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垄断力
来源:和讯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作者许骥撰文指出,摆在中国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不要再片面追求强化自身的“竞争力”,而应努力培养我们的“垄断力”。只有这样,中国人对未来才会保持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这篇文章具有…
作者许骥撰文指出,摆在中国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不要再片面追求强化自身的“竞争力”,而应努力培养我们的“垄断力”。只有这样,中国人对未来才会保持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今年有一本书特别火,就是被誉为“硅谷教父”的彼得•蒂尔(PeterThiel)写的《从0到1》。最近终于找来读了,出乎我意料的是,蒂尔在书中多处评论中国,这些内容就已经足够让我们反思。
首先,什么叫“从0到1”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即所谓无中生有。我们在谈到发展时,常常会提到要提高“竞争力”这一概念。然而,蒂尔却“反常识”地告诉我们,竞争是不好的,因为竞争代表我有、你有、他也有,竞争的结果就是不断复制,也就是“从1到n”。所谓“全球化”,在蒂尔看来就是“从1到n”,把已有之物推广到全世界。
蒂尔认为,中国在过去30多年中正是全球化的范例:“中国已经直接复制了发达国家的有用之物:19世纪的铁路、20世纪的空调,甚至整个城市。也许这种复制可以使中国在建设道路上少走几步——比如,不用安装陆上线路,直接实现无线通信,但是,这依然是在复制。”
那么,什么是好的呢?蒂尔认为,垄断是好的。为什么?因为垄断不是轻易就能形成的,它代表你有别人无法超越的东西。
例如谷歌,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形成垄断,得益于其对数据卓越的计算能力。苹果也是一样,乔布斯创造的神话无可取代。垄断代表没有对手,无人竞争,于是没有不必要的损耗。而想要保持垄断地位,垄断者被逼无奈要不断更新技术,并且讨好自己的客户。所以在垄断的情况下,市场反而能够达到一个对消费者最有利的平衡。
于是反观中国,我们有没有足以形成这种垄断的公司或技术呢?好像一时之间还真的想不出来。
中国的现状有什么后果?蒂尔认为,就是令中国人对未来产生悲观。
蒂尔把人们对未来的明确性和不明确性,以及对未来持乐观或悲观态度,作了4种排列组合。
他认为,当今的美国人就是对不明确的未来有一种乐观主义——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是因为美国有谷歌、苹果、facebook、特斯拉……所以美国人非常乐观。而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是中国人却是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谁都知道,中国不可能依靠不断复制来保持经济不断增长,因此大家其实都没有安全感。
蒂尔写道:“局外人着迷于中国内部的巨大财富,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富有的中国人正努力把自己的财富转移出过,贫穷一些的则能省就省,以求储备充足。中国各阶层人士都对未来严阵以待。”
蒂尔的观察,你懂的,无非现实一种。怎么办?摆在中国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不要再片面追求强化自身的“竞争力”,而应努力培养我们的“垄断力”。只有这样,中国人对未来才会保持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
- 上一篇:林毅夫:雾霾并非经济的错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