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此次的高明之处:让美国金融市场利空尽现
来源:和讯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8月11日,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央行突然允许人民币大幅贬值,当天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超过1000点,次日再贬千点,四个交易日贬值超过4%。中国央行这一举动,让世界都感冒了,德国股市两…
8月11日,是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央行突然允许人民币大幅贬值,当天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超过1000点,次日再贬千点,四个交易日贬值超过4%。中国央行这一举动,让世界都感冒了,德国股市两天跌去了3%以上,当天美国股市也到达17126点,美元则于8月11日当天下跌0.9%。笔者认为,中国央行这一举动十分高明。
第一,时机选择精准。中国央行选择8月11日这一天,是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其出口下滑了8.9%以后,让市场认为这是为了提升中国出口业,从道义上排除了故意贬值打压美元和美债的嫌疑。同时,距离市场认为9月美联储加息时间非常近,当美元加息时,人民币已经下跌较多,不存在继续大幅技术贬值的可能,实为逃避了因美元加息对人民币的冲击。
第二,为加入SDR做自由浮动汇率准备,完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人民币大幅贬值后,中国央行多次表示其意图是为未来的人民币机制做准备,无意持续贬值。之后,美国和IMF也表示了欢迎态度。IMF还表示此举不会影响人民币加入SDR。
第三,中国过多的外汇储备一直困扰着中国政府。央行此举正是利用加入SDR和提振中国制造业以及出口的契机来释放外储压力,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外汇顺差一直在增长着。人民币贬值后,或许能改变这一状况。
自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美元储备外流现象越来越突出,主要的流出理由正如外媒所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了,人民币主动贬值,这是让外汇储备流出的机会,特别是将会改变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预期下,房地产从国外融资的可能性,压缩短期外债规模。据外媒报道称,中国境内的美元资产为1.6万亿,大多数为短期债务,2012年国内媒体也大量报道了一些房地产公司利用信托渠道大举从国外借贷的现象,并使得中国房地产风险日益积累。
第四,间接打击了美元和美债。人民币贬值必会造成国内美元资产加速外流,为对冲这些外流的美元,中国必然抛售在美国的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债,如此便引发全球对美元的抛售,间接打击了美国金融市场。之后中国央行宣布调整汇率基本结束,意思是在告诉美国当局,如果美国继续对中国施以各种压力,中国将继续打压美元和美债,甚至让美国短期内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国央行的这次主动贬值比以往任何时候效果都严重,这表现在人民币贬值幅度上,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显。这次算是对美国的警告。
由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基本成型,未来大量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趋势基本形成,因而,央行令人民币主动贬值的小小尝试,不会严重影响人民币的信用。
第五,人民币将替代美元,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向标。过去许多年,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形成了美元与大宗商品以及黄金等贵金属市场的相反关系,即美元走强,大宗商品和黄金下跌,相反,美元走弱,大宗商品及黄金走强。8月11日以来,人民币替代了美元这一使命,除了国际原油因沙特、美国、俄罗斯、OPEC等竞争导致继续下跌外,有色金属(特别是铜)、黄金,以及其它大宗商品均显示出了与人民币反向的走势。如果人民币此行得到市场认可,未来可通过人民币升贬操作,调整大宗商品的走势,毕竟中国在全球的资源采购影响力大过任何一个国家,央行此举表明中国正在争取话语权或者说定价权。而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后,对中国持续下跌的PPI当有很大贡献,中国宏观经济也将变为向上的预期。
从央行的举动分析,国内的制造业和出口将因此受益,而人民币稳定后,不排除继续贬值的可能,这对美国金融市场利空尽现,所以说央行的举动有一箭双雕的神效,点赞!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