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频频“限外”说好的区域一体化呢?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5月伊始,河北石家庄外地号牌车、本地货车工作日早晚高峰禁入石家庄二环路(不含)以内道路,符合条件的外地车可办理通行证等三大交管新规正式施行。浙江杭州紧跟石家庄,施行错峰限行升级,外…

5月伊始,河北石家庄外地号牌车、本地货车工作日早晚高峰禁入石家庄二环路(不含)以内道路,符合条件的外地车可办理通行证等三大交管新规正式施行。浙江杭州紧跟石家庄,施行错峰限行升级,外地号牌车在限行时间内都不能驶入限行区域,即外地号牌车在工作日的高峰期里集体止步杭州主城区。

国内汽车保有量超百万的城市已有30余座,机动车保有量还在持续攀升,试想,若都以“缓堵治污”为名,先后简单跟风“限外”,有没有想过说好的区域一体化呢?

仅以京津冀为例,交通一体化被各界认为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层面在结合京津冀的实际情况统一编制更长远的交通规划。按照规划,2020年将形成京津冀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

在交通一体化推进得如火如荼时,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地却“前仆后继”对外地号牌车限行。

北京早在3年前就已经实施“限外”措施,今年4月份,取消车辆长期进京证。天津从今年3月1日起实施“限外”措施,规定工作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日7时至9时和16时至19时,禁止外埠汽车在天津市外环线(不含)以内道路通行。两个月后,石家庄也正式实施“限外”措施。

笔者认为,“限外”在路网建设不畅通的情况下,不仅无益于促进交通一体化,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区域互联互通的掣肘,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区域协作的门槛。

此外,一纸限行令虽然可以缓解交通压力,早晚高峰路况有所改善,但仅是“治标不治本”之策,且“受伤害”的多为“双城生活”的居民。一张进京证愁煞许多人,外地车主普遍对北京的“限外”措施不满,京津冀穿梭车主吐槽“不是在排队办证进京,就是在排队进石家庄,或是等在天津的限行区域外。”更有甚者,余杭“京”牌车主进杭州主城租房以应对限行令。

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协同发展,现在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诸如“居住在河北,工作在北京”的上班族,在相关配套设施没有跟上的情况下,车辆都成了“区间车”,这类群体的通勤问题如何解决?

“一限并不能了之。”治理城市拥堵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包括城市规划、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很多方面,实际上,如何提高公共交通出行能力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优化管理服务水平……这些比“限行”和“限外”更为重要。

 

上一篇:曲子:美国为何不愿让美元继续做老大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