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世界经济体的座次有了改变
来源: 新浪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近日在浙江东阳举行的察哈尔公共外交2014年会上,“一带一路”成为热议话题。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在发言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典型的“新外交”,体现政经结合的…
近日在浙江东阳举行的察哈尔公共外交2014年会上,“一带一路”成为热议话题。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艾平在发言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典型的“新外交”,体现政经结合的成功经验。对于外界的一些质疑,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则对南都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并非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将“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不恰当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陈文寿在会上指出,“一带一路”是让中国走向世界的辉煌梦想,构想很好,但问题也很多,比如最近不少外媒报道都提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的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8年4月,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给予参与重建和13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内容包括如食品、设备、原材料等多种形式的援助。马歇尔计划在帮助西欧的同时又刺激增美国出口,为美国经济开拓了新的巨大市场。
同样,在欧美因金融危机而受挫的背景下,中国开始尝试将基建产能,向那些想完善基建又缺乏资金的亚非拉美国家出口,因这一计划与“马歇尔计划”有相似之处,而被炒作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对此,与会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那是西方的误读。于洪君同时也指出,马歇尔计划在特定时代下对欧洲的复兴和稳定起了很大作用,本身没有贬义,这种说法至多是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而已,中方没必要对此过分敏感,更不必要去争论,以防热炒后被曲解,做好释疑解惑,就可以正视听。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