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资金利率不降反升 降准脚步还会远吗?

来源: 证券时报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周二,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2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3.65%,较前次的3.75%再降10个基点。市场似乎对央行两次三番下调逆回购利率的良苦用心并不买账,7天期回购利率一直维持在4.…

周二,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2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3.65%,较前次的3.75%再降10个基点。

市场似乎对央行两次三番下调逆回购利率的良苦用心并不买账,7天期回购利率一直维持在4.5%~5%的高位,创下2004年末该数据开始统计以来的同期最高点。

两个利率的倒挂,不少人解读为再次降准的脚步越来越近。实际上,自上周公布2月经济金融数据之后,糟糕的数据表现使得市场降准呼声渐高。加之人民币贬值风险加剧,刺激资本外流,即将公布的2月外汇占款负增长几乎已成定局。

外汇占款的缺口是当前资金利率偏高的主因,因此,从对冲外汇占款负增长、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以降低资金利率的角度看,央行降准的窗口也已经临近。

除了外汇占款收缩外,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高增长也对资金面构成紧约束。上周公布的2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远超市场此前预期的7000亿~8000亿元,高达1.02万亿元。信贷的加速扩张使得为银行“补血”变得迫切。降息和降准向来都是一套组合拳,在银行息差收益不断收窄的情况下,如果还严掐存款准备金的“咽喉”,只会让银行逐渐缺乏放松银根信贷的动力,继而无法达到切实支持融资成本下行和经济复苏的重要目标。

作为央行来说,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保持中性适度的货币环境。既然当前资金利率不降反升,只能说明央行宽松力度不够,远未满足流动性缺口,再次降准也是贯彻稳健货币政策的应有之举。

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近来市场正逐渐摒弃懒汉思维,不再简单地认为货币政策的中性就是定向调控而非降息降准。与此同时,央行的“少女之心”也不再那样难以捉摸、不走寻常路,上次降息就是最好的证明。情投意合之时,便能猜透对方心思,对方也会予以回应,良好的互动莫过如此。

利率一直下不去,虽然时有“伤不起”的声音,但笔者并不那么悲观。央行从去年11月重启降息后,到现在还不足半年,疗程见效岂在朝夕之间?更何况中国经济体量如此之大,妄下定论未免操之过急。而且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居全球最高之列,仅从降准而言,未来还有很大的政策操作空间。

 

上一篇:百名企业家:前瞻2015年中国经济走势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