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是货币政策宽松信号 未来还会有降息出台
来源:和讯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摩根大通(JPMorgan)最新报告表示,上周五中国央行宣布降息,是货币政策转向更大程度宽松的信号,未来应该还会有降息出台。报告预测,在未来一个季度里,中国至少还会再降息一次;此外,还有可…
摩根大通(JPMorgan)最新报告表示,上周五中国央行宣布降息,是货币政策转向更大程度宽松的信号,未来应该还会有降息出台。报告预测,在未来一个季度里,中国至少还会再降息一次;此外,还有可能实施调降存款准备金率、PSL(抵押补充贷款)、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存贷比调整等数量型手段。这一观点值得理论研究界关注。
摩根大通最新报告表示,上周五中国央行宣布降息,是货币政策转向更大程度宽松的信号,未来应该还会有降息出台。报告预测,在未来一个季度里,中国至少还会再降息一次;此外,还有可能实施调降存款准备金率、PSL(抵押补充贷款)、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存贷比调整等数量型手段。在增长疲弱和低通胀率条件下,降息手段符合逻辑,但鉴于近期中国央行一直关注使用非传统货币宽松工具,降息仍令市场感到惊讶。这也反映出中国政府担心近期的经济增长前景,并急切地希望降低企业部门的融资成本。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和中国央行两年来首次方向的大调整,之前央行一直坚持温和的刺激措施。
中国央行上周五(11月21日)突然放出降息大招,令市场大为意外。央行称此次降息旨在有针对性地引导市场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下行,并称“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然而,不少人士却认为,实体经济融资环境的改善有赖于进一步宽松政策的出台,本次降息不会是独立事件,未来更多降息、降准等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在增大。
咨询公司NewGenStrategies资深咨询师MatthewGarrett此前就曾表示,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欧元和日元大幅贬值,这令有管制地盯住美元汇率的人民币面临重压。人民币或将加入货币战争。
欧元区和日本分别是除香港外的中国第一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然而,过去六个月中,日元和欧元相对于美元相继贬值近10%,而相对人民币更是贬值近12%。自2012年末以来,人民币对日元已经累积升值近1/3,本月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创下历史新高,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也创了超过十年的新高。
路透社援引EurasiaGroup的分析师们在的研报中表示,日元的长期贬值,将会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允许人民币适当贬值的政治压力,这次降息既反应出了市场对降息的正常回应,也是在亚洲货币全面呈现贬值压力的背景下增强出口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下滑至7.3%,PPI和CPI指数均表现疲软,决策层担心经济增速跌破7%,而7%的经济增速是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不曾见到的。
一位参与内部政策讨论的政府智库专家对路透社表示,高层领导已经转变观点。这位匿名经济学家称,中国央行已经转向全面刺激,并可能再次降息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此外,官方的智库成员也建议中央下调201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至7.0%左右。
摩根大通(JPMorgan)最新报告表示,上周五中国央行宣布降息,是货币政策转向更大程度宽松的信号,未来应该还会有降息出台。
报告预测,在未来一个季度里,中国至少还会再降息一次;此外,还有可能实施调降存款准备金率、PSL(抵押补充贷款)、SLF(常备借贷便利)、MLF(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存贷比调整等数量型手段。
在增长疲弱和低通胀率条件下,降息手段符合逻辑,但鉴于近期中国央行一直关注使用非传统货币宽松工具,降息仍令市场感到惊讶。这也反映出中国政府担心近期的经济增长前景,并急切地希望降低企业部门的融资成本。
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和中国央行两年来首次方向的大调整,之前央行一直坚持温和的刺激措施。
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表示,中国央行做出了逾两年来的首个降息决定。这显示出,中国领导层正倾向于采取更大规模的措施来提振经济增长。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分析文章表示,中国未来可能步入降息周期,朝着进一步放开存贷款利率的方向迈进。并指出,此次降息给了投资者信心,对于全球市场有提振作用。并对央行的降息做出肯定,“当然应该降息,而且应该继续降息,存准金也应该一降再降”。
但同时也有分析人士强调央行所说的中性刺激措施,并表示央行不会再有更激进的刺激措施。
11月22日,参加“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的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央行降息并不是货币政策方向的转变,“所以很难做出很有惊天动地的回应”。
他称,中国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三季度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到今年三季度降至7.3%,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只能越来越短暂地支撑增长。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的轨道,既然这是各种客观因素所决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只能用非常平静的心态来对待。不能急于去用老办法,即强刺激的办法把增长拉起来。
这次的意外降息,为背负高额债务和终端需求疲软的中国企业带来一场及时雨,但今年人民币可能会因此出现2005年以来的首次贬值。
BWCHINESE中文网此前报道咨询公司NewGenStrategies资深咨询师MatthewGarrett文章认为,长久以来,市场对于人民币的单边升值预期可能要改变了,在未来的12个月内,人民币有50%的概率会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贬值和大幅波动。
今年伊始,人民币一改单边上涨走势,开始持续贬值。1-4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贬值3.02%,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累计下跌2.67%。尽管5月以来人民币开始稳固升值,但是年内至今仍然贬值1.17%。
路透社援引的分析师认为,降息可能意味着人民币自今年五月以来的一波升值进入尾声,尤其是在中国央行还可能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因为这些举措将导致市场上充斥着廉价的人民币。
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的分析师周一(11月24日)指出,在中国央行于上周五时隔两年再度意外降息之后,经通胀率调整后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已有所高估,因此,在今冬明春之际,人民币汇率水平或再度遭遇回调压力。
同时,央行的降息对国际市场也产生影响。英国《卫报》称,中国央行意外降息之举引发的最初反应是,股市、油价以及澳元等大宗商品相关货币走高,对全球股市有提振作用。
《金融时报》指出,从国际格局而言,资本市场的互动影响并未随着全球化退潮而减弱。对于中国而言,降息直接影响汇率,而汇率变化又影响不同的利益主体:一直追随美元走势的人民币也随之强势,这对出口企业形成了强大压力。而如今降息可能让投资者抛售人民币,有可能减缓甚至逆转人民币的升值势头,这一方面将会有利于中国出口,另一方面央行必须十分警惕可能存在的潜在资本外流压力。
另外,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的分析师认为,中国央行降息的做法可能会抑制储蓄意愿,并推动资本外流,在此状况下,美元兑人民币汇价可能会在2015年上半年重新升回6.20一线的区间,这可能会对中国的出口市场有所帮助。但在降息的同时,国内“影子银行”所存在的问题则可能会因此进一步放大,值得警惕。
在中国央行周五降息后,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价在周一盘中报6.1359,为10月9日以来六周最高。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