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IPO批文预计20日左右下发
来源:钢联资讯|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预计下一批核准批文将在8月20日左右下发。”某知名券商投资银行部的一名高级经理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证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4年7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且预披露首发企业…
“预计下一批核准批文将在8月20日左右下发。”某知名券商投资银行部的一名高级经理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4年7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受理且预披露首发企业626家,其中,已过会29家,未过会597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7家,中止审查企业570家。
华懋新材于上周三过会,还有4家企业预披露更新,其中上交所主板为兰州兰石重型装备和宁波东方电缆两家,深交所中小板为广州金逸影视传媒1家,创业板为上海飞凯光电材料1家。新增1家英飞特电子(杭州)受理。
“预计以上4家更新预披露的企业将于后两周上发审会。”该高级经理表示,目前恢复正常审核的共有10家,由于今年半年报将在8月底“雨后春笋”般公布,预计恢复正常审核的速度将逐渐加快。
截至8月4日,第二批获得核准批文的12家企业已有10家启动申购,8家完成发行,川仪股份将于今日上市,而剩下的长白山和会稽山两家企业将分别于本月13日和14日启动申购。
“监管层确定下发批文时间要考虑到前后批次新股申购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在不影响上一批新股申购的情况下,下一批的核准批文才会下发,就是要正好错开资金解冻的时间。”上述高级经理表示。
据记者统计,第二批IPO企业于7月14日获得批文,7个工作日后开启集中申购,企业发行和上市之间的间隔时间为5至8个工作日,若按这样的上市节奏,长白山和会稽山预计将于本月25日左右上市交易。
上述高级经理表示,华懋新材属于在补充半年报前“抢先”过会的个例,而大部分企业必须把财务资料更新到半年报,所以新增受理的企业数量未来一段时间势必会有所增加。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此前多次强调排队企业须及时更新申请的财务资料。对于已过会企业,按首发办法的相关规定和以往惯例,其财务资料有效期可以延长一个月;若在前述延长后的有效期内仍未能刊登招股说明书,则应当及时更新财务资料,并按规定报送会后事项材料。
“已过会企业只有在更新财务资料后,才会给予下发批文。”一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日前告诉记者。
知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昨日对记者表示,人为地控制新股发行节奏,虽然有助于减少对市场表现的冲击,但是却暂时性地造成新股“供不应求”的情况,使得新股遭到连日爆炒。新股发行唯有实施注册制,才能打破新股发行“三高”和新股不败的恶性循环怪圈,对控制新股发行节奏应再加以权衡。
[过去一周,有10家排队企业恢复了新股首发审核,这也预示着企业正在陆续完成财报更新,新股审核将逐步正常化]
新股发行审核在7月份出现空档期,如今随着被中止审查企业的陆续恢复,IPO审核阀门再次打开。过去一周有10家排队企业恢复了新股首发审核,这也预示着企业正在陆续完成财报更新,新股审核将逐步正常化。
另外,新股申报与发审会召开也开始恢复。上周英飞特电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获证监会受理,成为近期IPO排队企业中久违的新面孔。
10公司恢复审查
新股发行审核阀门开开关关,有时是监管层一声令下,有时则是程序性暂停。
今年4月,证监会一纸“发行监管问答”为近600家走在上市路上的企业摁下了暂停键。上述企业因此前向证监会提交的申报资料中财务资料过期,而触发“中止审查”因素,上市周期不得不再次延长。
截至7月31日,证监会受理且预披露首发企业626家,其中已过会29家,未过会597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27家,中止审查企业依然有570家之多。
与前一周相比,证监会上周新受理首发企业1家,发审会新审核通过企业1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10家处在中止审查状态的企业恢复了审查。其中,宁波东方电缆、广州金逸影视传媒、上海飞凯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飞凯光电”)3家公司恢复审查后,目前已经完成了预披露更新,成为下一批上发审会审核的候选企业。
截至目前仍处于中止审查状态的570家企业中,有558家全部是因为财报过期而导致。另外的湖南艾华集团、普莱柯生物工程、沈阳远大压缩机、南通醋酸化工、永兴特种不锈钢、山西普德药业、浙江金科过氧化物、深圳市赢合科技、珠海全志科技、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等10家公司被中止审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同样是因为财务资料过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保荐机构平安证券执业受限。
此外还有两家公司,也是因为两方面原因被证监会中止审查。濮阳惠成电子材料与海波重型工程科技也出现了财务资料过期的问题,不过这两家公司被中止审查,还因为触发了《发行监管问答——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止审查的情形》中的“情形四”,即发行人主动要求中止审查或者其他导致审核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有投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按照企业财报制作及审计速度,预计8月中下旬将出现中止审查企业大规模恢复审查的情形。“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量会有所增加,但是应该不会对企业财务报告更新速度造成太大影响。”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对本报表示,因为按照正常的进度,每年这个时候企业都需要进行财务报告的制作。
下周三家上会
7月份只有一家企业华懋新材上发审会审核,也只有这一家企业通过了发审会,预计8月份发审会召开将逐步正常化。
昨日证监会宣布,创业板发审委定于8月8日(周五)召开第12次发审会,审核由国元证券保荐的公司飞凯光电的首发申请。
飞凯光电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发行股票不超过2000万股,其中老股转让不超过750万股。公司计划募集资金约3.3亿元,其中1.76亿用于投资新生产项目和技改项目,其余1.55亿元则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在飞凯光电之后,预计下周可能上发审会审核的企业还有3家。其中,主板排队的兰州兰石重型装备和宁波东方电缆已经完成预披露更新,预计将成为下一次主板发审会的审核对象。另外,中小板排队的广州金逸影视传媒也完成预披露更新,正在等待上会审核。
IPO重启以来,发审会的审核风格正在发生变化。目前主板发审委委员已经完成例行换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换届正在进行。
7月25日,证监会公示了第六届创业板发审委17位委员候选人名单。与以往不同,本次换届引发了市场人士的广泛关注及部分争议,争议焦点是新聘委员中大量增加的买方代表能否保证发审会审核的独立和公正。其中,部分候选人来自基金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及部分创业投资机构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人士。对此,证监会的解释是选聘买方代表的委员,可以“加强信息披露需求方的委员力量”,有利于提高发行人信息披露质量。
目前第六届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候选人名单公示期已过,预计近期将公布12位最终入选的委员名单。无疑,创业板发审委也将因此进入一个新的、不同风格的审核阶段。
创业板发审委2014年第12次工作会议公告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定于2014年8月8日召开2014年第12次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现将参会发审委委员及审核的发行申请人公告如下:
审核的发行人:
一、参会发审委委员:
钟建兵李童云贾丽娜杨健
马卓檀秦学昌杨建平
上海飞凯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发)
发行监管部
2014年8月4日
----------------------------
飞凯光电拟在创业板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其中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不超过75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8000万股。
飞凯光电主营高科技领域适用的紫外固化材料等新材料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紫外固化光纤光缆涂覆材料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实现净利润3762.05万元。
此次募集资金拟投向3500t/a紫外固化光刻项目、3000t/a紫外固化塑胶涂料项目、3000t/a紫外固化特种丙烯酸树脂产品技改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
朱邦凌:本轮IPO改革不是行政倒退||每日经济新闻||###||2014年08月05日02:07
今年6月以来,IPO第二季的突出特点是低市盈率、低价格、网下回拨机制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由于原则上不允许超募,新股询价环节形同虚设,发行价格甚至可用新股公式算出。低价发行使新股一票难求,网下路演可有可无,大多数拟上市公司干脆取消网下路演。
这种现象,引发了PE和机构对新股发行市场化方向的诘问和行政强化的担忧:以市场化为大旗的注册制改革如箭在弦,而作为注册制突破口的IPO改革行政管控愈发明显,IPO改革陷入市场化和行政化的悖论,市场化和行政化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本轮IPO改革是不是行政倒退?2009年以来的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会不会就此中断?
笔者认为,不能以行政倒退的滤色镜看待本轮IPO改革,不能以侵扰市场多年的伪市场化观点否定IPO改革的正本清源。IPO改革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注册制过渡期市场信用尚未建立前须实行必要的行政干预。本轮IPO改革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达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平衡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是对既往“伪市场化”新股发行的及时纠偏。市场可能低估了本轮IPO改革的积极意义,实际上这次IPO改革是现阶段的最优选择,初步实现了新股发行的帕累托最优。
过去,IPO改革的症结在于市场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存在问题。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A股实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国情的新股发行体制,才是IPO改革成功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必须将IPO市场化改革与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相结合,反对教条主义的市场化。
2009年以来,IPO改革在市场化道路上狂飙突进,市场化成为IPO改革的方向。但伴随着IPO改革,新股发行“三高”问题如影随形。PE机构与上市公司狂欢的背后,是市场的受损和投资者黯然离去的背影。因此,市场对IPO改革的质疑从未停止,导致新股发行时断时续,IPO改革与市场之间的正回馈迟迟无法建立。
如何消灭新股‘三高’现象,打破‘新股不败’神话,主流意见是废除现行的核准制,全面推行IPO注册制。以注册制破解IPO的过度行政干预,并让IPO身价大跌,新股“三高”便会迎刃而解。甚至有专家建议,给新股市场降温的方法就是大规模发行,让通过审核的600多家企业,以及所有通过审核准备上市的企业,全部自主选择上市窗口。以市场痛苦不堪的休克疗法,让新股市场回归正常。
实际上,这样的建议并不是符合A股实际的建设性意见。证监会目前的认识应该比较到位:新股发行改革是整个资本市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总体要循序渐进,有序推进改革。
笔者一直认为IPO改革并不孤立,其困境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是新股发行市场化与资本市场非市场化之间的冲突,是二级市场股价结构不合理在新股发行中的映射。因此,走出IPO改革困境需要进行资本市场整体改革,健全退市制度,建设法治市场。二级市场股价结构趋于合理、垃圾题材股估值合理回归、价值投资理念确立之后,新股“三高”问题会自然化解,定价询价机制会趋于理性。目前阶段作为注册制过渡期,对新股定价、发行节奏等环节进行一定的行政干预是必要的。而注册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不能寄望于注册制能自动解决新股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目前阶段盲目实行注册制和完全的IPO市场化是取乱之道。
管理层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问题,致力于资本市场的整体改革。在“新国九条”等顶层设计中,注册制改革不再孤立和单兵突进,而是环环相扣。目前,这一市场整体改革蓝图已经初现端倪。监管层对老鼠仓和内幕交易加大打击力度、严惩欺诈上市、新退市制度、新三板和优先股、沪港互通等市场开放措施、对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日益重视、举报奖励和员工持股等股市基础制度建设、培育私募基金等引资渠道,实际上都是为即将进行的注册制改革提供配套。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