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改革与增长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社会舆论对宏观经济景气数据更加敏感,政策建议分歧越来越大。争议的焦点是如何理顺“增长与改革的关系”。实际上,改革与增长不矛盾,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一个问题。经济…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社会舆论对宏观经济景气数据更加敏感,政策建议分歧越来越大。争议的焦点是如何理顺“增长与改革的关系”。实际上,改革与增长不矛盾,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一个问题。

经济形势分析不能脱离经济增长阶段背景,不能成为单纯的“数据吹鼓手”,政策建议不能不考虑基础条件、阶段性约束和总体趋势。已经达成共识的看法是,中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

但这样的认识恐怕还不够。更深层次地看,我们正处在增长与改革的“双重瓶颈期”:从产业的角度看,原有的经济增长动力衰竭,需要创新,涵养产业升级的技术动力;从制度的角度看,改革阻力日益加大,需要克服人为的条条框框和各种障碍,释放经济增长的体制活力。

什么是改革?有人说,改革就是上上下下重新分蛋糕的事,而基尼系数高就是蛋糕分得不好,苦乐不均。中国基尼系数到底是多少?一般认为在0.45左右。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全球基尼系数平均为0.44。但无论如何不能不引起注意。这是第一层意思。

改革不仅是分蛋糕的事,分蛋糕的后边是做蛋糕,怎么把蛋糕做大、做好。1978年年底开始改革到现在35年,年均经济增长接近10%,蛋糕做大了,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过去这30多年的高速增长是怎么来的?是改革的结果。没有改革,就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增长纪录。

而改革改什么?分蛋糕、做蛋糕的后面是游戏规则。谁操刀,谁下厨?是个人还是政府?改革前搞计划经济,所有企业都由政府来搞,老百姓吃喝拉撒睡都由政府安排,效率不高,蛋糕做得小,饿死人,不改不行。政府搞不好,改由老百姓个人、企业来搞,搞市场经济,有竞争、有压力,后来搞火了。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的地方都是民营经济搞得好,不发达的地方都是民营经济搞得不好。全国来看,目前非公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是69%,吸纳了80%的城镇就业人口,90%的新增就业人口。此外,65%的发明专利、70%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都是由非公企业创造的。

说改革和增长是一个问题,依据就是我们这30多年取得的经济成果。没有改革就没有经济的高增长。但问题的另一面是,现在蛋糕做大了,也仅仅是做大了而已,同时积累了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分得不好,贫富差距扩大了,谁都不满意。下一个阶段的改革越来越不容易,装到兜里的东西不管是怎么来的掏出来都很难。第二个问题是不仅分得不好,做得也不怎么样。首先是环境破坏了,污染严重,威胁健康;其次是没有什么创新,粗制滥造,做得不经济,结构有问题;再次是有人干活有人不干活,生产分配中的地位差别很大。

前后联系起来看,过去取得的高增长是因为改革,现在增长遇到瓶颈和困难是因为还有很多改革没到位。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把蛋糕做好、提高质量,把蛋糕分好、提高公平。问题是,好改的、容易改的都改了,已有改革的能量和“红利”已经充分释放,现在面对的是难改、不好改的“深水区”。

以改革的一端看增长,目前的要素条件已经难以支撑像过去30年那样的高速度,需要更实质性的体制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激发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调整新的增长平衡;以增长的一端看改革,实质上是经济下行压力逼迫深化改革、克服改革压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所以说,改革和增长如一面硬币的两面。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理论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是限制政府权力。而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尤其是如何提高经济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30多年的实践有经验,也有教训。以最近四年的数据为例,2008年年底,M2约为47.5万亿元,2009年以29%的高速增长,随后的几年时间内,M2均有13%以上的增幅。在短短四年时间里,M2翻了一番。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M2与GDP的比值已高达1.9∶1,此比值远远高出国际平均水平。

 

上一篇:世行:中国再平衡之路不会是坦途 但未必是坏事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