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大而不强 “征服”世界面临四大障碍
来源:参考消息|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外媒称,如今,我们把中国的发展视为理所当然。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已放慢速度,但依据某项指标,中国的产出现已超过美国。那么中国企业是否也会征服全世界?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否迟早要用上中国…
外媒称,如今,我们把中国的发展视为理所当然。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已放慢速度,但依据某项指标,中国的产出现已超过美国。那么中国企业是否也会征服全世界?我们中的很多人是否迟早要用上中国手机,开上中国汽车?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月4日报道,这绝对有可能发生。去年,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百度和腾讯等科技公司也在中国庞大的在线市场建立起主导地位。就连小米——一个五年前根本不存在的公司——也异军突起,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
然而,谷歌、宝马和高盛等公司现在还不必害怕,原因至少有四点。
首先是中外环境的巨大差异。阿里巴巴本月在美国面临集体诉讼,被控在IPO之前没有披露其与中国监管部门之间的辩论,后者指责阿里巴巴打击假货不力。这种中外差异可能在其他行业也会发挥作用。银行和互联网企业或许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更残酷。
其次,中企可能会因它们被认为与中国政府有关系而受到惩罚。典型的例子是华为,这个世界级的电信公司一直无法打入美国市场,因为华盛顿怀疑其构成安全威胁。
第三是品牌问题。在去年之前,没有一家中国公司跻身美国Interbrand品牌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百强排名。去年,华为闯入了这个精英俱乐部,名列第94位。中国品牌的知名度较低可能会造成损害。业内调查显示,像长城和长安等中企生产的汽车质量近年来有显著提高,但其品牌声望并不高,无法对美欧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第四,中国国内市场的庞大规模是阻碍中企进军海外的一个比较微妙的障碍。不像韩国和日本企业,它们别无选择,只能到国外市场去冒险,许多中国企业在国内就能发展起来。
上述障碍都是可以克服的。此外,在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市场,准入门槛要低得多。即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家也都认为,至少有一两家中国企业在不久后将做大。谁能预料到中国北车会破天荒地赢得价值5.7亿美元的合同,为波士顿提供地铁车辆呢?至于美国人是否会在不久后开上中国汽车,答案是他们已经这么做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五年前已收购“沃尔沃”汽车。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