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否存在通货紧缩字号
来源: 财经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是否已经进入了通货紧缩?近日市场众说纷纭。2014年12月13日,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在“2014中国金融论坛·青年论坛”提出中国经济是否存在通缩的命题,阐述了关…
中国是否已经进入了通货紧缩?近日市场众说纷纭。2014年12月13日,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在“2014中国金融论坛·青年论坛”提出中国经济是否存在通缩的命题,阐述了关于通货紧缩判断标准、影响以及经济性质等“一些理论方面的困惑”,包括货币政策是否是对抗通缩的利器,都是疑问。对这些问题,黄志凌在会上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认为这应该成为前沿性的研究课题。
近日的宏观经济数据令不少专家提出了中国已经面临通货紧缩危机的结论,并据此呼吁央行尽早采取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以应对。但这类论断也有很大争议。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CPI、PPI数据显示,11月CPI创5年新低,前11个月平均通胀2.0%,远低于同比上升3.5%的年度目标。CPI环比下降0.2%,创五年来新低;PPI环比下降0.5%,为18个月最大跌幅。
对此,申万研报称中国面临“最为严峻的通货紧缩危机”。交通银行研报预计,2014年CPI涨幅在2%左右,2015年上半年CPI同比仍有继续下行的可能;PPI负增长态势难以在短期内逆转,并称这一轮PPI负增长“已创近30年工业领域通缩的最长时间”。
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物价至少出现连续3至6个月的负增长,才能被定义为通货紧缩。上个月鲁政委称:“目前中国的CPI依旧处于正增长的状态,只是增速有所放缓。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并未出现通货紧缩。”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则认为,判断经济是否陷入通货紧缩的标准应该有三个,即“物价标准”、“就业标准”和“增长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曾指出,典型的通货紧缩需要具备“两个特征”和“一个伴随”——“两个特征”是物价持续下降、以及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下降;“一个伴随”是指伴随经济衰退,即GDP负增长。
是否存在通缩?
中国是否存在通货紧缩?黄志凌认为首先要先认真研究通缩的判断标准。他介绍了判断通货紧缩的四种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一,通胀反证法,即只要存在通胀现象,就不能认为存在通货紧缩。据此方法,“只要存在着严重的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资产泡沫,就不能说当前经济存在着通货紧缩。”但黄志凌称,实际中“经济泡沫”和“经济下行”有时是同时存在的,甚至紧缩的情况下也会存在一定区域、一定领域某种资产形态的泡沫形式。
“有时在整体经济不佳,经济下滑和经济衰退都比较严重,经济循环不畅的情况下,流动性短缺这种典型的通货紧缩现象也是存在的。”黄志凌称。
第二,水池测量法,即通过M2进行判断,如果货币之“水”多了,就很难形成通缩。目前中国M2超过GDP增速,物价也在上涨,据此方法,现在不是通货紧缩,而且M2继续增长的话,“可能要洪灾泛滥”。但黄志凌认为,M2中只有M1这一部分才是直接影响经济现实循环的支付货币,还有许多货币没有支付功能。“如果要观察M1,我们会不会对池子里的‘水’是多是少,产生另一种判断呢?”黄志凌问。
第三,价值指数法,即“通胀”或“通缩”都是货币现象,表现为货币、商品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关键看价格变化。黄志凌指出,这种争议比较多。首先,选择什么样的价格指数才能准确的反映“通胀”还是“通缩”。黄志凌称,目前研究中采用的价格指数和通胀、通缩之间的敏感性不是特别强。其次,在确定“通胀”和“通缩”价格指数的标准值方面,人们分歧较大。
“很多人还认为,不一定非要负指数才叫‘通货紧缩’。”黄志凌称,“不同国家、不同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通胀还是通缩的冷热感受是不一样的,愿意承担和忍受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第四,先导经济指标趋势法,也称“大数据方法”。一些人认为价CPI、PPI等价格指标不能反映“通胀”或“通缩”,便通过观测BDI(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消费行为指数以及国外智库、高校开发的“五花八门”的相关性指标,来判断经济周期、判断通货形势。黄志凌认为,这些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但目前也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如何治理通缩?
如何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通货紧缩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及其深远的后果?黄志凌认为,这“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的这句名言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正是因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所以治理通货膨胀采取货币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应该说是比较有效的。”黄志凌称。
针对中国面临的“通缩”压力,申万研报称,货币政策“再也不能够无为而治”,央行会“将果断进行对冲”。申万预计,中国再次进入量化宽松周期,未来12个月最多可以有3次降息6次降准。
然而,黄志凌指出,“不能简单的把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类推为‘通货紧缩’也是一种货币现象,或者说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就可以解决货币紧缩问题。”他认为,其实深入观察,美国的经济恢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通缩”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经济现象?“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通货紧缩现象分析时,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但自由主义代表人物的哈耶克认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不会在所有领域同时发生,而在某领域发生通货紧缩之时,在其他领域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因此,各国的金融机构不应贸然采取行动,因为,一般性的金融政策不仅是无效的,而且还会增加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治理通货紧缩中,我们怎么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以及我们到底怎么才能从根本上更有效地治理通货紧缩,可能也是我们前瞻性研究的问题。”黄志凌称。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