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从上海自贸区不再把新设1万家企业当成绩说起

来源:东方早报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效应,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产品。比如,7月4日召开的一次信息通报例会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就提到,即将发布的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数,让他很矛盾。这…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效应,有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产品。

比如,7月4日召开的一次信息通报例会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就提到,即将发布的上海自贸区新设企业数,让他很矛盾。

这个数字首次超过了1万,这已远超上海自贸区前身——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过去20余年的总量。

在中国的大部分开发区、保税区,这都是一项很大的招商成绩。但朱民不愿以此为成绩。

原因很多,当然包括“考虑他人感受”的部分。毕竟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一项国家试验,政策红利的“口实”难以回避。

也有官方心态的变化。1万家企业只是注册数,具体运作的效果还有待观察。至少不能高兴得太早。且不说,这1万家企业进来,还会考验政府的服务能力。

这显然是一个进步。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先富起来”的地方政府已经不再满足于招商引资。

不只是上海自贸区。

长三角某市一名开发区主任说,前两年他曾赶走过一家知名科技代工企业,原因是这家企业带来的税收虽然不少,但对当地经济拉动有限,“在商场里蹭空调的人猛增,买东西的人一点没多,本地商家没捞到好处。”

关键是,这家代工企业新招入的工人数量,已经远超当地服务体系的负荷。相较之下,性价比不高。

这名开发区主任现如今“驻沪”,他的招商任务并不大,主要是“学经验”。

再往西看,招商引资依然是重头戏。

中部某市一名保税区官员在推介时,跟到访媒体宣传更多的,依然是土地优惠和财政补贴。

并非他们不愿拿营商环境说事,而是跟东部省市比起来,这一方面确实不是它们强项。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上一篇:18行业工资指导线 年最低工资保障线18240元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