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制度完善全面推进 资本市场长期运行效率逐步提高

来源:金融时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3月份以来的股市下跌,是市场在经历了年初上涨之后的自然振荡。政策面对金融秩序的整顿,并不是市场下跌的原因,恰恰相反,市场秩序的改善,有助于市场长期运行效率的提高。”中阅资本总经…

“3月份以来的股市下跌,是市场在经历了年初上涨之后的自然振荡。政策面对金融秩序的整顿,并不是市场下跌的原因,恰恰相反,市场秩序的改善,有助于市场长期运行效率的提高。”中阅资本总经理孙建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沪深股市运行近期出现较长时间持续下跌,这引发了市场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出现了不少对于市场运行节奏、新股发行政策、市场基础制度等方面的不同评价和看法。

   在孙建波看来,基本面将在未来数年内成为影响股市运行的长期因素;最近一年以来,监管层从股票市场的长效机制出发,为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筑底格局:基本面因素制约股市运行

   本轮股市调整原因何在?与此前出现的市场调整相比,本轮调整呈现出哪些值得关注的特征?

   “在3月份以来的这一轮市场调整中,小盘股相对稳定,跌幅出现了一定的缓和。与此同时,'白马股’、'雄安新区概念’、'粤港澳概念’、'京津冀概念’、'苹果概念’表现活跃。事实上,进入6月份以后,小盘股尤其是一些优秀创业板公司开始止跌,一些成长股的投资价值开始显现。”孙建波向本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这些公司具备了建仓的价值。从短期来看,从3月份调整至今,反弹的动能开始积累,具备短期反弹的条件。

   “基本面因素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制约股市的运行。”孙建波在采访中称,由于供给侧改革仍需要进一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住房建筑业也将进一步下滑,这些意味着市场很难出现全面牛市,仍将维持筑底格局。筑底格局中,市场的结构变化将在反复筑底中实现。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经济结构性变化将在股市中得到体现,代表未来经济结构和产业方向的主题板块将在今后的反复振荡中逐渐崛起。

   趋势清晰:新经济概念股反弹空间大

   中国股市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传统周期型行业的暴涨暴跌,也经历了成长股的主体轮动。但历经多年反复,股市各行业板块的总市值变化趋势却是清晰的。

   “医药、食品饮料、文化传媒、餐饮旅游、电子与信息等行业板块在股市中的总市值占比在过去数年中不断提升。这些带给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启发:只要对经济结构的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坚定布局,在长期中一定能够获得超越市场的收益。”孙建波向记者表示。

   而对于下一步的股市运行,业内人士认为,从未来一个很长的时间维度上看,A股将进入振荡筑底阶段。“这一振荡筑底格局意味着股市在未来一年多时间里将维持区间振荡。短期来看,市场在积累了足够的反弹动能之后,有很强的反弹需要。从结构来看,代表未来经济方向的成长股在释放了估值压力之后,短期反弹空间最大。”孙建波分析称。

   新股发行:持续放开是市场发展根基

   解读沪深股市,当然离不开对于政策面的分析。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新政频出、亮剑频频,但哪些政策的调整与变化是真正值得市场关注的呢?

   “近一年来,股市的深层次改革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新股发行的持续性放开,确保了新公司能够进入股市,不断为股市输送优质资源,为投资者输送更多的可选投资标的。对大股东和特殊股东股份减持的约束,有利于保障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履行社会责任,而不是上市了就撤退。对并购重组的一系列规范措施,阻止了忽悠式重组,阻止资本大鳄兴风作浪,拒绝不当套利,切实保护了中小投资人的利益。”孙建波说。

   不过,资本市场的制度从来都是需要整体配套的,当然也是循序渐进的。新股发行的持续性放开是市场发展的根基,但也需要发行市场化和退市制度相匹配。随着A股开始切实落实退市,制度的全面完善,将为今后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轮股市的调整中,成长股表现相对稳定,并没有因为受到严格监管而进一步下跌,表明“责任”是大股东必须要承担的社会义务。尽管对减持的各类评价意见不一,但要求大股东和创投机构对公司的经营负责任的基本思想,正是落实资本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一基本理念。

   “证监会从股票市场的长效机制出发,为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在恢复股票市场融资功能这一核心问题上,坚持推进市场化新股发行。全面规范股票市场各类制度,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强调信息披露合法合规,开启了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的新纪元。”孙建波向记者表示。

   制度思考:专业化机构与多层次市场

   透过本轮股市调整,不少业内人士还提出了对于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反思。孙建波告诉记者,至少在两大方面可以寻找抓手。

   首先是发展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有着较为严格的“牌照监管”,这一牌照监管思路,确保了系统运行的有序,但也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市场的效率。

   牌照监管还可能产生制度腐败。在目前的监管模式下,获得牌照的机构很少有思考创新的。中国资本市场有着非常多的金融创新空间,但现有“体制内机构”所做的探索努力较少,呼吁政策放开吸引社会机构广泛参与。

   其次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基于宏观审慎的多部门多市场协调管理与监督的理念下,我国场外市场管理未来将在市场准入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继续完善,同时建议将客户适当性分类管理和区别监管的思路引入到场外市场的监管中来,推动跨市场清算系统的连通与进一步融合,更好的发挥场外市场与中小企业发展的互动促进作用。

   “资本市场应当明确不同层次的准入标准和投资者适当性标准,分层次建设监督管理体系,分层次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构建高效竞争的商业服务和中介服务体系。”他表示。

上一篇:距MSCI表决还有一周时间 外资加速布局A股市场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