬浮物质沉淀,特别是到水冷站后水压力减小,不能满足快速补水的需要,同时板式换热器也容易堵塞,换热能力减小,齿轮箱和液压站水温和油温在夏季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2.4水冷站过滤器不能实现深度过滤
过滤器原理是靠离心力和小孔进行分离,常规过滤时,过滤粒径在1μm以上,部分悬浮颗粒和溶解性离子不能去除,所以靠自动反冲洗过滤器过滤和排污不能实现深度过滤,而从实质上解决水质问题。齿轮箱内水靠重力流动,管道又不完全是垂直进出,水流速小的地方和死水区随时间推移产生沉淀和淤积,同时黏附物质在管道上聚集,水流速度小不足以将其冲刷走,也导致管道堵塞。如果将闭路除盐水或者软水引过来使用,因冷却塔是开放式使用,所以不可避免带入灰尘。
3 水循环系统改进措施及效果
3.1 安装浮球阀及放水阀门
在提升泵站水箱安装浮球阀,解决了补水和溢流问题,实现了节能减排,但水温升高问题无法解决。为节约资金,在回水管道上开DN50口并接管和安装放水阀门,调节该放水阀门开启度,控制排水流量。利用现有管路在排水阀门管道下方原有水槽处接DN100排水管道,一直架设到风口平台上的风口小套冷却水排水槽内。利用净环补充水代替部分工业新水,不仅节约用水,而且减少能源浪费,同时提升泵站水系统水质也得到保证。
为了便于管理和维护,所有提升泵站水箱补水管道均加装了口径为DN80mm浮球阀,但是新1#高炉补水管道来水压力比高炉小,仅为0.1MPa左右,且水箱顶部在地面以上3.0m多,流经浮球阀的水量为7.0~15.0m3/h。夏季为控制齿轮箱及提升泵站循环水温度,将排水量调大到8.9m3/h以上后,水箱经常发生抽空现象,甚至来水压力无法开启浮球阀,补水无法进行。当水泵出口止回阀不严时,齿轮箱内氮气和少量煤气混合物会沿上水管道倒回泵站内,发生氮气窒息死亡事故,而且水箱抽空不易及时被发现,甚至发生齿轮箱温度升高的现象,因此将浮球阀口径增大到。DN100mm,流量最小到8.9m3/h,解决水箱经常抽空问题。
3.2回水管道增加冷却塔
为解决循环水散热能力不足,在回水管道上增加了冷却塔等设备。冬季不使用冷却塔时,将通往水箱和冷却塔的阀门倒换开启和关闭即可,同时把排放提升泵站循环水入净环的DN50mm阀门关闭,在冷却塔满足不了冷却要求时,则开启DN50mm阀门,严格控制排水量。此外,由于冷却塔为开放式,含氮气的混合气体从回水管道倒入提升泵站内的情况明显减小,提高了设备安全性。
3.3提升水泵改型
齿轮箱冷却水循环系统流量为20m3/h,液压站油循环流量为7.7m3/h,两者总流量为27.7m3/h,板式换热器要求冷热水循环水流量比为1.2:1,因此提升泵站流量为27.7×1.2=33.24m3/h。从提升泵站到水冷站垂直距离约为40m,考虑到自清洗过滤器适宜的工作压力为0.2一0.5MPa,给接受罐补水还要受到罐内0~0.28MPa氮气压力作用,加之管路内的水头损失,及到达水冷站后水的压力最好维持在0.4~0.5MPa等综合因素,最终选择的提升机工况点流量为31.0~58.0m3/h,扬程为98.0~102.0m的水泵。水泵改型后,管道流速增大,管道垂直高度较高,止回阀采用消声微阻缓闭止回阀,避免了停泵水锤造成管路损坏。
3.4增加补水及加药装置
将闭路除盐水或软水直接加入齿轮箱水循环系统,再另加补水系统,或在齿轮箱循环水系统增加加药装置,阻垢去油脂,保证水质,该工艺简单可行,但为了节约用药量,冷却塔必须长期运行。
3.5效果分析
齿轮箱水冷系统改进后,可减少补水量,节约工业新水,改进后每座高炉每小时节水5m3,一座高炉每年节水量为:5×24×365=43800m3。全厂共有5座高炉,每年共节约总水量为:43800m3×5=219000m3,可见,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4 结语
齿轮箱是无料钟炉顶的关键设备,齿轮箱冷却水循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高炉生产。因此设计齿轮箱水冷系统时,应考虑适量加大提升机泵能力、增设泵站水箱浮球阀和冷却塔等设备,同时要提高冷却水质量,采用除盐水或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