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维稳特征明显 信心重建需时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上海)|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上涨并没有能够带动人气,大盘出现了几近极端的“二八分化”局面,这种状况有点像7月份“救市”刚开始时的场景,当时舆论对此诟病不少。后来“救市”资金在中小盘上也开始操作,这才有了指数…
上涨并没有能够带动人气,大盘出现了几近极端的“二八分化”局面,这种状况有点像7月份“救市”刚开始时的场景,当时舆论对此诟病不少。后来“救市”资金在中小盘上也开始操作,这才有了指数反弹到4184点的一波行情。也因为这样,现在人们对于几个指标股上涨的局面,颇不以为然,更多是从“指数维稳”的角度来解释。
有鉴于以往的教训,人们对9月小长假后的市场走势还是很担忧的,毕竟有关方面在处罚为场外配资资金提供入市通道的公司的同时,还明确了彻底清理场外资金的时间期限,有人经过计算得出,在9月份还将有超过3000亿元的配资资金需要退出,在这样的压力下,股市要走好实在有点为难。
当然,也有人发现,有关部门在“指数维稳”方面还是不遗余力的。上周三收盘后,中金所公布了新的交易规制,包括每天新开非套保仓位10手以上将被视为异常交易,另外当天平仓的手续费提高到0.05%,非套保仓位的保证金比例提高到40%,套保仓位的保证金比例为20%。
不难想象,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期指交易的规模将极度萎缩,其基本功能也就无从体现了。而之所以要这样做,据说还是为了抑制“过度投机”。现实情况是,现在期现之间的基差很大,期指相对于股指贴水高达几百点,这的确非常不正常,对投资者形成稳定的预期十分不利。但是,问题在于,对期指交易进行了如此严格的限制后,局面将会是怎样的呢?
有人说期指的空头仓位因为找不到对手盘,结果在平仓时将指数点位推高了,也有的说因为套保的效率下降,机构无法通过期指交易避险,只能大规模卖出股票现货。到底会如何,也许要结合多种状况来分析,但有一点现在就可以明确,这就是此轮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有了股指期货,期指交易会强化某种趋势,但不会决定趋势的运行方向。
无疑,原先的期指交易规则不尽完善,有必要进行调整,而在某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对期指交易进行相应的限制也是必要的。但如果把终结股市下跌的希望建立在对期指交易的限制上,这就本末倒置了。因此,对于本周来说,有关方面维稳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而市场要从“指数维稳”发展到投资者信心稳定,则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