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GDP新核算办法虽科学却难破考核屏障

来源:南方都市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国家统计局目前已经初步完成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修订方案,预计在第三季度进行研讨后,年底前报送国务院。国家统计局此前已经有3次核算办法调整,而此次的最大变化在于,将会把知识产权产品的研…

国家统计局目前已经初步完成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修订方案,预计在第三季度进行研讨后,年底前报送国务院。国家统计局此前已经有3次核算办法调整,而此次的最大变化在于,将会把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投入等计入GDP

传统GDP的局限性随着经济的发展愈发突出。作为对一定时期的生产总值统计,GDP难以体现财富存量及其反映的实际富裕程度;而由于生产所带来的污染等环境成本负外部性未被考虑,为GDP而不顾污染的粗放型增长在GDP导向下大行其道;近年来,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技术创新与金融服务等无形资产驱动,这使资产和要素有形化的传统GDP与实际情况产生背离。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2009年,联合国等五个国际组织联合发布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简称“新国标”)SNA-2008(SystemofNationalAccounts2008),将“无形固定资产”改称“知识产权产品”并进行了范围扩展,将研发(R&D)、计算机软件与数据库、娱乐、文学或艺术原作等都包含在内。去年7月,美国率先依照“新国标”对GDP核算方法进行了改动,澳大利亚、加拿大紧随其后,欧盟亦将在9月实行新GDP核算办法,日本则表示于2016年进行改变将动漫等巨额无形资产计算在内。

目前,中国所实行的GDP核算办法仍然是依照SNA-1993制定的,无论从对实际经济状态的反映或国际趋势上而言,核算办法都亟待更新。从核算办法本身而言,将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支出从原来的成本纳入到投资计算,显然是更为科学亦更接近于实际的。

新核算办法最直接的结果,必然是GDP总量与增速的加大。去年美国的改动让2012年的GDP总量增加了3.6%,仅研发一项就贡献了2.5个百分点。虽然中国研发投入比美国少,尤其是产生经济回报的研发更少,所以带来的增长或略少,但中国201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支出亦有10298.4亿元,占GDP1.98%,2013年该数字微增0.03%至占GDP2%,对总量的增长贡献依然可观。而在新旧转换间的一年,对增量的贡献亦显而易见,因此,若新核算办法在今年底出台,则明显有利于经济下行中的中国更顺利完成7.5%的增速目标。而长期的影响则是研发投入大的如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总量继续扩大,增量亦会微增,东西部地区间的GDP总量差距拉大。

对于新GDP核算办法,当然会有刺激研发投入增加从而利于结构转型的期待。然而,研发需有经济回报方可计入GDP,而研发产生回报的周期通常较长,出于政绩GDP驱动的考虑,更可能的结果是激发研发投入注水而产生虚增的GDP,例如将已有成果的研发改头换面重做一次等等。这是当前以GDP为中心的考核体系下难以突破的屏障,正如从2004年开始推行的绿色GDP,亦被视为过分理想化并因对地方经济发展缺乏约束力而不了了之。

GDP核算办法的修订,必然是向着更关注技术创新、公共服务、金融产品以及国际经济活动,更有效地反映财富增长与经济发展质量、生产要素结构的改变情况以及技术进步、环境损耗、人力成本等方向发展。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对经济的驱动力毋庸置疑,我国即将出台的GDP新核算办法固然较此前的更科学,但如何让科学的核算方法科学地发挥作用,才是更重要的问题。“人力资本与制度价值是所有国家最大的财富”,世界银行的这一研究发现或许是答案所在。

 

上一篇:防止“僵尸企业”蔓延成“僵尸经济”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