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向下修正价值在于挤“水分”
来源:上海金融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核实公告称,根据初步核实,2014年GDP现价总量为636139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32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7.3%,比初步核算数降低0.1个百分点。统计局周期性地…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核实公告称,根据初步核实,2014年GDP现价总量为636139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32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增长速度为7.3%,比初步核算数降低0.1个百分点。统计局周期性地修正GDP数据,此次向下修是继2012年以来的第二次。
GDP数据不断修订是国际惯例。据悉,各国GDP数据都会根据更加完整、可靠的基础数据进行不断修正。据我国相关规定,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阶段,这意味着我国GDP数据可能会经过两次修正,而每次修正都是为了让数据更接近事实,以便为经济决策服务。对于每次GDP修正结果,舆论一般都比较关注。如果GDP向上修正,说明之前的数据低估了经济实际增长率;如果GDP向下修正,则表明之前的数据存在一定“水分”。换言之,所谓GDP修正,就是根据新数据、新资料,让之前被低估的数据升至正常,或者让之前被高估的数据挤出“水分”。
而且,GDP修正结果往往也释放出一些信息。比如说,2014年GDP修正后,经济增速比初步核算数下调0.1个百分点,即从7.4%降为7.3%,这一结果表明,去年经济形势比之前的判断还要严峻。众所周知,2014年我国GDP增长目标为7.5%,而这次修正后,结果与预期增长目标扩大到0.2个百分点。
在笔者看来,虽然这次GDP修正之后的增长率让人不免有些失落,但挤出了“0.1个百分点”的“水分”,还是令人高兴。因为公众更希望看到真实数据,宏观决策更需要真实数据作为参考。从过去多年情况来看,很多地方政府都喜欢给GDP数据“注水”,以美化自己的政绩。以2014年为例,有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份2014年的GDP总和约为68万亿元,超出全国GDP总量近4.8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GDP总量以及GDP增长率是否准确,在坊间仍存在争议。比如有人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全国GDP数据也有一定“水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GDP不仅没有虚高,反而被低估了。
但显然,没有一个国家的GDP数据是百分之百准确的,即便经过多次修正,也只能是减少遗漏或者减少“水分”。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次向下修正2014年GDP之后,不等于挤出了所有“水分”,不排除最终核实后GDP增速还会进一步下调,对此,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同时也有意识到,数据越准确,决策越科学。
在笔者看来,即便2014年GDP最终修正结果有可能会低于7.3%,我们也要理性看待,因为只要在7%以上,都属于合理区间。财政部长楼继伟日前指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增速预计将保持在7%左右,并且这一状态可能持续4-5年的时间。对于去年经济实际增速,其实我们也要从“新常态”的视角来观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公众可以接受超出预期的经济数据,但不会接受“注水”数据。在国家统计局向下修正2014年全国GDP数据、挤“水分”的同时,有关地方统计部门能否也向下修正地方GDP数据,能否让地方GDP数据尽量接近事实,也需要高度关注,因为地方经济数据对于地方决策和地方民生也很重要。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