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真能重演1998年的逆转盛况?
来源:华尔街见闻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过去一个月,全球股市出现企稳迹象,美股还出现大幅反弹。此外,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中国央行基本确认将继续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甚至美联储都有可能实施新一轮QE。这一切似乎都闪现出1998年和…
过去一个月,全球股市出现企稳迹象,美股还出现大幅反弹。此外,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中国央行基本确认将继续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甚至美联储都有可能实施新一轮QE。这一切似乎都闪现出1998年和1999年初时候的影子。
那么,当年的市场有可能再度重演吗?
至少,在美银美林看来,尽管部分图景和当年相似,但归根结底要给出否定的答案。
现在的市场情形隐约出现98/99年的影子
首先,如今的市场有理由让人们产生98年/99年市场“先跌后涨”的盛景可能重现。美银美林称,毕竟,资产价格体现出的投机性狂热是对央行流动性、技术失衡和财富不均所主宰的世界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
当年,美股牛市和美国经济复苏被新兴市场危机所扰乱。这场危机蔓延至美国金融市场,继而扩散并威胁到美国其他产业。在恐慌之际,政府放松了货币政策。新的流动性夹杂着投资者世界末日般的情绪,很快令市场迅速进入泡沫状态,继而导致市场估值和利率大幅走高,从而最终制造了新的泡沫。
市场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纳斯达克指数。纳指在98年7月到10月之间大跌33%,但在大跌之后带领市场大幅反攻。今天的纳指走势与当年何其相似:
市场终归不会重演当年的图景
不过,迄今为止,油价是个特例。美银美林注意到,尽管欧洲央行和中国央行实施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但这并未刺激油价大涨。遥想当年,虽然油价“最先跌,最后才涨起来”,但最终,新兴市场经济复苏在1999年推高了油价:
美国金融博客ZEROHEDGE表示,假如原油也复刻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倒闭之后到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的走势,那么,油价就有望从当前点位飙升150%。
此外,美银美林分析师MichaelHartnett还提出了“现在并非当年的翻版”的两点理由:
抛开98/98年是否重演这一点不谈,我们相信,在过去12个月,大的宏观环境依然是“通货紧缩蔓延”,大的市场环境是“超额流动性终结”和“超额利润终结”。这就是为何我们建议投资者在第四季度趁新一轮反弹卖出风险资产的原因。
讽刺的是,流动性恰恰是近些年风险偏好的主要驱动力。但在今年,对于固定收益资产和股市的流动性终结预期成为风险厌恶情绪的主要推动力。这种预期已经被停不下来的“痛苦交易”(paintrades)进一步支持。
尽管目前资产价格出现反弹,但美银美林表示,他们的看多情绪没有增加。理由有三:
第一、风险资产的当前点位还不足以低到未来可能冲上新高并维持下去。近几个月,现金水平大幅增加,但客户并没有减持股票。市场共识也从未将经济衰退作为预期的基础。此外,美银美林的一些交易规则(TradingRules)将评级从“买入”调整至“中性”。过去一周,美银美林全球广度规则、新兴市场资金流动交易规则、全球资金流动规则都调整至“中性”也都显示市场由看涨转为看平。
第二、政策。QE失败的说法本周破产。由于欧洲央行暗示12月有可能推出QE2,欧元贬值、国债收益率下滑、银行股走高。而失败的QE应该是汇率走低、收益率走低、银行股走低,以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央行QE失败之情。收益率走高,银行股走低则是巨大灾难。
不过,投资者将不再简单地满足于量化宽松,而是要求“成功的QE”,这种成功需要体现在企业利润增加上。此外,如果美联储加息或者欧洲日本中国的央行宽松行动导致美元强劲上涨,那么,风险资产的这波价格反弹就不会再持续,从而在新兴市场、大宗商品和能源市场、高收益企业债市场上掀起另一轮“死亡螺旋”,并使得机构再次下调企业每股盈利预期。
第三、利润。当前,全球股票每股盈利增速为负值,较今年2月的新高下滑了4.2%。而股市和企业债市场经典的年终强劲反弹要求每股盈利预期增长。在每股盈利不上涨的情况下,第四季度的风险资产上涨将是暂时的。
- 上一篇:用数据澄清中国人口问题九大误区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