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仍靠“拼妈” 央行还能当多久救世主?
来源:中金在线综合|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导读:过去两周内,全球三大主要央行因出手刺激经济而再一次站到全球市场的聚光灯下。尽管市场为此欢呼雀跃,但令人担忧的是,危机历时7年多后,事到如今美国经济正逐渐复苏,反而曾在危机前…
导读:过去两周内,全球三大主要央行因出手刺激经济而再一次站到全球市场的聚光灯下。尽管市场为此欢呼雀跃,但令人担忧的是,危机历时7年多后,事到如今美国经济正逐渐复苏,反而曾在危机前中期大放异彩的欧盟、日本等经济体现如今正陷入经济下行的泥沼。这样看来,这次“经济战”,美国又赢了,再次撸了全世界的“羊毛”。
周五,中国人民银行意外宣布降息,这是自2012年来的首次降息,此前其他经济刺激政策均收效甚微。同一天,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也表示,欧央行准备好采取新措施来刺激通胀,欧元区目前的通胀已接近零,通缩风险加剧,这是德拉吉目前为止最强有力的信号,暗示可能将会踏上欧元区全面QE之路。而上周,日本央行刚刚在经济重陷衰退后,宣布进一步增加购债规模。
上述这些货币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都是危机后美联储行动的缩影。然而,当中国、欧元区和日本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美联储自己却开始“回头是岸”。随着美国经济逐渐好转,上个月美联储刚刚结束了六年之久的量化宽松计划,而且已经开始讨论何时开始上调短期利率。
上述行动也意味着,在那些经济复苏并不理想的国家,决策者们正竭尽所能地试图刺激经济,尤其是当全球需求疲软拖累通胀下降。
欧版QE:推行已势不可挡
对通缩阴霾忍无可忍的德拉吉上周五发出了强烈信号,暗示可能将会踏上欧元区全面QE之路。“如果当前货币政策路线下,欧央行不能有效地提升通胀,或者通胀预期实质性恶化,欧央行将加大刺激、扩大刺激渠道,改变资产购买的规模、速度和组成。”
尽管如此,与美国不同的是,欧元区并无统一的欧元债券市场,且购债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外围国家滋生财政紧缩惰性)也使外界质疑QE的合法性。
对此,皮萨尼的看法截然不同。他表示:“非常规货币政策(指QE)是央行两大工具之一,只存在有没有实效的疑问,并不存在合法性的担忧。QE目前唯一的障碍存在于技术层面,毕竟欧元区没有一个统一的债券市场,到底要通过购买哪种长期债券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仍是棘手的问题。”
此外,皮萨尼的另一观点进一步佐证了QE的推行已势不可挡。“2012年批准放行的OMT实际上已经违反了《欧盟运作条约》(TFEU)第123条(1)款的规定,即欧洲央行购买符合条件的特定成员国债券,而其他成员国纳税人将无条件为可能造成的损失买单,这将产生财富分配效应,欧洲央行此举无异于插手了政府权限的财政政策。但如果实行QE,欧洲央行可以根据各国的出资份额购买政府债券,这就不存在越权的问题。”
举例来说,如果意大利参与OMT的债券项目,其债券现在会得到欧洲央行的支持,而未参加的西班牙就不能。长此以往,市场也会迅速对得到OMT长期支持的债券形成偏好,这对其他债券无疑是一种伤害。若实行QE,欧洲央行就可以根据各个成员国在欧洲央行的资本份额进行分摊,然后通过初级市场直接购买各国家的主权债券推进QE的实施。这将避免产生越权。
日本实施QE后经济衰退
日本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年化季率萎缩1.6%。日本内阁周一(11月17日)表示,该读数比预期的增长2.2%差很多。同时,日本第三季度实际GDP初值季率下降0.4%,商业投资下滑,经济连续两个月衰退。
在日本发布了低迷的GDP数据后,日本股票下跌,包括银行股也出现下跌。日本股市成为了区域市场关注焦点,日经指数下跌1.4%,日本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下滑。
此前,日本已经将消费税提高到8%,该国在今年4月份提高消费税的做法,是为了增加税收改善财政状况,但现在问题是,日本疲软的经济复苏是否能够支撑起税收上调。
经济学家初次估计显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Abe)可能会取消加息,并宣布提前进行大选。
最近几周,安倍已经推出了经济刺激计划,这个想法是进一步宽松,加上日本政府支出刺激和结构性改革等,或许可以避开通缩,促进更强劲的经济增长。
然而,日本经济意外萎缩,严重出现下滑,安倍或许会在明年推迟第二次上调消费税。
日本第二季度修正为收缩7.3%,这也是2011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第三季度,日本经济萎缩0.4%。私人消费同比上涨0.4%,上一季度日本消费税达到8%。
在日本股市出现波动,包括银行和能源类股票的背景下,投资者担心可能会采取更严格的监管。而日本房价通胀进一步放缓,建筑活动和置业面临压力,实际工资和收入疲软,或继续阻碍日本经济复苏。
日本贷款利率继续走低,这些刺激措施都是为了刺激新增贷款数量。
住宅房价明显放缓,家庭收入增长,经济放缓、房价通胀放缓、居民收入增长、抵押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
总体上,日本推出宽松刺激是为了增加投资者信心,试图鼓励经济增长。但从当前的状况来看,上述措施尚不足以立竿见影地阻止经济进一步陷入衰退。这意味着以安倍晋三为首的日本政府很可能会在此后孤注一掷地祭出更多强烈超常规宽松措施,而其带来的副作用,则可能难以预料。
中国央行意外降息
发达经济体的增长放缓,短期利率已经降至零利率水平,因此央行不得不走向“非常规货币政策”。中国却是另一个故事。中国的利率水平要比发达国家高得多,让中国央行在认为有必要刺激借贷和消费时,仍有更多余地去降息。
直到周五,中国央行都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降息。因为一些央行官员但那有,一旦打开了信贷水龙头,中国的债务问题会进一步恶化,让经济面临更大风险。因此央行选择了定向宽松的方式,将信贷传送到对中国经济最重要的部门,包括中小企业、红叶、政府融资的低收入保障房项目等。
上个月,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即便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也不需要采取广泛刺激计划,大规模刺激只会导致信贷流向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例如钢铁和房地产。
但周五央行还是在一片惊呼中降息了。马骏表示,虽然经济增长速度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就业情况良好,结构调整也在取得积极进展,没有必要采取强刺激。适当下调利率,尤其是贷款利率,有利于促进实际利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