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新常态下如何秀肌肉
来源: 光明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从2014年11月广东省属国企改革方案出炉,到今年3月广东出台首个省属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问世,一些列举措施标志着广东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步入新时空、新常态。这样的形势、局势下,国资如何…
从2014年11月广东省属国企改革方案出炉,到今年3月广东出台首个省属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问世,一些列举措施标志着广东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步入新时空、新常态。这样的形势、局势下,国资如何发展发力“秀肌肉”?
笔者以为,首先要善用创新钥匙,促进国企活力迸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增强国企活力,也须臾离不开创新。无论是致力打造城市升级支撑平台的公益型国企,还是致力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国企,或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竞争型国企,欲与时俱进,都得锐意创新。推动国资国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增强国有经济活力。
其次要握好经济支撑“刀把”,提升国有经济控制力。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而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发展国企。由于国企的使命是为社会创富、为人民造富、为发展托底,因此,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命脉领域与攸关产业,国资国企必须深度参与、重点掌握;在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资源性、引领性等关键领域,因为投入巨大、收效缓慢,社会资本或民营企业不感兴趣,或选择性“示好”,国企必须勇于担当;在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产业,应由国企独资,确保大权不旁落。很多历史事实、事件证明,国有经济如果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门”上失去了“王位”,在重大工程推进中,我们就难以找到“顶梁柱”;在社会责任担当方面,我们就容易失去“主心骨”;在战胜重大自然灾害和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时刻,我们就会缺少“撒手锏”。
再次要有序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增进国有经济影响力。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大当家”不同,各有各的禀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然而,从中央巡视组巡视央企所暴露的问题看,在国企重组改制、投资并购、产权转让等地带,也正是腐败行为的高发地带。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不能一阵风“乱混”,更不能一窝蜂“瞎混”。一方面,要思虑好“混”的定位。为防止国有资产“走失”,应以增量为主,并让充分竞争的行业、领域先行。另一方面,依法而“混”。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净化企业发展生态,保证各种所有制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必须阳光透明、公正有序,市场导向,依法合规,防止以权谋私、利益输送。
最后,要防止权力“任性”,增强国有经济抗风险能力。“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一般而言,上到国资委“一把手”,下到国企“一哥”,大笔一挥,成千上万过亿的国有资产、资本就会迅速“滚动腾挪”,甚至“改名换姓”。因此,提高国有经济抗风险能力,归根到底在于决策科学、监管有效。具体而言,对于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运作,必须切实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而不是由“班长”作出决定。与此同时,应建立企业重大问题综合会诊制度,建立企业领导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提高企业防范重大经营风险意识。只有把拍脑袋决策、拍胸部保证、最后拍屁股走人的任性现象铲除了,才能有效防止重大决策的严重失策,唯此,国资国企的发展才不会犯下颠覆性错误。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