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茅杰飞:中企须放眼英国“后脱欧时代”投资机遇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9月14日上午,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茅杰飞勋爵在北京向已经以及有意向投资建设英国基础设施的中国企业代表强调,新首相梅“对基础设施和贸易的重视毋庸置疑”]在合同原定签署时间延迟一个多月…

[9月14日上午,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茅杰飞勋爵在北京向已经以及有意向投资建设英国基础设施的中国企业代表强调,新首相梅“对基础设施和贸易的重视毋庸置疑”]

在合同原定签署时间延迟一个多月后,英国政府终于批准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

9月15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称,批准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项目的安全水平。

当然,再次欢迎中国企业参与英国投资,核电项目并非特例。9月14日上午,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茅杰飞(JeffreyMountevans)勋爵在北京向已经以及有意向投资建设英国基础设施的中国企业代表强调,新首相梅“对基础设施和贸易的重视毋庸置疑”。

茅杰飞向参加“脱欧背景下的中英基础设施合作机遇与挑战”圆桌会的中国交建、中信建设、北京建工等中国基建巨头企业呼吁:“我们不仅要面对当下的机会,还要放眼脱欧后英国更多的机遇。”

不确定性增加

今年6月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后,梅取代了开启中英关系黄金十年的前首相卡梅伦。7月末,梅推迟批准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一度被认为是英国新政府对中国对英投资,特别是对中国企业在英基础设施投资态度趋于保守的信号。

此前来华参加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的梅首次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会见中,梅表示,英中正处于发展关系的“黄金时代”,两国合作领域广泛、潜力巨大。英方致力于积极深化英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期待同中方密切经贸、投资、金融、安全、执法等各领域合作。

去年10月,习近平访问英国,中英政府达成了多项重要共识,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签署了多项实质性的项目合作文件,涉及金融、能源、交通、文化等诸多领域,总金额达400多亿英镑。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房秋晨介绍,承包商会联合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在新形势新背景下,旨在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了解“英国脱欧”对中英基础设施合作未来发展的影响,并及时把握英国政府对于外商投资的最新政策,尤其是新一届政府对于中国投资的态度。

安睿国际律师事务所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兼合伙人、中国区公司业务主管昃杰认为,虽然脱欧对英国造成短暂的挑战,但他相信英国会很快应对这些挑战,“在脱欧和梅政府的领导下,英国会成为中国基建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伙伴。”

当然,他也承认,英国退欧对中国在大型基建项目领域会有一些影响,“脱欧导致英国经济短期受影响,不确定性增加。货币贬值、新首相上台、政府改组,加上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被延迟,(这些)都增加了英国对吸引中国大型基建项目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不喜欢不确定性。”

昃杰认为,短期来说,由于英国脱欧,中国企业会更严格审查自身在英国的投资计划。但他同时指出,这种迟疑是非常短期的,中国对英国经济的长期发展长期看好。

在昃杰看来,现行的梅政府应对英国能源和基建政策进行阐释。“英国新的政府应该更多、更频繁地与中国和中国政府打交道,中英关系才会不断发展。”他说道。

长期影响仍要研判

3年前北京建工国际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建工”)投资了曼彻斯特机场城项目,是中国企业在英国基础设施领域的股权投资项目。

北京建工总经理邢严介绍,公司目前在英国已经投资的三个项目没有任何改变,三个项目不同的合作伙伴都对英国退欧的影响表现出了比较谨慎和积极的态度。

但他同时表示,目前正在谈判的项目进程将暂缓,特别是一些投资项目。“停下来了,看一下形势再说。”他说道。

至于脱欧对英国具体基建的影响,邢严认为,脱欧的影响是长期的,当前很难进行具体的准确判断,那些对英国市场和外来投资者的真正影响需要在脱欧进程完成后才会真实显现出来。他认为,脱欧后,英国可能无法继续享受欧盟内相对优惠的工程材料价格。同时,脱欧后可能造成当前基建劳动力的回流,劳动力成本可能会增加。

邢严也指出,在接下来几年,也就是英国与欧盟调整关系的时间窗里,确实会给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带来一些机会。

三方合作有望继续推进

茅杰飞此前在上海访问期间回应媒体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搁置是否造成中英两国关系冷却时表示,“没有看到两国关系有任何冷却。”

相比于存在不确定性的中英双边基础设施合作,英国仍然热衷的是中英共同开发非洲等第三方基础设施市场。

茅杰飞强调英国在基础设施的标准和设计领域有一定优势,“英国的地理位置、稳定的法律环境、具有竞争优势的税率、高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和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项目经验和它的配套专业性服务,都意味着英国是一个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地方。”


上一篇:评论:楼市调控需精准施策 去杠杆应是主要政策取向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