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专家:应尽快推动货币政策转向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当前国内通胀预期已经形成,推动货币政策转向已是必不可少。一些专家提出,由于本轮通胀预期是流动性、成本性、输入性等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光靠货币政策难以解决全部问题,应从货币政策、财政…

当前国内通胀预期已经形成,推动货币政策转向已是必不可少。一些专家提出,由于本轮通胀预期是流动性成本性、输入性等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光靠货币政策难以解决全部问题,应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三方面推进,尽快制定有效措施,果断阻隔通胀蔓延。

当前国内通胀预期已经形成

CPI最好能控制在4%多一点或5%之内,否则可能会激化全社会的通胀预期。

“2011年上半年的物价调控压力是比较大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考虑到去年CPI走的是快速上扬态势,年初的低基数将对今年上半年的CPI同比涨幅产生影响,一旦出现气候或其他涨价因素,个别月份CPI同比涨幅很容易达到5%,甚至接近6%,形成较强的政策调整压力。

巴曙松说,全年物价走势能否走出“前高后低”走势,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一要看国际资源价格上涨的持续性,2011年如果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走强,那么将增大对国际资源品的需求,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相应会增大。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如果管理不当,有可能在特定时间窗口使经济呈现从快速增长到阶段性的偏热倾向,从而可能带来物价上行压力。

“现在该是“盛宴之前撤酒杯“的时候了。”银河证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左小蕾的观点获得了多位专家认同。他们分析认为,当前国内通胀预期已经形成,但物价涨幅应该还是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预计2011年我国CPI涨幅应在4%到4.5%,高的话应不会超过2007年、2008年的物价高点。关键在于决策层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使物价不致超出可控范围。

左小蕾说,CPI最好能控制在4%多一点或5%之内。推高零点几个百分点,可能在部分商品价格上反差并不明显。但是经一些渠道渲染后,会激化全社会的通胀预期,从而加剧商品的炒作甚至囤积现象,而一定时间或空间内的供求失衡,又会对整体物价上涨形成推波助澜之势。

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说,如果投资者老老实实办企业、赚钱、存款,最后拿到的一直是负利息,以后还会有人安心做企业、做产品吗?当前的物价问题不仅关系到居民的衣食住行,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创新动力与发展后劲。

每斤5元人民币出售“伊拉克蜜枣”

货币宽松和工资上涨一旦形成循环就很难收敛,因此当前收紧货币非常重要。

去年四季度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紧急出台一系列稳定物价措施后,不少商品价格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企稳或回调迹象。一些专家提出,采取行政手段控制物价在某一时期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应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的调整,改善社会的经济、贸易和投资消费结构,控制通胀预期愈演愈烈。

周其仁援引上世纪60年代“伊拉克蜜枣”的故事反证某些领域“限购”的欠科学性。当时国家为治理通胀,在1962年前后往国内市场推出以每斤5元人民币出售的“伊拉克蜜枣”,那时的5块钱差不多是城镇职工平均月薪的十分之一,可以敞开供应,结果真把市场上多余的货币收回去了。这说明为有效应对通胀,政府不但不能实施全面的价格管制与市场干预,而且要主动网开一面,选出几个商品和市场,让价格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说,中央及时把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是非常理智的。货币宽松和工资上涨一旦形成循环就很难收敛,因此当前收紧货币非常重要,这是打断循环的必须。当前的货币政策不仅要“稳健”,而且应该是“中性偏紧”。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认为,解决通胀问题不只是货币政策的事情,还要运用财政政策等综合性措施。对于负利率问题,政府可以选择对低收入家庭加大价格补贴力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按受通胀影响程度对社会群体进行分类,相应采取补助措施,使全社会对于通货膨胀的容忍度适当提高。

周其仁提出,多年的出口顺差和央行被动发放基础货币是流动性过剩的“症结”所在,要控制通胀预期,必须调整我国的贸易政策,要出台能降低关税、改善服务、降低交易费用的有效措施,加大进口力度,平衡国际收支。

周其仁说,去年以来,我国居民的海外代购、境外直购流行了起来,这其实是真实汇率(即名义汇率+通胀率)升值的后果。相关部门对这些代购、直购严格征税虽然有助于维系不同贸易通道之间的税负公平,但更可取的做法,应该是审时度势,适度减少进口税费和提供进口服务便利。这对外有助于平息贸易保护主义指责,对内能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抑制通胀。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货币政策司副司长金中夏等人提出,以前规定国内企业必须结汇才能享受退税,现在政府是鼓励出口企业把外汇留在境外的,但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原因,企业和商业银行都不愿意持有外汇。加上大量出口顺差,现在进来的外汇量太大了,所以平衡进出口已是当务之急,应抓紧研究下调关税等进口推动措施。

治理通胀并不等于治理物价

治理通胀并不等于就是治理物价,而是治理货币。

从经济学上来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专家提出,当前货币问题上的一些“乱像”,如基础货币超发、银行放贷冲动、币值不稳定等,最终解决途径应是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深层次改革。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说,国内银行业为什么要依赖“吃利差”,为什么放贷冲动强烈,是因为没有一个市场化的利率,存款多了压力大。我国早就提出了要素市场化目标,但利率、汇率至今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调节货币政策也应尽量多用市场化途径,当务之急是要让老百姓的存款利息“由负转正”。

曹远征认为,汇率的问题也是一样的,要在国际上形成稳定的币值,只有通过市场来决定,所以应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三国使用,可以鼓励东南亚、南美一些国家到香港借人民币,从中国进口机械、设备、劳务,让人民币进入对方资产负债表,成为计价、结算、储备工具。这既是为全球经济再平衡做贡献,也有助于健全人民币进出通道,缓解国内通胀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红辉说,现在国内的资本项目管制太多,如居民购买外汇规定不能超过5万美元,办理程序还很麻烦,客观上助长了居民手中的人民币和国家外汇储备“两头闲置”的局面,应该放宽居民对外投资的渠道,鼓励居民购汇和使用外汇。

周其仁认为,当前我国货币超发的核心问题就是汇率收储方式问题,即央行发放基础货币收购外汇。建议用国企上缴利润、土地出让金收入等设立财政性汇率调控基金,把那些已在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收集起来用于购汇,这样既能保持汇率稳定,又不影响国内币值稳定。

他说,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是物价上涨,但治理通胀并不等于就是治理物价,而是治理货币。吸纳货币最直观也是最根本的途径还在于启动投资与消费,应下决心把政府和国有企业掌握的一些社会性资源向民间开放,进一步开放民办教育、民营医疗,而不是把进入钢铁业和煤炭业的民间资本赶出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延伸阅读
上一篇:瑞银:明年全球主权基金将超7万亿美元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专家 尽快 推动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