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鲁政委:利差对热钱重要吗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虽然11月份CPI再度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约0.4个百分点,虽然未来物价仍将高位徘徊已成共识,虽然储户对物价满意度跌至了有调查以来的历史最低,虽然市场加息预期爆棚,但加息仍然未在数据公布前后…

虽然11月份CPI再度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约0.4个百分点,虽然未来物价仍将高位徘徊已成共识,虽然储户对物价满意度跌至了有调查以来的历史最低,虽然市场加息预期爆棚,但加息仍然未在数据公布前后如期而至!

一个普遍的猜测是:政策部门可能是担心,在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仍然无限接近于0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国际资本(人们称之为“热钱”)流入压力本来就已很大,如果我国持续加息,中外利差的进一步拉大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压力,使国内流动性管理更加困难。

上述看法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利差的确对热钱流动有一定影响,但重要的不是“政策利差”,而是“市场利差”,比起“市场利差”来说,对热钱影响更大的是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

比如,在2008年1月至今这段中美利差迅速转正并持续稳定在不低于200bp的水平上的时期,外汇占款的环比增幅甚至比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这段中国政策利率低于美国的时期还要低。

如果说2008年1月至今,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国际资本一度需要流回国内“救火”,因而即使我国政策利率高于美国,国际资本流入强度也未见加大,那么,在2001年11月至2004年12月这一段时期,中国政策利率持续高于美国,但与中国政策利率低于美国的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相比,外汇占款也未见更高。

实际上,这种现象在今年的数据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在4至9月份之间,中美“政策利差”是稳定的,但大致以6月份为“分水岭”,前后两个阶段外汇占款的变化却迥异:4至6月份外汇占款是逐月下降的;7月份开始,外汇占款开始回升,此后继续加速。

政策利差未变,而热钱流动前后恍若隔世,主要原因是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点燃了市场的升值预期,而随后人民币对美元的确出现了更快的升值,由此加剧了热钱的流入

出现上述“政策利差”与国际资本流动不相关的现象,既在预料之外,又在预期之中。在意料之外,是因为所谓“热钱”,就是对收益嗅觉高度灵敏、对利差高度敏感、并且行动迅速的资本,但根据资料,其似乎对“政策利差”的变化根本就不敏感;在预期之中,是因为既然对收益嗅觉敏锐,那么,只要有比政策利率更高的去处,“热钱”就不可能老老实实仅仅呆在那儿只安心吃“政策饭”!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不加息来努力控制政策利差,不过是在固守一条貌似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

如果当局在通胀预期高企的情况下仍不加息(试图保持“政策利差”不变),考虑到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的不少贷款种类(比如对大型央企、房地产抵押贷款等)仍不得不在实际上参照基准利率执行,偏低的利率将直接造成对廉价信贷的过度需求,信贷资源配置失衡,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缺乏信贷支持,楼市之火久攻不下。而根据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清查热钱的结果,发现“热钱”主要流向了股市和楼市,获取资产价格上涨收益。作为所有资产定价的基准,偏低的政策利率无疑可能成为资产价格上涨的推动因素,这反倒可能加剧热钱流入。因此,即便是从遏制热钱流入来说,适当的加息仍然是有必要的。

来源:经济参考报

延伸阅读
上一篇:如何理解“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下一篇:管理通胀预期要释放明确的政策信号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政委 利差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