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数据强劲商场却陷入困境 中国真实的消费情况究竟如何?
来源:华尔街见闻|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的大城市虽风格各异,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点:购物中心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充当城市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国家统计局三季度GDP数据显示,三季度居民消费持续向好,对GDP贡献…
中国的大城市虽风格各异,但至少有一个共同点:购物中心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充当城市经济活动的晴雨表。
国家统计局三季度GDP数据显示,三季度居民消费持续向好,对GDP贡献明显增加。这是三季度GDP增速暗淡背后的一大亮点,也是GDP增速为什么会高于此前市场预期。
但实体商店的情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商场空置率上升,店铺租金暴跌,逐渐成为中国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店的常态。
据路透报道,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迪美购物中心曾是年轻人十分热衷的购物场所,而如今客流减少,销售下滑,甚至有店主表示,有时候一天也卖不出一件衣服。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百盛商业集团在中国运营超过70家百货店,在2013年在华净利润下滑58%后,去年关闭了其在华北的多家门店。
华尔街见闻此前还曾提到,香港拥有全球租金最贵的购物街,而今年以来,部分店铺的租金已经比2012年巅峰时期下降了40%。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矛盾?路透社分析称:
商场和百货商店日益面临在线购物的剧烈竞争,以及政府采购可能拉升了消费零售数据,加上管理不善,商场出现空荡荡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荷兰国际集团的经济学家TimCondon警告称,投资者不应把中国官方的零售数据仅仅解读为居民消费上升,应注意到官方数据包含了政府采购。
该报道还称:
中国实体零售业者的艰难处境还加剧了一个政策困境。实体商场本希望从不断增长的消费中获利,但现在却加重了中国的企业债问题。目前中国的企业债相当于GDP的160%,是美国该比率的两倍。
但对实体零售业的观察并不能完全反应中国消费情况的全貌。《金融时报》此前曾报道,经济放缓并没有影响中国大城市消费者的热情。
莫尼塔公司大消费报告亦显示,尽管重点流通企业中百货和专卖店表现差强人意,但从分品类看,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文化办公用品、电器音像器材及药品仍保持了高速增长(如下图所示),而像鞋帽、服装、纺织、食品饮料、日用和建筑材料等传统消费品销售额增速则保持低位。
距离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双十一”已不到一个月,各大电商平台以及“不甘心”的实体百货商店已纷纷开始备战。去年“双十一”,仅阿里一家的交易额就高达571亿元,同比大增59%。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