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是存款“心不安分”还是银行“根不安稳”?

来源:光明网|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14伴着“时间都去哪儿了”一路走来,2015随着“存款都去哪儿了”一路追问。动辄百万上亿的巨额存款,从银行里频频“失联”。没有短信提示,没有电话告知,几乎没有任何征兆,钱就被“神不知…

2014伴着“时间都去哪儿了”一路走来,2015随着“存款都去哪儿了”一路追问。动辄百万上亿的巨额存款,从银行里频频“失联”。没有短信提示,没有电话告知,几乎没有任何征兆,钱就被“神不知鬼却觉”地转给了陌生的第三方。

我国是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把钱存在银行也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理财方式。当下,现代科技管理手段日新月异,“情理之中”,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应该更高、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也更有保障。然而,“意料之外”的却是银行“漏洞”高危指数一路飙升—有私人账户80亿存款来去匆匆的“任性一日游”,也有42位银行储户千万存款的“几乎被清零”。以至于老百姓不得不深深问一句:银行还能靠谱儿吗?

乌龙事件一再添乱,闹鬼频频问责在谁?据银行官方说辞是“内鬼勾结外贼”—银行内部员工与不法分子勾结,以高息诱骗储户存款而后转移至“黑账户”;据受害储户回忆却是“利鬼忽悠保单”—柜面人员以不透明的方式变相销售保险、基金等产品,既可以完成公家任务又可以赚取私人提成。面对冒领质疑,一方是银行归咎失职于员工甚至是万能的“临时工”,一方是储户无奈调侃“个人信息无隐私可言”的愤愤然。

索赔追回难上加难,缺陷漏洞何时终结?存款频频失踪、索赔迟迟未果。究其根源,于下有商业银行对系统安全的麻木不仁、风险管理的苍白无力,于上有监管系统的遗留死角、法律法规的暗门天窗。无论是网络不安全、系统有漏洞而导致的存款失联,还是内鬼“吃里扒外”的暗箱操作,银行拒绝承担赔付责任的“底气”来源恰恰是“对商业银行及其主管部门对存款冒领、丢失的处理没有明确规定”的法律缺陷。依法治国、立法为民,法治理念大行其道的当下怎能让储户存款白了白丢?银行推诿不担责、监管疏漏不尽责,如此无穷尽的循环往复,只能使“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不受侵犯”沦为一纸空文。

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最不可以讳疾忌医。不安分的存款难安人心、不安全的系统难稳根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固然可怕,但亡羊补牢尚且不晚。“存款失联”对于储户、银行、法治未尝不是好事,它警醒着百姓要心中有戒、银行要心中有责、法治要心中有民。唯有三方互补,方可共筑安全堡垒。

 

上一篇:中美经济目标对比:一个实干一个“忽悠”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