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深圳之行是向独大的国有银行发警号
来源:和讯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长期以来,各大行追求巨额利润,内地中小企基本上很难向银行借贷,只得向地下钱庄贷款,负担巨额利息。中央管理层一向认为,中国并不缺钱,只是钱落不到实体经济,大大妨碍了经济复苏与转型。…
长期以来,各大行追求巨额利润,内地中小企基本上很难向银行借贷,只得向地下钱庄贷款,负担巨额利息。中央管理层一向认为,中国并不缺钱,只是钱落不到实体经济,大大妨碍了经济复苏与转型。邓中建撰文指出,总理李克强此次大力撑「微众」这种民营新型银行,就是要向一向独大的传统银行发出警号,如果还无视中央的态度,未来肯定没有好日子过。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踏入2015年,总理李克强即到深圳视察。李南下当然不会是看风景,参观的每一点都有针对性,揭示中央未来经济重点。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总理在深圳首个视察点选择位于前海的首批民营银行之一的微众银行,还亲身见证第一笔贷款,揭示了总理对目前银行业营运上的不满,藉着倡导新的互联网金融,向国有银行发出警号。
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的环境下,也是深化改革决定性的一年,李克强参观的地点,绝不会无的放矢,都与中央今年经济大政策环环相扣。
自贸区肯定是今年中央「核心政纲」,李克强一连两日视察深圳前海和广州南沙的自贸园区。此前习近平在出席澳门回归15周年庆典时,曾视察珠海横琴,中央力挺广东自贸区态度明显。
事实上,虽然中央一再强调要将自贸区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从上海自贸区至今有「虎头蛇尾」之势,很多政策并未得到落实,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但有分析认为,这并非设立自贸区决定有误,而是利益集团阻碍改革。
设自贸区剑指既得利益者
中央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定位既不是要将其变成香港,也不是要让上海和新加坡竞争自由港,更非要搞一个巨型的免税区或者经济特区,而是改革者撬动现有既得利益集团和现行经济制度的第一步,其最终使命是推动中国经济体制的整体改革,剑指既得利益集团。
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立广东、天津及福建成为第二批自贸区试点。广东的自贸区因与港澳联结,而且开放程度比其他地区更高,特别是在金融改革方面,广东可以借助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场制度,打开金融改革的闷局。因此,习近平与李克强「前后脚」到广东自贸区视察打气,可见寄望之殷切。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央冀望「新经济」取代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火车头。这次李克强到深圳,也视察了华为与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华为今年已跻身全球手机五大品牌,在欧美市场占有率高,去年智能手机发货量逾7,500万部。与小米不同,华为有自己开发的技术,并非单纯买料装嵌,所以更为国家领导人重视。
更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首站由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引路考察前海微众银行,他同银行员工握手并发表讲话时表示,「希望你们在普惠金融的发展方面,不仅自己能杀出一条路来,而且能为其他企业提供经验,现在希望用你们的方式来倒推传统金融的改革」。他还说,「你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政府要创造条件,给你们一个便利的环境,温暖的春天」。
藉着互联网金融推动改革
李克强的话说得很白,就是要藉互联网金融推动传统金融改革。李上任不久,即多次强调要「用好增量、盘活量」资本,更有力的支持经济转型。其实就是告诉国有银行,不要将货币拿去炒卖,拿去发给地方平台,要用于实体经济。
虽然总理「开声」,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银行与管理层的角力不断。今年楼市续低迷下,由于房贷利润不高,银行不愿做房贷,5月时人民银行总行刘士余副行长就召集各大银行负责人,要求各行对房贷要优先配置、合理定价,并声称「这不是我个人意见,是央行党委会的意见。必须讲政治,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
长期以来,各大行追求巨额利润,内地中小企基本上很难向银行借贷,只得向地下钱庄贷款,负担巨额利息。中央管理层一向认为,中国并不缺钱,只是钱落不到实体经济,大大妨碍了经济复苏与转型。
因此,总理此次大力撑「微众」这种民营新型银行,就是要向一向独大的传统银行发出警号,如果还无视中央的态度,未来肯定没有好日子过。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