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放缓金融改革对中国是重大风险

来源:投资时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市场出现了放缓金融改革的呼声,涉及从利率市场化到人民币国际化等多个领域。比如国内有著名学者表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当然十分光荣,但中国经济…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市场出现了放缓金融改革的呼声,涉及从利率市场化到人民币国际化等多个领域。比如国内有著名学者表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当然十分光荣,但中国经济利益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为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必然要求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和资金实现自由流动,都会导致大量流动资金进入本国,可能会造成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以及货币急剧升值等现象。这些学者认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一大障碍是国内制度和市场机制没有准备好,如果提前改革和开放,很可能导致巨大的风险。

国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方向有担忧,这还可以理解,然而,对于早已在改革轨道上、为市场所熟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存在争议,这就令人费解了。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经表示,中国将在两年内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国内市场对此的疑虑在增加。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说:“我对利率放开不是特别乐观,在我看来这个过程无法在两年内完成”,“利率一定会下降,因为经济增长在放缓,实体经济无法支撑这么高的利率水平”。还有金融界人士表示,“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是,所有参与实体必须实现市场化。”其言下之意是,现在很多参与实体并未实现市场化,因此利率市场化的前提并不完全具备。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担心正在以“市场民意”和“舆论”的方式影响金融决策,从而推迟既定的金融改革安排。一些国际主流财经媒体敏锐地注意到了这种变化,它们认为:由于有越来越大的可能无法实现今年增长7.5%的目标,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正面临放缓存款利率改革的压力。因为存款利率改革意味着银行要争夺客户资金,这将导致存款利率升高,使得企业和地方政府面临更高的借款成本,在投资增长率处于5年来最弱水平之际,利率市场化改革无疑将加大经济逆风。一些人还警告称,在地方政府和国企仍然与市场力量隔绝的经济体中,允许市场力量引导利率走向是不成熟和危险的。

在我们看来,放缓金融改革步伐的看法是错误的,如果中国的金融改革因此而放缓则是危险的。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来看,以下三个层面的金融改革最为迫切:一是金融领域基准价格市场化,尤其是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市场化;二是融资结构转变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三是在金融市场准入上大幅放开,允许民间资本与外国资本比较自由地进入金融市场。三个层面的金融改革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让市场更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建设。

如果放缓改革的舆论影响金融政策,将带来不同的负面影响。第一,这意味着放弃既定的金融改革目标,又回到了根据形势变化相机调整的老路子,这将打破既定的改革安排、改革节奏,最大的影响是破坏了金融改革的系统性。第二,金融改革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其国内目标是推动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降低经济运行的金融总成本;其国际目标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向全球市场输出人民币。如果放缓改革,意味着这些目标都要往后推迟。第三,放缓金融改革的理由是避免短期风险,但实际上,中国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放缓金融改革并不能减小风险,反而会容许过去的问题延续甚至恶化。这都是放缓金融改革和不改革可能出现的后果。

日前媒体曾热炒央行行长周小川会退休,而现任山东省长郭树清将会接任央行行长一职。虽然这只是一个传闻,但市场热传此消息,实际上暗含了市场对中国金融改革太慢的不满,以及对加快改革的期望。有意思的是,郭树清恰好是对金融改革充满热情的人。他在2002年时就曾发表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激烈”言论,当时他在分析银行改革时表示:“我们需要妥善处理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系。目前最尖锐的矛盾是,国有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与增加新的信贷业务。用停止的办法、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不仅不能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反而会恶化这个指标,如果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更是得不偿失。任何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不积极主动地发展信贷业务,只能是死路一条。”郭树清认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创新存在着许多困难,但是,最大的风险是因为害怕风险而裹足不前!”

综上,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并不能成为放缓金融改革的理由,正相反,中国需要在市场化改革的框架下加快金融改革。如果放缓改革,将会出现郭树清所说的“最大风险”。顺便说一句,如果郭树清真能当上央行行长,一个重要理由将是改革因素。

 

上一篇:今年只剩不足3个月 投资这个稳增长利器开始发力了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