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关于新气候协定 你必须要知道这些细节

来源:华尔街见闻|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巴黎气候大会的代表们通过了一份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成为各国为防止全球变暖达到危险水平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为避免美国参议院阻挠,最新气候协议对减排目标不设法…

巴黎气候大会的代表们通过了一份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协议,成为各国为防止全球变暖达到危险水平的阶段性成果,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为避免美国参议院阻挠,最新气候协议对减排目标不设法律约束,专业人士认为目前的减排目标尚不能满足“2摄氏度”的温控目标。减排长期目标的放松对化石能源行业的压力有所缓解。发展中国家希望得到的按年千亿美元援助和落实细节未获法律约束。

混合协议结构:部分有法律约束力,部分没有

《巴黎协议》处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内,协议内容部分有法律约束力,部分没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协议》未对任何国家设定减排目标,各国将根据国内政治经济情况自主拟定减排计划。

不少国家在大会开幕前已提交有关减排目标的计划草案。CNN报道称,综合这些国家的减排承诺,尚不足以使全球升温速度保持在2摄氏度以下。但随着未来更严格温控目标的制定,各国都将继续加强他们的减排承诺。

对减排目标不设立法律约束主要因为“美国因素”。针对具备法律约束的目标,美国国内一般将其制定通过为法律条约,需要参议院批准。目前参议院由共和党力量控制。他们质疑有关气候变化现有的科学理论,并试图阻挠奥巴马政府的气候变化议程。

《纽约时报》援引克林顿当政期间的气候变化官员PaulBledsoe称,“没有在《巴黎协定》中看到需要参议院批准立法的依据,《协定》本身关于排放承诺的界定就足够模糊,美国总统一直在通过广泛权力参与到这些行政协议中去。”

此前,由于因参议院反对减排目标,国会反对发达国家承担更多义务,克林顿签署的京都议定书从未在美国通过。

提高温控目标

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纽约时报》引述科学家分析称,该协议并不能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按协议内容,预期各国二氧化碳减排进程只能满足‘2摄氏度’温控目标减排需求的一半。科研成果显示,若全齐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2摄氏度,就会导致全球陷入海平面持续上升、严重干旱或洪涝、饥荒水荒等毁灭性灾难。”

只要碳排放气体能被吸收,部分化石燃料依然可用

为了实现这些温度目标,该协议指出,各国应着眼于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全球峰值”,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人类活动排放与自然吸收之间的平衡”。

《纽约时报》报道称,该措辞相较于之前版本“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中性”对化石能源行业的压力有所缓解。“碳中性”是指能源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平衡,这遭到石油出口国强烈抵制。而现在的措辞意味着,只要同期能够拓展更大的自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那么某些化石能源依旧可以生产使用。

碳交易市场

《协议》提及将成立一个支持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促进国家间在达到减排目标上的自主合作,具体规则细节尚未定论。

彭博援引国际碳排放交易协会主席DirkForrister称,该机制将为展开合作的国家提供信贷支持。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碳排放监测、编制、通报标准不一

美国的态度是,对所有协议缔约方采取强制、统一的减排公开要求。所有缔约方都需要定期公开监测报告,反映真实减排情况;并设立独立机构,对各国减排情况实施监测。

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他们需要一个较发达国家宽松些的监测方式。

最终协议要求所有国家都使用统一的排放监控、测量、验证和报告框架,但允许发展中国家在提高监测能力之前,披露较少细节、披露频次可以相对放低。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编制和通报反映它们特殊情况的关于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的战略、计划和行动。

据CNN报道,协议对未达到阶段性减排目标的国家不会有切实的惩罚机制。但是协议中呼吁成立专家委员会来协助推进减排的实施。

资金援助不具法律约束力,未明确落实细节

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履行2020年之前每年100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的承诺,并提出2020年之后在此基础上再增加。据《纽约时报》消息,此次最终协议中,1000亿美元的援助承诺仅出现在序言里,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尚未就2020年后的援助资金规模达成一致。

但彭博消息称,协议强制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发达国家除了必须遵循以往承诺,还需在2020年到2025年之间,逐年增加援助规模。

 

上一篇:这次真脱钩美元?中国发布新人民币指数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