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亚洲更不信任货币政策
来源:和讯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量化宽松在美国、英国和日本都取得了成功,你也许认为照此看吸引支持相对而言应该不难。但滨田宏一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许多决策者仍然认为货币政策根本无用。在去年的世界知识论坛上…
量化宽松在美国、英国和日本都取得了成功,你也许认为照此看吸引支持相对而言应该不难。但滨田宏一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许多决策者仍然认为货币政策根本无用。在去年的世界知识论坛上,一些主要央行官员,包括前日本银行行长白川方明、前欧洲央行行长让-克劳德•特里谢和前韩国央行行长金仲秀,仍不承认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潜力。
1月间,就在欧洲央行宣布有意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前几天,我与国际记者、决策者和投资者一起出席了一次日内瓦讨论会。此次讨论与2012年安倍晋三首相采取开创性经济改革战略前的情况极为相似,反映出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变革潜力的认识不足。
事实上,在讨论会上,欧洲经济学家和记者,特别是德国人,甚至也有一些英国人,表现得相当轻蔑。有人说:“货币政策的力量有限,特别是在利率如此低的情况下。”另一些人说:“我们不能指望适应性货币政策刺激投资组合的调整。”
这些说法已是耳熟能详——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些令人惊奇,因为日本正在实施的基于量化宽松的战略让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显然,许多欧洲人不理解所谓的“安倍经济学”的历史与重要性;但若能理解,将有助于他们的货币政策讨论。
2001年,日本银行忙于寻找帮助经济摆脱衰退之道。短期利率已经降低到十分接近于零的水平,因此日本银行开始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具体而言,即买入长期政府债券和增加日本银行持有的银行准备金,以期增加货币供给、降低长期利率。
但日本银行的量化宽松尝试来得太晚,力度也太小,没有造成任何复苏。时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主任的本•伯南克(BenBernanke)注意到日本银行的失败,指出日本银行应该追求更积极的货币政策。
2008年,当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并引发金融危机时,当时已是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采纳了自己的建议,采取了果断的量化宽松措施拯救垂死的美国经济。英国也追求了强劲的量化宽松,并且与美国一样,也因此经历了相对强势的经济增长(正因如此,日内瓦讨论会的英国与会者应该更加理解安倍经济学)。
相反,日本在大幅度扩大货币供给方面出现了犹豫,导致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至76(雷曼兄弟危机前汇率为接近100),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也出现进一步下滑。2009年,日本经济表现比潜在水平低8%,尽管其金融系统仍然牢固。简言之,日本经济比受雷曼冲击波直接影响的美国和英国经济损失更大。
包括我在内的少数经济学家注意到这一矛盾,大力指出货币政策对于抵抗通缩和极端货币升值至关重要。但我们的观点一直被忽视。听起来很熟悉吧?
安倍改变了一切。以货币政策为其政治日程的基础的他在2012年12月(第二次)成为日本首相。
不久,量化宽松便已启动。日元应声贬值,出口应声增加,股市应声反弹。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衰退后,日本经济再次开始增长——安倍经济学居功至伟。
当然,并非一切都一帆风顺;3%的消费税提升——这是前任政府定下的政策——阻碍了日本的进步。并且日本距离实现强健长期经济增长的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安倍经济学的下一阶段——供给端改革需要政府克服来自官僚和特殊利益的抵抗。
尽管如此,量化宽松效果显著,以至于去年10月日本银行宣布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两个月后,安倍的自民党在大选中大获全胜,照此看,日本选民对安倍的方针颇为满意。
现在,轮到欧洲从货币政策的力量中获益了。但是,欧洲央行的计划要想起作用,量化宽松必须足够强劲才行,而这需要广泛的支持。毕竟,欧元区货币政策是欧洲央行理事会内部联合决策的产物,而德国在此过程中影响很大。
量化宽松在美国、英国和日本都取得了成功,你也许认为照此看吸引支持相对而言应该不难。但我在日内瓦的经历绝非孤立事件;许多决策者仍然认为货币政策根本无用。在去年的世界知识论坛(WorldKnowledgeForum)上,一些主要央行官员,包括前日本银行行长白川方明、前欧洲央行行长让-克劳德•特里谢(Jean-ClaudeTrichet)和前韩国央行行长金仲秀(KimChoong-soo),仍不承认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潜力。
认为货币政策不重要不仅是“美联储经济史上最危险的观点”,经济学家克里斯蒂娜•罗墨(ChristinaRomer)和大卫•罗墨(DavidRomer)夫妇如是说,对于经济来说也十分危险。欧洲面临的风险已经十分严重,没有必要再添加风险。
- 上一篇:印度经济增速为何快不过中国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